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一所大山里的村小,为何能吸引大城市的孩子就读? 航拍四川广元利州区宝轮镇苟村一组的范家小学 9月的苟村,稻子金黄,荷塘翠绿,灰色的水
原标题:一所大山里的村小,为何能吸引大城市的孩子就读?
航拍四川广元利州区宝轮镇苟村一组的范家小学
9月的苟村,稻子金黄,荷塘翠绿,灰色的水泥路蜿蜒着伸向远方,路旁连串的彩色风车呼呼地转着。
一个多月前,城里的几位家长带着孩子来到这个地处四川广元的山村。在乡村人口外移,连带下一代也奔向城市的趋势下,她们不顾家人反对,反倒跨域数百里甚至上千里来到乡村,将孩子送入一所大山村小。然后,她们在村里租下房子,陪伴孩子上学。
苟村,第一次迎来了外乡的城市租客。
从城市送儿子去村小
一个多月前,戴丽兰带着5岁的儿子从300公里外的成都市区来到这个位于四川广元山区的村庄,以每月200元的租金租下一间农屋,陪伴儿子上学。
农屋距离儿子就读的范家小学仅仅300米,这是栋2层小楼,白墙灰瓦,一条水泥路从门口的小院前穿过,房屋周围是大片的稻田和荷塘,不远处还有一条小河,清澈见底。
为什么要送儿子来农村上学?还得从一场跨年演讲说起。
2018年的最后一天,罗振宇在他长达4个小时的跨年演讲里讲到了这所范家小学的故事,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所有 锋的教育理念,在这所山区小学都能看到。教育回到了初始目的,育人。
位于四川广元利州区宝轮镇苟村一组的范家小学一夜间火了。到访者不绝,校长的电话不断。
这是所不大的学校,一个小操场,两栋相连的3层楼房,一侧是教学楼,一侧是住宿区。全校上下不足百人,学生大部分为留守儿童,周一到周五寄宿在学校,一周回家一次。
↑航拍范家小学
这原本是一所面临消亡的山村小学。
校长张平原在这里做了大胆的尝试,他们不再与城市孩子比拼成绩,将课堂融入到乡村的自然之中,尊重孩子个性,把“玩”当成一项课程,他希望这里的孩子能够在学习的同时更能拥有快乐的童年。
↑上户外课的学生在搬运木头
戴丽兰从听说范家小学到决定让孩子就读,只用了短短一周时间。
这之前,儿子在成都一所知名的私立幼儿园上学,那里学费不菲,环境和配套设施在整个成都也处于前列。但戴丽兰觉得,孩子被学校束缚住了,同时,“在里面上学的孩子基本上都有不错的家庭条件,尽管孩子小,但他们之间的攀比心也开始逐渐出现。”这让戴丽兰感到别扭,“他总是在‘索要’,要这个要那个,因为其他小朋友也有,得不到满足他就要闹。”
让孩子转入乡村学校的另一个原因在于,戴丽兰觉得,儿子让人感觉没有男孩子该有的个性。
戴丽兰希望改变这样的状态。2019年春节后,她选择让儿子远离父母,寄宿在范家学校和农户家中,并向儿子许诺,如果表现好,一学期后过来陪他一起上学。这是个大胆的决定,从没有离开过城市的孩子一时间需要留在这个陌生的大山之中。
与戴丽兰几乎同时,家住四川遂宁的熊妹玲也将大儿子送到范家小学。那之前,大儿子在遂宁市区一所不错的公立小学上一年级。但熊妹玲发现,除了作业外,儿子常常是无所事事的。熊妹玲认为,儿子的这种状态与“城市”和“学校”有着很大关系。
春节后,她决定把儿子送到这里试上一试,如果效果好,下个学期就把即将上学的小儿子也带过来。这期间,儿子寄宿在学校,周末住在班主任家,节假日再被接回遂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