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好好的孩子为什么会悲观、抑郁 没人比这位心理学 专家说得更明白 美国心理学会会长,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写过一本书叫《活出乐
原标题:好好的孩子为什么会悲观、抑郁 没人比这位心理学 专家说得更明白…
美国心理学会会长,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写过一本书叫《活出乐观的自己》,估计很多人都看过。
几年前,我就读过这本书,当时感触并没有那么深。这两年经历了很多,看到了那么多大人小孩的快乐与不快乐,再次读到,居然有“醍醐灌顶”之感。
这本书,给我印象最为深刻是这样的一个概念:
你对身边事物的“解释风格”,也就是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情,决定了你是一个乐观的人,还是一个悲观的人。
不同的解释风格,导致了乐观和悲观的重大区别。
乐观者喜欢把“好事”解释成永久的、泛化的、与自己有关的原因,把“坏事”解释成暂时的、特定的、与外界有关的原因。而悲观者恰恰相反。
比如,悲观者如果数学考砸了,他会解释为:我永远都考不好(永久、泛化),我真笨(自我问题);而一个乐观者则会解释为:这次我的数学没考好(暂时、特定),试卷太难了(外界的问题)。
这也是后来流行的“成长性思维”的理论基础。
一个悲观者,如果能有意识地把悲观的解释风格转换成乐观的解释风格,即可“治愈”自己的悲观。
马丁·塞利格曼也是研究“抑郁症”的大家,对儿童的心理、情绪,尤其越来越普遍的抑郁症,特别关注。他有一个重要的观点:
孩子的解释风格一般在8岁之前形成,一旦形成,就不容易改变。
这也就是说:孩子会成为一个悲观的人,还是乐观的人,早期的教育与环境,非常重要。
看来,塑造孩子乐观的性格,也有“黄金期”啊!
今天,就来和大家分享这本书中的一些章节,让我们来看看:
孩子为什么会悲观,为什么乐观的孩子成绩好,以及为什么父母离婚会让孩子悲观?
以下文字节选自《活出乐观的自己》:
孩子为什么会悲观?
解释风格对成人的生活影响非常大,它可以引发抑郁,也可以使人在悲剧发生后立刻振作起来;它可以让人对生活失去兴趣,也可以使人充分享受人生;它可以阻止一个人实现他的目标,也可以使人超越他的目标。
解释风格是在童年期形成的,那个时候所发展出来的悲观或乐观态度是基础性的,新的挫折或胜利经过它的过滤,最后变成一个牢固的思维习惯。
如果你的孩子已经超过7岁,他可能已经发展出一种解释风格了,而这种风格正在定型中。
孩子8岁时,解释风格就基本定型了。对这个世界就已经有了一种乐观或悲观的看法,而你又知道这种看法对他的前途、健康和成功是非常重要的,你肯定想知道他的看法是怎么来的,有没有方法可以改变它。
妈妈怎么做,孩子就会怎么学
孩子解释风格的来源有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它与孩子的母亲有关。
下面看看西维亚在她8岁的女儿玛乔莉面前的反应。她们母女正要进入停车场中的车子里。
在听她们的对话时,请特别留意西维亚的解释风格。
玛乔莉:妈妈,我这边的车门被人撞凹了一块。
西维亚:该死!你爸爸会杀了我的!
