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教育信息化时代 传统粉笔板书依然不可替代 据《人民日报》报道,今年秋季学期开学后,清华大学举办了2024年教职工粉笔板书比赛,这项比赛已
原标题:教育信息化时代 传统粉笔板书依然不可替代
据《人民日报》报道,今年秋季学期开学后,清华大学举办了2024年教职工粉笔板书比赛,这项比赛已经连续举办8年。从经典诗文到科学公式,老师们写下的板书,或清秀俊逸,或遒劲有力,字里行间饱含对知识的敬重、对教育的热爱、对文化的传承。网友评论:“这样的板书,舍不得擦!”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对很多人来说,老师遒劲有力的板书,粉笔与黑板摩擦的沙沙声,是学生时代的难忘回忆。这几年,教师的手写板书不时登上热搜。从小学老师写出“比印刷体还好看”的粉笔字,到大学教授坚持26年手写板书推演公式;从思政课老师手绘红军四渡赤水示意图,到医学专业教师一笔一画描摹出人体骨骼图……这些清晰美观、设计精巧的板书,总能引发共鸣。
网友在点赞精美板书的同时,也感慨“好看的板书越来越少了”“课堂上,粉笔字似乎成为了‘配角’”。的确,在教育信息化时代,板书早已不是教学 选择。教育部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上半年,全国93.6%的学校已拥有多媒体教室,74.2%的学校实现多媒体教学设备全覆盖。全媒体教学工具有独特优势,“预制”课件容量大、更灵活,文字间可插入图片、视频,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还增加了趣味性,也便于教师重复使用。
然而,这背后也有一些隐忧。比如,课件“一晃而过”,学生应接不暇,师生之间缺乏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影响了教学的实际效果;再如,有的教师忽略了教学设计,直接把书本上的知识搬到课件上,让学生抓不住重点。而一些孩子觉得有了课件就万事大吉,在课堂上不愿动脑思考、做笔记,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曾有全国政协委员在提案中表示,各级各类学校都应重新审视教师写板书、学生记笔记的重要意义,不能过分依赖PPT,应更注重学生听、说、写以及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
对老师而言,板书是动态、即时的,在利用板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反应,随时调整授课节奏。何况,板书是教学思路的凝练,不断打磨板书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对学生来说,板书如果设计得好,便能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直观。跟着板书一起推演的过程,也是将知识内化于心的过程,这种“沉浸感”不可或缺。
不仅如此,整齐、漂亮的板书还能展现出汉字之美,有利于学生培养正确书写习惯。犹记得,小学时我曾遇到一位书法功底颇深的语文老师,看着她上课时在黑板上写下行云流水的粉笔字,我第一次为自己的“狗爬字”感到羞愧,后来便以老师的字为范本,开始猛练书法。
未来,信息化教学手段或许会更先进、更高效,但这不意味着黑板教学会过时。其实,板书和信息化教学手段并非“你进我退”的关系,如果能够把握好多媒体教学的“度”,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堂实际,将二者搭配起来使用,未尝不能达成优势互补,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授课效
果。
清华大学举办的粉笔板书比赛,引来无数网友“在线”围观,这种热度的背后,也蕴含着一种期待:无论什么年代,板书都应当是 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很多年过去,黑板上的字迹早已模糊,但那些一笔一画写下的知识与道理,却刻进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生命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