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素质教育减负娃们早早放学之后干什么呢? 大部分孩子的答案都基本是统一的,去机构学习,去机构写作业,去机构各种提升,去机构拓展知识面
原标题:素质教育减负娃们早早放学之后干什么呢?
大部分孩子的答案都基本是统一的,去机构学习,去机构写作业,去机构各种提升,去机构拓展知识面,去机构把学习的深度加强。于是各种机构赚的”人仰马翻“,家长为阶段性的素质教育又要花一笔银子。
其实,更多的家长已经习惯这样阶段性的”抽风检查“。
而家长,已经习惯该干啥就干啥,已经默认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是由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合力才能办好的事情,父母要努力赚钱,还得有一个家庭成员能够抽出时间和精力陪着孩子一起学习,在陪着孩子成长过程中整合各种可用资源为孩子所用。而大部分的爸爸妈妈们已经很淡定,能够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孩子放学之后该加作业加作业,给孩子各科的作业题,然后在小学阶段尽量做到自己讲解、自己备课、自己出题,遇到不会的问网络或者问老师,自力更生丰衣足食。
实际上,不管减负还是不减负,家长的行动路径是这样的:
如果校内非要把所有孩子拉低到平均线以下的水平,那家长们就为选择课外辅导机构。
如果课外辅导机构全部被整顿,家长就只能自己撸起袖子和孩子一起学。
如果撸起袖子也不能把孩子不懂的知识整明白,那就请一对一的老师上门为孩子服务。
总之,减负归减负,家长是 不会让孩子当一个学习成绩很差的快乐减负娃的,不管怎么弄,减来减去,都是形式主义的流程,家长口袋的钞票越减越少罢了。
轰轰烈烈的减负、红红火火的不布置作业、恍恍惚惚的孩子和家长,都会让家长们鬼鬼祟祟的寻找各种途径,为孩子找练习册、找作业、找老师、找机构,你当你的减负快乐娃,我当我的应试素质两手抓的压力娃。
所有的减负运动出发点都是好的,但是在操作层面、技术层面都变成了形式主义的一刀切,家长自然不买账。有学习能力的孩子和资质一般的孩子一样没有作业,或者一样布置简单的作业,这本来就不合理。
作为中年老母亲,我只想说:不要搞形式主义。
同样,我只想悄悄又大声的说:hi,战友们,千万别被各种口号迷糊了双眼,懒散了行动,你一定要眼清目明的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是否具备素质教育的底气、财力和实力),如果不清楚这一点,你的孩子有半年时间快乐减负的生活之后,学习习惯一旦懒散起来,对不起,再想找补回来就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