玛乔莉:爸爸叫你把新车停得离别人远一点的。
西维亚:该死!这种倒霉事总是发生在我身上。我真懒,不想抱着大包小包地横穿整个停车场,我总想少走几步路。我真是笨死了。
西维亚把自己痛骂了一顿,她的女儿在旁边一字不落地都听了进去。不只是骂的内容,就连骂的方式都是不好的。
玛乔莉听到妈妈闯祸了,妈妈很笨、很懒,一直都有坏运。这已经够糟了,但西维亚说话的方式比内容更有害。
玛乔莉听到的是对这件坏事的四种解释:
1、“这种倒霉事总是发生在我身上。”这是永久性的解释,西维亚用了“总是”。
西维亚的解释也是普遍性的,“这种倒霉事”,而不是“被撞”这件事,西维亚没有将这件事界定在一个范围内。
她的解释也有人格化的特点,“发生在我身上”,不是发生在任何人身上。西维亚把自己作为一个受害者挑了出来。
2、“我真懒。”懒是永久性的人格特质。懒在很多情况下是有害的,所以是普遍性的解释,而且西维亚把它人格化了。
3、“我总想少走几步路”是人格化的、永久性的解释,不过它没有普遍性。
4、“我真是笨死了”——永久性、普遍性,以及人格化的解释。
玛乔莉听到她母亲对一个坏事件的四种非常悲观的解释,她学会了用这种风格来看待世界。
每一天,玛乔莉都听到她母亲对发生的事情以永久性、普遍性以及人格化的方式进行分析。
玛乔莉跟着一个对她最有影响力的人学习对事件的解释风格:坏事是永久的,会伤害到每一件事,而且都是自己的错。
小孩非常注意父母的言行,尤其是母亲对情绪化事件的解释。
小孩会问很多“为什么”。这是因为他们要得到对周边发生的事情,尤其是社会生活的解释。
一旦父母变得不耐烦,不再回答孩子永无止尽的为什么时,孩子就从别的地方去寻找答案。
绝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会仔细聆听大人对某一件事的解释,而在我们平常的说话中,大约每分钟都有一次解释,只是自己不自觉而已。
你的孩子对这种解释会一字不落地听进去,特别是对不好的事情的解释。
他们不但听,而且还会注意到这些解释是永久性还是暂时性的,是特定的还是普遍的,是你的错还是别人的错。
我们给100个儿童以及他们的父母做了解释风格测验。母亲的乐观程度跟孩子的极为相似,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
我们很吃惊地发现孩子的解释形态跟父亲的不相似,母亲的跟父亲的也不相似,这表明孩子主要学习了母亲对因果关系的解释风格。
老师和父母的批评,会影响孩子的思考模式
当你的孩子做错事时,你会对他说什么?他的老师又对他说什么?
注意,孩子不只听对他们说什么,还包括怎么说。
这点在批评上尤其重要,孩子相信这些人的批评,并用它形成自己的解释风格。
世界知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德威克(Carol Dweck)的研究显示了乐观是如何发展的,或许它可以告诉我们女性在童年时发生了什么事,使得她们比男性更容易得抑郁症。
卡罗尔·德韦克博士: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领域内公认的杰出学者之一。现任斯坦福大学路易斯和弗吉尼亚·伊顿心理学教授,也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她的著作《自我理论:它们如何影响动机、人格与发展》被世界教育联谊会选为年度好书。
让我们来看一下一个小学三年级的教室。
当你和教室里的小朋友彼此非常熟悉了,你发现的第一件事就是男孩子和女孩子的举止是完全不同的。
女孩子安静地坐着,手放在膝盖上,注意听老师讲话。她们的吵闹也只是悄声耳语或窃笑,基本上她们都很守纪律。
男孩子就不太一样了,他们就算勉强安静地坐着也忍不住要扭来扭去,更何况他们很少能安静地坐着。他们看起来不注意听讲,也不像女孩那样守纪律。他们大声喊叫,互相追逐。
全班安静下来,进行测验。老师对考试不及格的同学怎么说?
