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警惕培训安全风险!清北名师满大街 都是违规学科培训 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素来享有盛誉,这次却被不少辅导机构盯上了。 暑假来临,又到了辅
原标题:警惕培训安全风险!“清北名师”满大街 都是违规学科培训
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素来享有盛誉,这次却被不少辅导机构盯上了。
暑假来临,又到了辅导旺季,几乎满大街都是“清北名师”辅导。据中新网报道,在一些搜索引擎上,简单搜索就能发现大量的“清北名师”辅导信息,真假难以核实。
就在7月21日,教育部、中消协提醒家长,要结合学校暑假安排,与孩子共同商量制定科学合理的暑假计划,多些亲子陪伴,多些体育锻炼,多些劳动体验和社会实践,不要盲目跟风报班培训,让孩子在亲近自然和实践锻炼中度过暑假。警惕培训安全风险,凡暑期开展学科类培训的机构,均属违规培训。
很显然,暑假满大街的“清北名师”辅导,就属于这种违规的学科类培训,舆论不应把关注点聚焦在其进行虚假宣传上,因为即便“清北名师”是真的,学科类培训也不能进行。
按照“双减”规定,学科类培训机构不得在寒暑假、节假日、双休日开展学科类培训,所以,凡是在暑假里开展的学科类培训都是违规的。
教育部、中消协也是依据“双减”规定做出的提醒。然而,满大街的“清北名师”辅导表明,违规学科类培训不再以隐形、变异方式在“地下”运行,而有“大摇大摆”公开进行的趋势。对于这一趋势,监管部门应该高度重视。
“双减”政策要求对学科类培训机构进行从严监管,一些学科类培训即转战“地下”,开展隐形、变异的学科类培训。
而最近,之前不敢打广告,隐藏在小区、咖啡馆,以非学科素养培训为名行学科培训之实的违规学科培训,变得大胆起来,有的已经公开做广告、公开招生,媒体报道的“清北名师”辅导就属于此类。
这类怪象的出现,与地方教育监管部门和社会舆论对待“双减”的态度有关。对待违规的学科类培训,有的教育监管部门睁只眼闭只眼,没有收到举报就不查处,而家长明知暑假里开展的学科类培训都是违规的,但向监管部门举报者寥寥。
这给了违规学科类培训公开招生的“底气”。由于这些机构本就没有合法的资质,是游离在监管之外的,因此其师资、课程、收费等都不受监管,机构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换言之,机构有合法的资质,如果对师资进行虚假宣传,机构将面临查处,因此还有些谨慎。而机构本来就没有合法资质,追问没有合法资质的机构,其师资、课程质量有无保障,就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了。
满大街的“清北名师”辅导,也就是满大街的违规学科类培训。违规学科类培训的野蛮发展,显然会消解“双减”治理成果。要治理暑期违规学科类培训,除了要强化对学科类培训的监管,及时叫停外,还要疏导家长对学科类培训的需求,给学生提供有意义的暑假生活。
有的家长之所以送孩子去违规的学科类培训班,是因为孩子没有其他更好的去处,而培训班可以解决孩子的照看问题,还可学习知识。
为此,让孩子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生活,不能只强调家庭教育的责任,而要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比如由社区出面协调,或者由政府职能部门统筹,向学生开放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推出公益暑托班、暑期兴趣活动,由学生自主选择参加。
另外,也要思考怎样采取对学科类培训机构更为合理的监管措施。考虑到家长对学科类培训存在的需求,一刀切清零似乎并不现实,也会使监管更难。如何结合实际情况,优化对学科类培训机构的监管,满足差异化的培训需求,仍是各地教育主管部门面临的一道现实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