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那些被忽悠开托育店的 90%都亏损了 剩下的10%,多数正在走向进退两难的境地:单店虽然能盈利,但收回前期的投资款还需要漫长的时间,关店舍
原标题:那些被忽悠开托育店的 90%都亏损了
剩下的10%,多数正在走向进退两难的境地:单店虽然能盈利,但收回前期的投资款还需要漫长的时间,关店舍不得;继续开吧,劳心劳力,实际也赚不了多少,3岁以内孩子的照料太容易出黑天鹅事件,政策监管又不明朗,加上出生率下降,未来招生会越显得困难。
1 亏损常态
又一家托育机构关店了。
7月底,上海知名托育+早教机构凯瑞宝贝被爆出多家门店关停,人去楼空,教师发不出工资,家长投诉退费无门。
很多家长在听闻上海总部出现资金链问题后,担心学费被“卷走”,开始申请退费。随后,多米诺骨牌倒下,凯瑞宝贝在外地的加盟店相继收到了大量的退款申请,并接连出现闭店的情况。
2007年创办的凯瑞宝贝,已经从事托育行业10多年,陆续在全国开设了将近100家分店,其中一大半在上海。2018年,上海市率先推出托育行业监管政策,规定托育机构必须获相应资质才能经营。但办理资质绝非易事,场地、消防等要求严格,之前开设的托育店多数处于不合格状态,耗费大量资金用于装修改造、申请牌照后,凯瑞宝贝失血严重。在“上海市3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信息管理平台”上查询发现,凯瑞宝贝已获合法登记备案的仅1家。
2019年上半年,凯瑞宝贝曾多方寻求融资,但“无证经营”成了死穴,没有机构愿意投资一家随时面临停业整顿风险的公司。
创始人夫妻俩从高薪行业离职,辛辛苦苦经营10年的教育情怀,一朝间分崩离析。
几个月前,某一线城市托育机构的20多家门店同时关店。这家曾获得数千万元融资的托育机构,梦想做中国的Bright Horizon,终究是倒在了下一轮融资的路上。创始人并没有放弃,而是转身成为创业导师,以《托育的100种死法》活跃在教育行业的各种论坛。
像极了一幕黑色幽默。
诚然,这些托育机构现金流断裂、被迫关店,有经营不善的原因,但为何托育行业频发,而不是其他教培行业?其背后的政策变动、资质风波、商业模式、行业问题等,更值得我们细思。
2 真实需求
作为一个典型的政策驱动型行业,托育经历了全面发展到逐渐被迫消亡,如今又开始兴起。
其发展过程可以简单概况为5个阶段:
2018以来,出生率下滑迫使政府鼓励民营资本办托育,2018年4月,上海市政府印发《关于促进和加强本市3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10月四川跟进发布政策,2019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将托育的政策导向推向高潮。
社会的变化,确实催生了托育需求的扩大:二胎比例上升,工作和经济压力使得托育成为了部分家庭的刚需。
出生人口大幅度下滑,2016到2018年,新生儿数量从1786万下降到1523万,但更值得关注的是二胎比例在2018年已经提升到51%,这意味着什么?如果剔除二胎的因素,出生率下降会更快。2018年出生的孩子中,超过750万是二胎,二胎的家庭更多是中产以上,其父母正处于事业高峰期,老人照顾孩子力不从心,合适的保姆价格高还很难找到,托育就成了被迫的选择。
所以,托育的真实需求和一个城市妈妈的工作压力有直接关系。右图显示的是部分国家妈妈参与工作的比例和0到3岁早托服务的关系,基本呈现正相关趋势。从这个角度分析,一二线城市的托育需求真实存在,三四线城市的托育需求不一定存在,因为二胎比例少,家长工作压力相对较小,家里也有老人可以带孩子,去三四线城市开托育店,就不是个明智的决策。
3 繁荣假象
但从2018年开始火爆的托育,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是一个资本的新出口。
2015-2017年,教育行业投资开始兴起,资本如潮水般涌入,大量的投资机构和投资人进入幼儿园市场,但是幼儿园行业的监管逐渐趋严格,2018年11月学前新规的推出,禁止幼儿园资产上市,基本断绝了投资幼儿园后的退出通道。所以,这些已经收购幼儿园又无法退出的投资机构,开始把战略目标转移到托育,因为从理论上来说,3-6岁的幼儿园和0-3岁的托育是看起来可行的年龄段延伸。
一方面,已经收购幼儿园的机构,被迫转型到托育,另一方面,前期募集资金准备用来投资幼儿园的机构,为这笔资金找到了新出口。2015-2017年幼儿园行业投资的景象,重现于托育行业。资本的战略转移,导致整个托育行业的估值偏高,很多拿到投资的机构都是在跑马圈地。某明星托育机构,在仅有2、3家店的情况下,就估值10亿,简直无法理解。
虽然资本涌入,但教育行业,实在不是个烧钱能跑出来的生意。互联网行业、瑞幸咖啡能烧钱烧出市场领先地位,因为卖的是产品,可以实现标准化,而教育行业本身具有服务属性,服务是最难标准化的,特别是托育的师资几乎空白,烧钱扩张毫无意义。或许有人认为烧钱圈住用户就能产生价值,但教育机构的任务是教育,销售过多与本职无关的东西,家长和老师都不满意,不可能像互联网公司有了用户后可以卖各种商品。
托育作为资本的新出口,只是一个自我安慰式的战略延伸。0-3岁和3-6岁的教育,完全不一样(后面会详说)。
政策鼓励托育没错,但资本疯狂追捧后,托育的真实需求被严重夸大。很多人会对比入托率,中国现在仅有4%,丹麦62%、法国56%、韩国53%,假如我们国家的入托率在未来5年、或者10年达到发达国家50%的水平,按照类似这样的逻辑,可以推算出托育行业的千亿规模和超高增速,简直是令人振奋的一片蓝海!
但这样笼统估算一个千亿还是万亿的规模,对实操没有太大意义,甚至是误导。线下教育机构,都有区域属性,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的情况肯定不一样,真正和一个托育店有关系的,可能仅仅是方圆五公里之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