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从王思怂花千芳看英语是否无用? 最近王思聪估计很郁闷,熊猫直播的烦心事还没结束,又因为嘴欠导致英语教育的事情被人着实蹭了一把热度。
原标题:从王思聪怂花千芳看英语是否无用?
最近王思聪估计很郁闷,熊猫直播的烦心事还没结束,又因为嘴欠导致“英语教育”的事情被人着实蹭了一把热度。
事情的起因来自一个叫花千芳(性别男)的作家(网文那种),或者用他自己的百度词条来这样描述的:“草根农民网络作家”。属于爱国作家,成名作是一部名字抄日本人的台词的作品。
这种混论坛的“作家”,扔出一个“英语无用论”的period贴实在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但这次居然被王思聪看到,还转发并骂了他一句“傻D”。估计首富家是没混过天涯、铁血这种地方的,不知道这种作家的厉害。骂一般人“傻D”是没什么的,最多被人骂回来。但骂爱国作家“傻D”可不成了,作为自封的中国劳动人民的代言人,骂他就是看不起穷人。
后续剧情毫不意外:只会骂脏话的首富公子怎么可能是天涯贴血流的爱国作家的对手,一来二去对手就上升到要索赔一亿六千万,并且举报跑来添乱的@留几手 买凶杀人的高度。公司刚破产完全没有战斗力的王思聪最后就只能落了个灰溜溜删帖的结果。可惜我们瓜子还没吃完,戏就结束了。
不过这倒引起了原本两会期间就很热门的一个话题:“中小学学英语无用论”。今天我们就来闲扯一下。
其实无论是王公子还是花作家,都搞错了一点 —— 他们认为学英语是为了要出国,要出国才需要学英语,不出国的穷孩子就不需要学英语。
事实恰好相反。当然常出国的人英语用的多,自然水平好。但我们讨论的不是英语能力谁高谁低,而是“教育”,也就是在9年义务教育中,是否需要在课堂上学习和掌握基础英语。
英语作为一种技能,在未来一定会被科技所弱化。但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它的重要作用,其实是为我们提供的一扇可以去了解不同文化的门,提升视野,从而避免学到最后变成只能在论坛上爱国。
所以在我们在全中国的范围内来讨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必修,针对的自然并不是本身拥有无限可能性,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土豪公子,毕竟英语好并不会为他们多带来多少机会和上升空间。反而被花作家认为没有多少机会出国看世界,所以不需要学英语的穷人孩子,才更需要通过义务教育的模式,保证有机会学习英语,并借此了解外面的世界,从而有机会建立更宽容的三观和有更多可能性的未来。
最近两会上又有英语教育无用论,英语选修化的建议出现。有趣的是,提出弱化英语教育提案,认为英语教育无用论的是宇华教育集团的董事长,而这个集团的起家,是郑州一个双语幼儿园。
9.jpg
所以不由得猜想一下,说不定李董想要的未来中国很简单,一边是有钱家庭从小双语幼儿园,一边是“未来用不到英语”所以干脆不要学的普通家庭。这样我们每天都能看到王首富和花作家这样两极分化的世界天天互撕了。
的确,在大部分人未来的生活工作中,不会日常用到那么多英语。但相比至少还能帮忙看原版电影的英语,我们日常更用不到什么三角函数,立体几何,也用不到唐诗宋词,化学物理生物地理历史更是不可能有什么投资回报比的科目。
所以如果把“有用”当做教育的衡量标准,那基础教育就直接废掉得了,不如回到百年前的“学徒制”,从小开始找个师傅学手艺, 有用。
那为什么非要强制要所有孩子上学,而且一定要在学校里学数学、语文、英语这些必修科目呢?
强制义务教育的基础,是因为现代社会相信,人能够被教育,也需要被教育。这样才能实现更好的自我。所以教育不仅仅是每个家庭的权利,也是义务。
而选择什么是必修课,则是取决于我们认为哪些科目是应该每个人都接触的。无论孩子未来从事什么职业,是文科还是理科,都可以从这些基础必修课的教育中获得重大的收获。
什么是教育的收获?
