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从国内对艺术教育重视 看从小让孩子学会审美到底有多重要? 国内对艺术教育越来越重视,去年曾传出 美术计入中考成绩,通过一定级别方可报
原标题:从国内对艺术教育重视 看从小让孩子学会审美到底有多重要?
国内对艺术教育越来越重视,去年曾传出 " 美术计入中考成绩,通过一定级别方可报考志愿和第一批次录取学校 " 新闻,一些省市也开始试点。
这启发了越来越多家长从生活中给孩子艺术启蒙。如何做?带孩子逛博物馆是一个绝佳选择。少年商学院邀请到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东叔,他结合自身 23 年从艺生涯,15 年艺术教育经验,提出了具体建议。
去博物馆看名画
首先掌握这两点
我们那一代孩子,小时候所受的教育中,美育是比较缺乏的,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才造成了包括自己在内的很多人,都比较实用主义吧?希望我们的下一代能够从小感知美与科学,过诗意栖居的人生,从小让他们去各种博物馆是绝佳的选择,家长,特别是没有接受过艺术专业训练的家长,该如何做好功课?给孩子更好的艺术引导呢?
我觉得首先,不要给孩子传递错误的信息。比如意大利画家波提切利的《春》,90% 的人一看,说," 这是一张油画。" 对吗?错了,这是一张壁画。
(《春》)
我从事艺术教育 15 年,讲每张画之前,都会先看 3-5 本相关的专业书籍,确定下来一个答案,我才敢讲。我之前写书,碰到我的老师,清华大学史论系原来的系主任,现在世界研究史所的所长张夫也先生,问他,我要写一本书,有什么忠告吗?他说了一句话,"不写错的,只写对的,只要对就行,不用写得非常花哨,你一定得保留、保持你所说的是正确的。"
所以家长给孩子传播知识时,要保持正确。谈到艺术品时,这是什么材料的?是石头的?金属的?还是纸的?布的?甚至是抽象、具象的?不清楚可以和孩子一起研究,不要给孩子一个模棱两可的感觉。
而要深入鉴赏一副画,其实是有套路的。第一点,要关注画作的内涵。
我举一个例子——文艺复兴时德国伟大艺术家丢勒的版画作品《犀牛》。很多人在博物馆一看," 哦,这是一张版画,画了犀牛。" 别的说不出来,但这幅画有很多精彩的点,家长可以和孩子谈,比如,丢勒在做这张《犀牛》之前,竟从来没有见过犀牛。
看这张画时,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宗教、政治、神话。欧洲的绘画历史一般都离不开这三个方面。这里,我想说的,就是第二点——政治需要。原来,当时,葡萄牙国王从印度引进犀牛,要送给教皇,过海时被淹了,就要求丢勒画一张,丢勒没有见过,就听别人的叙说,然后画出来,以至于欧洲上百万人心中的犀牛就是长这样。
(《犀牛》)
这和今天的犀牛很相似,但有微弱不同的地方,比如它脊梁上长着的小角是犀牛没有的,还有身上盔甲一样的鳞甲也是犀牛没有的,但已经非常接近。别人问丢勒," 你没有见过犀牛,怎么画出来的?" 丢勒还回了一句特别牛的话,"我是依靠数学画出来的。"
第二个我认为值得细看的点,是一定要了解画家的自身经历,因为每个人的创作都和自身经历密不可分。比如我放的这四张《向日葵》,都是梵高画的。
(《向日葵》)
梵高一辈子画了 11 张向日葵,在巴黎画了 4 张平躺着的向日葵,今天说最好看的那幅,是他后来到了法国的南部阿尔勒画的。在欣赏梵高《向日葵》的时候,如果你了解了梵高自身经历,你就知道哪个向日葵是最美的,哪个向日葵是最好的,他为什么画这样的向日葵……
这些功课,说实话,可能对家长来说,做起来很难,积少成多,慢慢来,我也是一点点积累过来的,每次可以挑一两幅孩子最喜欢的作品,你把功课做足了,带给孩子的知识面也会非常专业,让孩子欣赏你,因为孩子最希望的偶像是谁?是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