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微信小助手工作模式的几点思考 线上线下互通,促进用户增长,保持用户稳定 1、以大型线下讲座为契机,力求挖深生源池 小助手的用户,除了日
原标题:微信“小助手”工作模式的几点思考
线上线下互通,促进用户增长,保持用户稳定
1、以大型线下讲座为契机,力求挖深生源池
“小助手”的用户,除了日常到校区来访的家长扫码添加外,主要靠大型讲座吸引旁听的方式添加。仅仅依托七月份的中考讲座和在一月份的小升初阅读讲座,“小助手”就分别增加好友数约600和400。同时,两场讲座分别直接转化的报名人数为40人以上和30人以上。
在最初,我们围绕用户切实需求,抓住时下热点,有计划地策划讲座,从而刺激用户转发扩散,为讲座积累足够的线下用户,随后,建立讲座交流群,在讲座之后将讲座课件、讲座视频实录、文字整理以及讲座未尽的知识点在群内陆续更新,提高了家长入群并拉亲友入群学习的意愿。此外,除了大型讲座,在全年会不定期举办小型线下讲座和线上分享。
2、以课堂实录笔记为内容,实现福利常态化
由于线下讲座所需的精力成本过高,依托每周线下课堂,每周制作课堂笔记——“苏湖课札”,为维护群内用户提供必要的内容。课札几乎是课堂内容的逐字整理,每周大约更新三则,保证了内容提供的常态化。而同时,对课札的品质要求较高,课札内容包括应试和人文两大类,文言文现代文写作三大模块,因此对用户具有一定吸引力。在目前,稳定更新课札群组有10个,群用户总量为3000余人次,且人数在稳定增加。
3、以定期试卷点评为抓手,增强服务个性化
在讲座、福利的推送分享之外,我们在线下开展试卷一对一点评活动,注重对用户的个性化关照,增强了“小助手”服务工作的实用性。以去年秋季期中考试为例,我们尝试收集了数十份杭州中学各大民办、公办试卷,分题型进行教研,就出题趋势、难易程度以及不同题型的解决方案整理出了一整套的教研成果。先将教研成果在群内共享,再根据这一教研成果,对群内学员试卷进行一对一点评,为用户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从而增强了用户粘性,形成了良性传播。在评卷活动十天内,群内用户数增长逾百人。
多种群组联动,增强用户粘性,促进导流招生
1、维护讲座福利群,提升用户粘性
讲座福利群是在各大型讲座结束后拉成的群,为了保证群内用户在讲座后不流失,持续增强粘性,需要对其进行日常维护。除了上文提到的讲座后的相关内容发布、课札日常化更新外,学科干货的分享也是必要的。
以文言文知识分享为例,去年秋季,我们在福利群开始了为期40天的初中文言文140词整理发布活动,每周五次,每日发布实词五条,实现了常态化更新。与此同时,配合活动陆续发布了文言文学习的学习要点、知识整理等干货,活跃了群内学习氛围。在这一期间,群内好友数增长量超过200。而同时,立竿见影地促进了寒假古文班招生,累计为寒假两个古文班增加学员近40人。除了文言文,写作、现代文知识性分享也在同步进行。
微信图片_20190408084801.jpg
2、建立日课打卡群,增强群内互动
讲座福利群的功能以内容提供为主,缺少互动性,因此群内的活跃度有待提高。为了弥补福利群缺陷,我们拉起了小学、初中“日课打卡群”。所谓日课,即为每天的功课,号召学员每日上传一条对生活画面记录的随笔,机构老师在群内点评,从而起到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为了刺激写作积极性,在群内开展最佳日课评选,赠送日课代金券,可抵学费,并在每学期评选两名最佳日课小作者,给予免一学期学费的奖励。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写作兴趣得到激发,写作技巧得到指引,久而久之形成习惯,写作就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目前,写作日课群人数为400余人。更多的打卡群在筹办中,比如诗歌、阅读背诵。
