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亲子剧,如何在困境中求生? 小不点大视界的创始人陈忌谮认为,虽然西方各国在内容输出上要遥遥领先,但在亲子剧的变现道路上, 试吃螃
原标题:亲子剧,如何在困境中求生?
小不点大视界的创始人陈忌谮认为,虽然西方各国在内容输出上要遥遥领先,但在亲子剧的变现道路上, 试吃螃蟹的其实是中国人。
在荷兰、丹麦、澳大利亚等国,亲子剧制作公司通常会获得政府公共基金的资金支持。在丹麦,政府要求每个儿童在成年前至少得观看一部亲子剧的硬性规定,也为亲子剧的蓬勃发展在无形中提供了温床。
国内头部的亲子向内容公司则多为民营企业,在无法依托政府资金的前提下,它们只能自己找到适合的盈利模式去支撑业务的运作。但即使纵观全球,也鲜有公司能靠现场演出业务赚到很多钱,面向更窄受众的亲子剧更不例外。
年初,大船文化创始人兼董事长尤兴华就告诉音乐财经,亲子剧无论在营业额还是利润上,增长空间其实都受到了限制。陈忌谮也表示,从成立到今天,小不点大视界也只是做到了“略有盈余”。
高昂的成本是掣肘亲子剧盈利的一大因素。以小不点大视界引进的澳大利亚亲子剧《芭芭雅嘎》为例,这台戏的场均成本超过了3万元人民币,主要成本分别为剧团演出费用、剧场成本和设备运输支出。因为《喳喳奇谈》规模要稍大一些,需付出成本应该也会更大,而这部戏从道具鸟笼到钢琴,都是从荷兰空运来的。如果是大IP戏,成本中又会增加譬如品牌授权费用等主要支出。
但在成本压力之外,亲子剧却因为延展性强而受到青睐。尤兴华表示,虽然大船文化暂时没法通过亲子剧演出赚到钱,但在后续的教育产业开发和衍生产品开发层面,公司将依托在家庭用户上的积累去获取品牌影响力。小橙堡和开心小麻花也都在依托各自的优势资源,希望在少儿艺术教育上分得一杯羹。
“艺术不是我们的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和方法,让孩子能够有一个出口去探索他自己,了解自己到底喜欢什么爱什么。通过戏剧教育,我们希望能提高孩子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审辨式思考的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聊起戏剧教育的重要性时,作为妈妈的陈忌谮对音乐财经解释道。
在荷兰亲子剧团Kwatta艺术总监Josee Hussaarts看来,父母总会低估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却忘记孩子只不过是更小的人类,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理解方式。“对于所看到的东西,成人有成人的理解,孩子有孩子的理解。”她对音乐财经表示,戏剧会对孩子的认知产生影响,让他们能够进行独立思考。
对于出品方来说,伴随着亲子剧市场规模的增长,引导观众走进剧场的难度也日益渐增。陈忌谮就坦言,从市场角度看,小不点大视界的竞争者是所有“争夺”亲子时间的活动。“我们的竞争对手不是其他做亲子的公司,而是孩子的时间。我们得去想该怎么把孩子们从这些培训班里拉出来,把他们拉到剧场里,去说服家长一场戏的教育价值要远高于一堂早教课。”
对于“戏剧教育”这一概念,英国早在60年前便已提出。随后美国、澳大利亚、德国、丹麦等国家纷纷效仿,将戏剧教育纳入孩子的学前和基础教育,成为全人教育的重要部分。研究表明,戏剧教育不仅能提高自信心、人际交往能力、演讲表达能力、提升创造力和想象力,还能帮助孩子提高学业成绩。
“开心当然是很重要的,但家长当然还是非常希望戏剧会对孩子的成长过程起到启示作用,或者说去借此去培养孩子的情商,形成一个综合的、延续性的效应。”尤兴华认为,从演出切入到戏剧教育市场,是亲子剧出品方在商业化上的必然路径,因为家长最终会更看好戏剧的教育性。
长期来看,尽管各种因素会导致亲子剧演出盈利能力孱弱,但借助“教育”这块敲门砖,亲子剧出品方仍有望在3万亿规模的亲子行业分到一块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