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学历贬值的言论屡见报端 考上大学在中国究竟有多难? 近年来,关于学历贬值的言论屡见报端。许多企业招聘,非名校本科生不可,有些还必须
原标题:“学历贬值”的言论屡见报端 考上大学在中国究竟有多难?
近年来,关于“学历贬值”的言论屡见报端。许多企业招聘,非名校本科生不可,有些还必须要求硕士。仿佛大学生遍地都是,稀松平常。
但事实上大学生真的有这么“不值钱”吗?中国高等教育普及率到底有多高?考上本科到底有多难?本文就为大家分析一下。
中国各级教育整体录取率
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本科,这在很多人眼里只是一个学生教育经历的再基本不过的“标配”,但事实上,在当下的中国,能有幸完整走完这条路的学生并不多。
如果假定中国所有适龄儿童都完成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即从小学入学到初中毕业的保持率是100%,那么中国所有初中毕业生中能够最终进入大学本科学习的比例,就是一名中国学生接受本科教育的概率,也可以称为本科教育的普及率。
以2015——2017年为例,通过计算某个年份全国的本科招生数/三年前全国的初中毕业生数,就可以得到相应年份的“本科教育普及率”。
数据来源:教育部官网公布2012——2017年教育统计数据。
中高考的通过率分别是多少?中考筛掉近一半,高考再筛掉一半。只有一半多的初中毕业生能读普通高中,剩下的只能去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或者走向社会;高中毕业生里也只有半数多的人能去读本科,另一半或是读大专,或直接走上社会。
以2017届高考生为例,假如有100名2014年初中毕业的学生,当年中考后,只有56人可以继续读普通高中;而到3年后,只剩29人能读本科。这就是当前中高考的残酷现状:同一起跑线的孩子们,在经过两次考试后,只有1/4的人能够实现本科梦。
上文分析的是中国当下的整体情况,事实上各省的具体情况差异巨大,有些省份的学生想读个大学本科,更难。
由于官方并不公布每年在各省的本科招生计划数,而本科控分线是根据当年全国高校在该省的本科招生计划略放宽比例划定(通常在1.05左右),且“达线”意味着考生具备了就读本科的资格,因此本文以本科线达线人数近似作为本科录取人数(不计因志愿填报不慎等原因造成的落档、退档等“上线不录”的情况)。
还是以2017届高考生为例,分省统计当地本科控分线达线人数和本届所有人数(取3年前的初中毕业人数),即可计算出该省的高考本科普及率(本科线达线人数/本届所有人数)。
数据来源:各省教育考试院、教育部统计年报(新疆和西藏缺少相关信息)
哪些省份的孩子读大学最容易?令人意外,最高的不是北京和上海,而是天津!北上不高,这其中可能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北京、上海作为外来人口聚集的城市,在中考时设定了较为严格的户口限制,相当数量在这里读小学的孩子,因为没有本地户口无法读高中,只能回乡中考。事实上如果能留京沪读高中,两地的高考本科录取率为全国最高;二是京沪有不少家庭选择在高中阶段就将孩子送出国,为避开竞争,早早选择了另一条赛道。
值得关注的是西部大省陕西,本科普及率高于北上。原因可能是陕西本地教育资源比较丰富,拥有93所高校,高考招生时对本地的倾斜使得整体本科率提高。
本科普及率最低的,主要是人均GDP偏低的省份,其中令人惊讶的是广东,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其本科普及率却明显偏低。猜想原因可能是广东加工业发达,对低层次劳动力的需求巨大且待遇不菲,故有不少孩子可能初中或高中毕业就早早选择工作,放弃了学业深造。
至于人均GDP最低的甘肃,可能高考时得益于国家各种专项计划的扶持,以及坐拥兰大这一西部名校,实际的本科普及率反倒还高于平均水平。而拥有衡水中学、毛坦厂中学等全国知名“鸡血高中”的河北、安徽等省,其实本科普及率也都高于平均线,并非争最激烈之地。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届所有人数的统计口径是初中毕业人数,故未排除一定数量学龄儿童未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学业的情况,以及因户口问题初中毕业后回乡中高考产生生源归属地的迁移。也未排除出国、留级、复读、高考缺考、社会高考生、加分/降分录取、异地中高考等特殊情况,故与实际情况有出入。此外,各地高考政策亦有差异,像上海等允许三校生高考并参与本科录取的省份,实际的本科率可能更高一些。
尽管如此,此图还是能从整体来使大家对各地的教育普及程度和高考录取难度差异有个大致的印象。
在中国,想读个本科有多难?总体来说,四个孩子里可能只有一个人。但具体到个人的机会大小,和你所处地区密切相关。有些地方2个同龄孩子里就有一个能读本科,而某些Hard模式的省份,5个里才有1个。这样看来,北上的学区房频爆天价也实属正常,哪个家长不想为孩子选个好起点呢?
更何况,对万千的考生和家长来说,只是考上本科是远远无法满足的。想上双一流、上C9、上华五、上清北才是很多人的终极梦想。
原标题:盘点!OSSD课程申请全球TOP大学有哪些优势? OSSD全称为Ontario Secondary
快资讯2024-04-08 18: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