如果是男孩考试不及格,老师一般会说:
“你上课不注意听讲”,
“你不努力”,
“我在教这些题目时,你东张西望,和其他同学说话”。
这些解释是什么性质的呢?它们是暂时的、特定的、非普遍的,因为你可以改变它们。
德威克的研究显示,女孩听到的是非常不同的批评。因为她们上课时看起来很注意听讲,老师不能以这些理由来批评她们。
老师一般的说法会是:
“你的数学不好”,
“你交来的作业总是写得乱七八糟”,
“你从来不验算”。
大部分暂时性的原因,如不注意听讲、不努力都被剔除掉了,而留下的都是永久性、普遍性的批评。
德威克给四年级的女生出了一道无解的难题,然后检验她们对失败的解释。
“你为什么没有得出答案呢?”实验者问道。
女孩们的回答是“我不擅长字谜游戏”,或“我想我不够聪明”。
但做同样实验的男孩却回答 “我没很专心地去做”,“我没尽全力”,“谁在乎这个烂字谜游戏”。
在这个实验里,女孩对失败的解释是永久性和普遍性的,而男孩的解释风格则是比较有希望的——暂时的、特定的,可以改变的。
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大人对小孩的批评如何影响了孩子的解释风格。
卡罗尔·德韦克在《终身成长》中就提到固定型与成长型两种思维模式,它们体现了应对成功与失败、成绩与挑战时的两种基本心态。
童年遭遇的危机,会影响孩子对未来的判断
1981年在德国海德堡,我听到著名的社会学家艾尔德(Glen Elder)有关孩子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成长的研究报告。
在美国经济大萧条之前,一些有远见的科学家开始了一个有关儿童成长的研究。
这个研究持续了60年,被试是美国加州伯克利和奥克兰的儿童,目前他们都已经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
他们接受了详细的测试和面谈,以了解他们心理的优势与不足。
这是一个人生发展的研究,它不但包括这些儿童,还包括他们的孩子,现在他们的孙子也参与了这项研究。
艾尔德是社会心理学的教授,长期研究在大萧条的孩子在社会变迁中的生活经验
艾尔德谈到了什么样的人安然无事地度过了经济大萧条,什么样的人从此一蹶不振。
他谈到,一些中产阶级的女孩虽在童年遭受了家庭失去财富的打击,但在中年早期就基本上从心理的创伤中恢复过来了,而且进入老年期时心理和生理都很健康。
和中产阶级的女孩一样,较低阶层的女孩在20世纪30年代也很遭遇了贫困,但她们一直没能再站起来。
到了中年晚期,她们崩溃了。她们的晚年是凄凉的,生理和心理都不健康。
艾尔德推测原因如下:
我认为那些晚年过得很好的女人,从她们童年期的经济大萧条中学到,厄运是可以克服的。毕竟大多数她们的家庭在20世纪30年代末和40年代初就恢复了经济地位,这让她们学到了乐观,塑造了她们对不幸事件的暂时的、特定的和外在的解释风格。
相反,绝大多数低阶层女孩的家庭没有从经济大萧条中恢复过来。她们在大萧条之前就比较穷,之后仍然是穷的,她们学会的是悲观。
她们的解释风格是绝望的,当她们的朋友去世时,她们想‘我再也交不到朋友了’。这种在童年期学会的悲观,影响了她们对每一个新危机的看法,瓦解了她们的健康、她们的成就以及她们的幸福感。
安然度过经济大萧条的女孩相信厄运是可以克服的,是暂时的。那些被经济大萧条击倒,一蹶不振的女孩则认为厄运是命中注定,逃不掉的。
所以我们童年期的危机就像是做饼干的模型,把我们塑造成以后的那个样子,我们用童年的解释风格来解释新的危机。
塞利格曼的乐观箴言:
★ 孩子8岁时,乐观或悲观的解释风格就基本定型了。
★ 孩子的解释风格会受到三种因素的影响:
1. 孩子每天从父母身上学到各种事件的因果分析,尤其是妈妈的。如果你是乐观的,孩子也会是乐观的。
2. 孩子听到的批评方式也会影响他的解释风格,如果这些批评是永久的、普遍的、内在的,那么他对自己的看法就会转向悲观。
