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30岁的奥运冠军武大靖成为吉林大学教授 为何有争议? 01 武大靖的教授争议 5月25日,吉林大学人才工作办公室发布了2024年第4次教学与科研专项工
原标题:30岁的奥运冠军武大靖成为吉林大学教授 为何有争议?
01
武大靖的“教授”争议
5月25日,吉林大学人才工作办公室发布了2024年第4次教学与科研专项工作小组拟引进人员公示。其中,武大靖拟聘为吉林大学体育学院教授,定为匡亚明领军教授A岗(匡亚明是吉林大学老校长,对吉大有开创之功)。
消息一出,很多网友纷纷祝福,认为武大靖聘为体育学院教授是合情合理的。
但也有很多网友对这份公示了质疑,认为他自身的学术成果达不到教授职称的要求,不能胜任该职位。
据公开信息显示,短道速滑运动员武大靖,1994年出生,本科毕业于吉林体育学院毕业,2022年硕士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是平昌冬奥会男子速滑500米冠军、北京冬奥会男女2000米混合接力 得主,也是连续两届冬奥夺金的中国男子第一人。2024年年初,武大靖被吉林省体育局冰上运动管理中心破格评为国家级教练职称,此前他已是吉林省体育局冰上运动管理中心运动员兼教练员。
奥运冠军退役后步入高校执教的现象并不罕见。一读统计了一些退役冠军到高校任职的情况,具体如下图。
一般情况下,入职高校的运动员职业路径是从讲师起步,逐步积累经验与学术成果,晋升至副教授职位,或是凭借其特殊才能与成就,通过人才引进渠道直接被评定为副教授。然而,类似武大靖这样直接被任命为教授的情况则极为少见。这也是为什么会引发关于其资格与标准的讨论。
“教授”这一职称在学术界的地位举足轻重,象征着学术成就的巅峰,通常要求候选人在其研究领域内有深厚的造诣、丰硕的科研成果,以及长时间的学术积累与同行认可。许多人终其职业生涯不懈追求,方才有望触及这一荣誉。因此,武大靖的直接获聘,打破了常规晋升路径,自然引发了对学术评价体系、体育人才转化机制及教育公平性的深层次思考。这不仅是对个人荣誉的讨论,更是对现行高校人事制度、学术评价标准与体育明星教育资源配置的一次社会性审视。
(武大靖今年5月受邀参加吉林大学校运会 图片:吉林大学官网)
02
吉林大学的选聘制度
吉林大学体育学院匡亚明领军教授A岗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岗位?据吉林大学官网显示,领军教授A岗为准聘岗位。准聘岗位,一般是指高校根据事业发展需要自主设置的岗位,是为有潜力获得长聘制岗位的教师所设置的预备阶段岗位。根据《吉林大学“匡亚明/唐敖庆学者” 人才岗位聘期管理及考核晋升实施细则》规定,在任期内,每年应当讲授本科生课程,指导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或在站博士后,推动本学科学术梯队建设,促进学科整体水平提升。期间,还需要接受学校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考核不合格则会降聘或解聘。
(《吉林大学“匡亚明/唐敖庆学者” 人才岗位聘期管理及考核晋升实施细则》,图片:吉林大学官网)
由此可见,领军教授A岗需要应聘人员有足够的科研能力与学术能力。但一读君在知网以“武大靖”为作者进行检索后得到两篇文章。一篇是2023年发表在《中学生阅读(高中版)(下半月)》的《因为每场比赛我都想赢》,另一篇是2021年作为第二作者与他人合作发表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的《3周低住高训改善冬奥冠军武大靖身体成分和有氧能力的个案分析》。
(图片:知网截图)
(图片:知网截图)
这样的学术成果,一般是很难入选教授岗位的。但为何武大靖会通过选拔呢?根据《吉林大学“匡亚明/唐敖庆学者” 人才岗位聘任实施细则》规定,卓越教授A岗入选者应达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专家的水平,在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
(《吉林大学“匡亚明/唐敖庆学者”人才岗位聘任实施细则》,图片:吉林大学官网)
武大靖此前获评国家级教练员职称,再加上武大靖因两夺冬奥冠军获评过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评定的A类人才(依据吉林省高层次人才分类评定参考标准,在国际性公认最具权威性、影响力的赛事活动取得最高成绩的文体领域人才可参评)。这两项资质,成为他参与高校选聘的重要基石。
03
破“五唯”,理性看待运动员进高校
高水平运动员进入高校,不仅是对体育人才价值的一种深刻再认识和高度重视,更是体育与教育融合发展的生动体现。这些昔日赛场上挥洒汗水、屡创佳绩的运动健儿,如今转换身份,以教师或教练的角色活跃在高校的讲台与训练场上,他们以亲身经历为教材,用丰富的实战经验和精湛的专业技能,传授体育知识,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与向往,从而吸引更多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升体质。这种“明星效应”不仅增强了体育课程的吸引力,也为校园体育文化的繁荣注入了新的活力。
更为重要的是,高水平运动员的引入,是实现“体育强国”战略目标的有力支撑。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高地,通过整合高水平运动员的资源,可以有效推动体育科研的进步,比如运动生理、运动心理学、体育教育学等领域的研究,促进体育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体育人才,为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苏炳添授课,图片:暨南大学官方微博视频截图)
诚然,在我国高等教育人才评价体系经历深刻变革的今天,“破五唯”政策的出台,即打破唯论文、唯头衔、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评价倾向,为武大靖这类杰出运动员进入高校任教提供了新的契机。这标志着高等教育机构在选拔和评价人才时,正逐步转向更加重视个人的实际贡献和能力展现,超越了以往对传统学术指标的过分依赖。但作为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依然是基础中的基础。因此,对于像武大靖这样的优秀运动员转型为高校教师,除了其在体育领域的卓越成就和丰富经验外,如何在教学方法、课程设计以及科学研究方面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使之与高等教育的要求相匹配,同样至关重要。高校在接纳这类特殊人才时,也应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支持,帮助他们快速成长为能够全面胜任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教育工作者。
给运动员“老师”们多一点时间,少一点压力,我们期待他们在转换跑道后,同样也能交上一份满意的职业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