辅修的处境 大写的尴尬
摘要: 原标题:辅修的处境 大写的尴尬 改变专业过于狭窄的状况,精简和更新教学内容,增加实践环节,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实行学分制和双学位制。 辅
原标题:辅修的处境 大写的尴尬
“改变专业过于狭窄的状况,精简和更新教学内容,增加实践环节,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实行学分制和双学位制”。
辅修的开设愿景,早在1985年《 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就曾明确提出。
这种修课方式,是指大学生在学习主修专业的同时,课余修读另一门专业的课程,修够一定课程学分后,就可以获得高等院校颁发的辅修证书。
最早在武大,后来清华、南大、浙大等重点大学相继出台了辅修与双学位制,这一制度也渐渐从重点院校普及到全国各地院校,我国高校辅修及双学位本科教育的规模和数量明显增长。
作为最早试点双学位教育的学校,武汉大学只开设 专业、采用周末节假日上课的方法,被不少大学借鉴,沿用至今。/图虫创意
1994年,武汉大学联合武汉地区其他四所重点大学进行办学,允许学生跨校修读双学位,开创了跨校辅修的先河,并于1999年扩大到七所学校,持续发展至今。
如此看来,跨校辅修仿佛武汉学子的超级福利。
就读于武大、华科、华中师大、武汉理工、中国地大、华中农业和中南财经政法这七所高校的本科生,可以任选其中一所学校的 专业辅修,取得双学位。
差不多就是“用一张通知书,上遍七所名校”。
辅修与双学位制度打破了学科专业壁垒,也给学霸们制造了一个提升自我的机会,不仅学到了新知识,也增加了毕业求职的筹码。
同样是找工作,你是一名中规中矩的本科生,人家是复合型人才,你说用人单位会选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