去年的教师节我们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里面引用了爱因斯坦1931年在纽约州立大学的演讲《论教育》中说的一段话,其实也很适合今天的话题,来再看一遍。
“应始终把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放在首位,而不是获取特定知识。如果一个人掌握了学科的基本原理并且学会了独立思考和工作,那么他一定会找到自己的道路。而比起那些一直被训练获取详细知识的人,他也更擅长适应进步和变化。”
所以虽然我们经常在感慨 “上学学的都没用,都忘光了”,但“用不到”其实并不代表“没用”,即便我们将上学所学的知识都忘掉,学习这些必修课让我们掌握的能力,依旧会使我们受益终身。
语文课让我们掌握的是语言沟通表达,以及感知文字之美的能力;数学课培养我们的理性逻辑思考以及贴近世界的本源。从这个角度来看,英语或者其他语言作为第二语言,的确是无法同前两门课选题相提并论的。
但外语课却代表着另外一个每个中国孩子都应该去必修的能力:用开放、宽容的心态,了解中国以外的文明,了解其他民族(不仅仅是英语国家)人民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信仰,不同的思维模式。
而看看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依旧存在的各种盲目排外仇外情绪,我们就应该明白,义务教育阶段关于文化宽容和交流的能力培养,我们还做得远远不够。
跑个题。
其实了解我们关于教育观点的读者应该知道,我们其实并不鼓励孩子们,尤其是学龄前的宝宝,花大量的时间在系统学习英语(特别是背单词)上。这是因为我们相信我们的读者(绝大多数是城市中产阶级)可以找到更好的选择。这样的家庭,如果希望孩子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那应该更重视整体素质教育的提升、兴趣的培养和眼界的开阔。英语虽然是其中必备的一环,但却不是决定的因素。
进入职场这么多年,我们的确听过很多人抱怨:自己如果英语好一些,就可以改变人生之类的。但说实话,我们从来没见过任何一个专业能力突出的人,是真的只是因为英语太差而被耽误的。
在某些时间点,某些事情上面,英语好的确是可以获得更好的机会。但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到职场和人生的长度,真正能决定一个人成败的,是理想,热情,专业能力和拼搏精神,而不是英语水平。
毕竟,即便是全世界最事业有成的几位英语老师,无论是马老师、俞老师还是罗老师,他们成功的关键,也不是因为英语好吧。
换句话说:我们认为英语教育是必要的,但如果将英语作为儿童早期教育中的唯一重点,认为学好英语是核心,那就错了。
英语重要的不是作为一种技能的能力,这以后会逐渐被科技所取代。重要的是通过英语教育,来培养孩子跨文化的沟通能力和开放心态。这样的能力培养,是高于英语教学的,它还来自孩子生活的全方面: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所以我们不希望我们的读者把注意力仅仅放在“英语”两个字上,更不要只关注让孩子上什么英语早教班,背哪种单词卡。我们相信以我们的读者的能力和大家为孩子付出的意愿,是可以找到更多更好的选择的。
更何况,适合每个孩子的英语教育模式也是不同的。能力的培养是很个性化的事情,它不仅取决于孩子的天赋兴趣,也取决于家庭本身的经济实力以及对孩子未来教育路线的规划。这个要扯就更远了,打住。
英语“无用”的问题其实是中国应试教育中普遍出现甚至不可避免的一个现象,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语文英语还是数理化,由于大部分课堂教育的目的并非培养能力,而是应付考试,因此只追求短期记忆,不求甚解。
算起来,从将英语列入高考开始,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必修,已经有了35年的历史。作为一个有着全世界最悠久文化传承,也有着极强文化自豪感的民族,将洋鬼子的语言列为全民必修,是件很有勇气的事情。这当然和当时痛定思痛改革开放的大环境是分不开的。
所以即便现在有些人开始鼓吹“英语无用论”,但作为一个民族,作为和“语数外”教育一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我们其实都可以清楚的回忆起全民外语教育为中国人带来了什么变化:
看世界的能力,以及走出去的勇气。
原标题:盘点!OSSD课程申请全球TOP大学有哪些优势? OSSD全称为Ontario Secondary
快资讯2024-04-08 18: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