3. 孩子早期生活经验中的生离死别和巨大变故。如果这些事件好转了,他会比较乐观;如果这个变故是永久的和普遍的,那么绝望的种子将深埋在孩子的心中。
乐观的孩子成绩更好
让我们先回溯一下基本的理论。当我们失败时,我们都会有一阵子觉得无助或抑郁。我们不会像以前那样主动去做一些事,即使勉强做了,可能也不会持久。
乐观的人能够很快从这个短暂的无助状态中恢复过来。对他们来说,失败仅是个挑战,是走向胜利的道路上的一些障碍。他们把挫折看成是暂时的、特定的。
悲观的人沉溺在失败中,因为他们把失败看成是永久的、普遍的。他们变得很抑郁,而且停留在无助中。
一点小挫折在他们看来就是大失败,而一处失败就认为会满盘皆输,自己先竖白旗投降了。他们可能要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后才能恢复,而且再有一点挫折,他们又会进入无助的深渊里。
这个理论很明白地预测说,在教室中、在运动场上,聪明的不一定就是成功的。成功属于足够聪明又乐观的人。
悲观的解释风格,会让坏成绩变成习惯
这个预测正确吗?当你的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时,老师或家长很容易作出错误的判断,认为这个孩子不够聪明,甚至是愚笨的。
你的孩子可能变得抑郁,而这种状态会让他不去尽力,不去坚持,使他不敢冒险达到他潜能的上限。
更糟的是,如果你认为愚笨或是不够聪明是他成绩不好的原因的话,你的孩子会把你的想法纳入他对自己的看法中去,他的解释会越变越糟,而他的坏成绩慢慢就变成了习惯。
悲观的解释风格对儿童非常不利。如果你的孩子在三年级时,儿童归因风格问卷的分数就显示他是悲观的,那他以后得抑郁症的几率就很大。
举个例子:
在辛蒂上三年级的那个冬天,她父母分居了,她父亲搬了出去。在这件事之前,她的解释风格就比平均水平更悲观一点,她现在变得无精打采,成天以泪洗面。
她的功课一落千丈,她开始像抑郁症的孩子一样退缩,不再和朋友来往。然后她开始认为自己是没人爱的,很笨,这种想法使她的解释风格变得更悲观。
做父母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能意识到你的孩子正陷入这种恶性循环中,并且教孩子打破这种循环。
父母离婚最容易让孩子变得悲观
乐观的孩子比悲观的孩子更能去抵挡不幸的遭遇,人缘好的孩子的抵挡能力比人际关系不好的孩子强,不过这并不能保证这些孩子不受这些不幸遭遇的影响,而变得抑郁。
下面是一些我们要事先提防的不幸事件,如果这些事件发生了,你要尽可能给孩子一些帮助与支持。
哥哥或姐姐出远门去读大学或就业。
宠物死亡。你可能认为这是小事一桩,但它对孩子的打击非常大。
跟孩子很亲密的祖父母去世。
父母吵架。
父母离婚或分居。这个杀伤力最大。
由于离婚和父母失和是最容易引起儿童抑郁的事件,而且又是最常见的事件,所以普林斯顿宾州大学的长期研究就专门侧重研究有这种经历的孩子。
当我们开始这项研究时,大约有60个孩子(约15%)告诉我们,他们的父母离婚或分居了。
我们在过去的三年里,仔细观察了这些孩子,将他们与其他孩子对比。我们的发现展示了这一社会现象背后的涵意,也能让你知道万一你离婚了,你该如何去安抚你的孩子。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你的孩子会很受伤。
我们一年测验孩子两次,发现这些孩子远比幸福家庭里的孩子更抑郁。我们原先预期这个差距会随着时间流逝而缩短,结果却并非如此。
三年后,这些离婚家庭的孩子还是比其他孩子抑郁得多。这些离婚家庭的孩子比较哀伤,在课堂上比较不守纪律,他们比较没有热情,自我评价很低,身体常会闹些小毛病,他们也比较忧虑。
很重要的一点是,不是所有离婚家庭的小孩都会变得抑郁,而且有些抑郁的孩子很快就恢复了。
因此,总的说来,离婚并不会使孩子一辈子都抑郁,离婚只是使孩子更容易变得抑郁。
许多不幸的遭遇不断发生在离婚家庭的孩子身上。