微信图片_20190408084926.jpg
3、筹备名师会客群,凝聚核心用户
在福利日常更新,打卡每周进行的同时,正在筹备名师会客群,用以凝聚核心用户,扩大口碑传播。会客群会设置入群门槛,在读学员老生家长优先,将每周在固定时间,围绕一个具体的教育问题与家长进行讨论,增进家校交流,放大名师效应。同时,会客群会对每周讨论话题进行整理传播,从而扩大群内影响力。会客群群目前拉了22名核心用户在试点,群里活跃度高,互动性强,反馈及时,大的会客群预计在四月份正式上线。
4、新建报名意向群,集中咨询报名
在福利群、打卡群、会客群以及班级群里,我们在维护时,会紧紧围绕各自的功能定位进行维护,担心在这些群里发过多招生信息容易“变了味儿”,因此,在招生季,我们会临时新建针对各年级的报名意向群,进行针对性的招生导流。
具体的办法是,在老生续报名结束之后,各班所余名额不多,那么就要从各大群组中补充。首先的工作是“热群”,即在福利群开展线上讲座或者知识分享,数百条消息在某一段集中刷屏,可以在短时间提升群内热度,同时也宣传了主讲老师。接着,隔天将讲座文字整理发到群共享,并借势在各福利群发布各年级报名意向群二维码,对报名感兴趣家长会主动扫码加群,同时也会有部分用户意向不强烈,为凑热闹而加群的,但这也有利好。群拉好了,先让子弹飞一会儿,会有家长主动拉朋友入群,在群人数满一百的情况下,我们才会在每个群发招生信息。
这样的好处很多,一来,专门的报名意向群,发广告名正言顺;二来,针对年级明确,宣传重点容易聚焦;三来,有供不应求的效果,每次提供的名额不多,而抢到名额的家长一般不愿意放弃这个名额,一般不舍得轻易放手。去年暑假头一次试水这一办法就获得了成功,那时拉五六年级意向群共150人,只开两个班,共40名额,一晚上被哄抢完毕,招生效率极高。
如果后续会有新班放出,意向群会暂时保留,如果暂时不再发布招生信息,群会在开课两次后解散,等到下一个招生季再拉,这样能时刻保证群内的成员是需求更明确、更迫切的那些用户。
教学教务一体,培养用户习惯,促成稳定依赖
1、“小助手”是报名交费媒介
在招生报名时,“小助手”是唯一的线上报名交费媒介,所有用户报名需要咨询“小助手”关于班型设置、名额情况、师资配置、课程内容等问题,又需要在报名之后,将报名反馈与学生信息发与小助手,并请小助手拉入班级群。久而久之,用户在老带新转介绍时,自然而然推送“小助手”名片。而在添加好友之后,该用户会被拉入相应群组,成为日常维护的用户。
2、“小助手”是学科咨询通道
在“小助手”朋友圈,招生信息、讲座课札、学科干货等日常刷屏,使得“小助手”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宣传助手,更是一个有关语文学科学习专门的账号。由于是教师运营“小助手”,因此语文学科问题,“小助手”都有解答的能力,包括具体题目、学科学习方法、作文竞赛辅导等。在长时间的服务中,用户慢慢形成有语文相关问题,就去咨询小助手的习惯,并会得到良好的反馈。如此,对口碑传播帮助极大。
3、“小助手”是教务工作平台
在报名交费和学科咨询之后,如果学员正式入学,日常班级群维护、请假、作业发布、转班、退费等一系列教务工作都要到“小助手”处办理,“一卡通”式教务服务对培养用户习惯同样有帮助。
小助手工作模式的几点思考
1、在“小助手”的运维中,不同学科的特点一定不同,目前我机构的尝试只针对语文学科。
2、目前我机构对“小助手”实行单人管理,效果远未最佳,而如果配合专门的销售人员,对意向客户进行持续跟踪,招生导流的效果将更佳。
3、我机构不派发任何纸质材料,招生仅通过线上,靠的是讲座和用户好友一拉一的模式增长用户,如果配合线下的一些宣传手段,用户增长的速度将更快。
原标题:盘点!OSSD课程申请全球TOP大学有哪些优势? OSSD全称为Ontario Secondary
快资讯2024-04-08 18: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