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重磅!这所北京高校腾退5个校区 整体搬迁 首都医科大学,整体腾退的步伐再次加快! 据2023年8月北京市发改委批复的首都医科大学新校区(校本
原标题:重磅!这所北京高校腾退5个校区 整体搬迁
首都医科大学,整体腾退的步伐再次加快!
据2023年8月北京市发改委批复的首都医科大学新校区(校本部)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首都医科大学新校区建成后,将腾退现有5个校区,实现“一校一址”办学。
目前,首都医科大学设右安门、顺义、和平里、花乡、东四十条等5个校区,其中4个位于北京中心城区,主校区位于丰台区南二环外。正在建设中的首都医科大学新校区(校本部)则位于京郊大兴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实施新校区建设,将学校位于中心城区教育科研功能全部迁出,能够更好地服务保障首都核心功能。
北京高校外迁主要有两个流向
近几年,北京高等教育的格局正在悄然改变。
2021年,《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加快首都医科大学、首都体育学院新校区建设,推动中心城区校址整体腾退……研究推进相关高校到郊区落地,努力推进实现‘区区有高校’的目标。”诸多北京高校纷纷建设新校区,迁出中心城区。
高校迁出主要有两个流向:一是京郊,二是雄安。
如今,正在向京郊转移的高校络绎不绝。除了首都医科大学新校区(校本部),还有首都体育学院延庆校区、北京大学昌平校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昌平校区、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清华大学通州校区、北京电影学院怀柔校区、中国农业大学平谷校区、中央民族大学丰台校区等。
经济飞速发展的雄安新区,也开始成为北京高校崭新的聚集地。
据2024年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论坛发布的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创新机制研究成果显示,北京地区将有15所部属高校向雄安新区疏解。
根据官方披露的信息,已有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林业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等高校相继“入驻”雄安。
2024年7月,北京林业大学雄安校区首座楼宇后勤服务楼落成,开启了校党委在雄安校区办公的新起点,标志着北京林业大学“一校两区”实质运行。同年12月,北京科技大学雄安校区第一组团项目正式开工,拉开了首批疏解高校雄安校区大规模建设的序幕。
毫无疑问,河北雄安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主要承接方,高教实力随北京高校纷纷落户正得到增强。随着在京高校分期分批疏解,河北雄安正向着建设“未来高教之城”的目标前进。
首都医科大学新校区预计2028年投入使用
当新校区建成和学校整体搬迁,一批老校区也将完成它们的历史使命,陆续“退场”——或腾退转让,或置换新校区。首都医科大学便是典型代表。
新的地点,寓意着新的起点。首都医科大学此次新建的新校区占地规模为1100亩,预计2027年底全面竣工,计划2028年投入使用。据2022年9月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公布的首都医科大学新校区(校本部)项目(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项目预估投资为69亿元。多个校区“化整为一”,将实现资源整合,集中力量推动学校高水平建设。
“大学因城市而兴,城市因大学而盛”。无论是新校区还是老校区,都是高校与城市融合发展、双向赋能、双向服务的重要象征。
多所大学“改换新居”的背后,正是其为了自身及城市更高质量的建设选择新目的地重新出发的勇气和期盼。相信这些高校的“移居”、填补“空白”能够为区域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按下“加速键”,为地方提供高校智慧与人才支撑,为自身发展寻求新机遇,实现高校建设与地方发展的“双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