这些不断发生的不幸可能是离婚家庭的孩子患上抑郁症的原因。这些事件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是离婚所引起的,或是说因为离婚带来的抑郁所引起的。
下面这些事多半发生在离婚家庭的孩子身上。
他们的妈妈开始去外面上班。
他们的同学变得不友善。
父母亲再婚。
父母亲住院。
孩子考试不及格。
离婚家庭的孩子也可能会经历更多的引发父母离婚的事件。
父母时常吵架。
父母时常出差。
父亲或母亲失业。
这些离婚家庭的孩子的世界是阴暗凄凉的。他们有着无法摆脱的抑郁,学习半途而废的比例比别人高很多,而且很多看起来毫不相干的不幸事件都会落到他们头上。
假如你正想离婚的话,我必须提醒你这些阴冷的数据,我有责任告诉你这些事实。
这个问题的根源可能不在离婚这件事,而在于父母的吵架。
在我们这项研究中,有75名父母并没有离婚,但吵架吵得很厉害。这些家庭的孩子看起来跟离婚家庭的孩子一样糟,他们也很抑郁,而且他们的抑郁持续到父母停止吵架后很久,同时也承受比别的孩子更多的不幸事件。
父母吵架可能通过两种方式引起孩子长久性的伤害:
一个是父母长久相互不满,吵架,然后分居。这些吵架和分居直接骚扰着孩子,引起长期的抑郁。
第二种可能性是吵架的父母是一对非常不快乐的夫妻,吵架和分居虽然没有直接影响到孩子,但孩子可以感受到父母非常不快乐,而这种感受严重影响了孩子,并引起他长期的抑郁。我们的资料无法显示哪一个理论是对的。
很多人的婚姻并不美满,他们在结婚几年后就不再相爱,但是他们顾虑到孩子的幸福,勉强维持着婚姻。
如果父母吵架和分居是孩子抑郁的原因,而你把孩子的利益而不是你自己的满足放在第一位的话,我会给你非常不同的建议:你是否愿意放弃分居?或是更艰难的挑战——你是否愿意克制自己,不去吵架?
(《婚姻故事》)
我还不至于天真到劝你永远不要吵架。吵架有时也是有用的,但很多婚姻中的吵架没有任何收获。
我无法告诉你如何吵有收获的架,我所知道的是如何通过吵架来解决问题。
如果孩子看到大人吵架后达成了协议,有了清楚的结果,孩子便不会那么震惊不安。
这表示当你吵架时,你应该尽力解决引起吵架的原因,在孩子面前让他看到这个吵架得到了清楚的结果。
要想学习好,只有聪明是不够的
过去100年来,能力和才能一直被认为是学业成功的关键。我觉得传统太看重才能了,这些所谓的才能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测量方法,它也不是预测未来成功与否的好指标,这种传统观点根本就是错的。
传统观点完全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即解释风格。可以说,成也解释风格,败也解释风格。
哪一个在先?乐观还是成绩优秀?常识告诉我们有才能的人因为他有才能所以才乐观。但我们的研究清楚地反映出相反的因果关系。
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让SAT分数、智商、人寿保险业务员资格测验等所谓的“才能”保持不变,然后看这些高才能组中乐观者与悲观者的差别。我们一再发现乐观者有超出其潜能的表现,而悲观者的表现则在其潜能之下。
我认为所谓的潜能,若没有乐观的界定,它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塞利格曼的乐观箴言:
★ 悲观的解释风格和不幸的遭遇是诱发儿童抑郁症的重要因素。
★ 父母离异或经常争吵是最容易引发儿童抑郁症的事件,而许多不幸的遭遇会连续发生在离婚家庭孩子的身上。
★ 失去乐观,传统意义的聪明才智对成功没有什么意义。
原标题:盘点!OSSD课程申请全球TOP大学有哪些优势? OSSD全称为Ontario Secondary
快资讯2024-04-08 18: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