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大学读了也白读? 大学生真的不值钱了吗? 高考结束后,听到有人说,大学生不值钱了;以前,村里出个大学生可是了不得的大事,现在,不少
原标题:大学读了也白读? 大学生真的“不值钱”了吗?
高考结束后,听到有人说,“大学生不值钱了”;以前,村里出个大学生可是了不得的大事,现在, 不少人感觉“到处都是大学生”;据国家统计局数据,5月,16-24岁青年失业率达20.8%,有人会觉得,那是不是大学读了也白读?
这一期给孩子的商业周刊,灰鸽叔叔使用数据进行分析,还引入一个心理学概念来阐释,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学生真的“不值钱”了吗?
音频来自博雅小学堂APP
高考结束后,我看到一个说法,估计同学们还有家长们可能也听过,就是“大学生不值钱了”。
一方面,家长会让我们同学去关心中考、高考,说这个是决定命运的考试,只有考好了,将来才有出息。这个话虽然可以反驳,但肯定说过听过的人更多;
另一方面,大家私下里也会说,考上大学有什么用?说不定将来还是找不到工作。将来到处都是大学生,你看,连机场赶鸟的都是 大学毕业的呢。
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像上头的话,如果展开来,带着数据说,应该怎么说。
01
到处都是大学生吗?
根据教育部网站披露的数据,2023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达到了1291万人,历史新高。感觉上,这里头肯定有相当一部分去上大学,那么大学生就多了。
那现在我们国家的大学生到底有多少呢?是不是像大家说的,到处都是大学生呢?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2020年,全国(不含港澳台)人口共14亿人,其中拥有大学——注意了,这里头包括大专,我听说很多家庭还对孩子说,读大专不算读大学呢——在这个学历以上的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2亿人不到,所占比例在15.5%左右。如果我们严格一点,本科以上的话,不到5%。
大家会说,总的人口包括未成年人什么的,是不是这个比例已经很高了?如果我们以发达国家为标准的话,人家的比例是30%以上。
所以,大家先别急着说“到处都是大学生”,没有的事儿。只不过,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增长数量比较快,现在是占人口比例15%,十年前只有9%,二十年前只有3.6%,这个增长速度很惊人。以前一个村里出个大学生,那是了不得的大事,现在随着高校招生数的增加,它带来的兴奋感确实少了。但要说“到处都是”,甚至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还早得很。
这里头有个很有趣的理论,叫做“孕妇效应”。这是心理学的一个概念,说的是在平时,女性平常不会去注意有多少人怀孕,但一旦自己怀孕或者家人怀孕了,就会发现满大街都是孕妇。孕妇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并不那么高,只是你觉得会有更多的孕妇。因为自己是大学生,或者身边有人考大学,你在的圈子里大学生占比会高,你就会下意识地觉得大学生的比例已经远远超过15%,其实并不是。
02
大学读了也白读?
那新的问题又来了:既然占比不高,大学生应该是就业市场上的香饽饽才对,怎么感觉很多人说,大学生工作那么难找啊,甚至有人说,还不如中学毕业就去打工呢?
这里头的原因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复杂的原因,肯定和社会的总体经济环境有关。比如说,社会在某个阶段没有那么多工作岗位可以提供,没有选择深造的年轻人提前进入到了就业市场,从事一些服务业工作或者重复劳动的工作,虽然我们说这些工作被取代性比较高,竞争比较激烈,但他们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市场也有需要;反而是读了四年大学的年轻人,对应的工作岗位受到了短期影响,他们自己又不太愿意降低自己的工作预期,加上去做这些岗位的工作,熟练度还不如不读大学提前上岗的,难免有人就会觉得“读了也白读”。
另外在工作相对难找的时候,又会出现一个情况,那些专业很好的大学生会做一个安全选择,比如“考公考编考研”,不愿意在市场上寻求工作。于是会出现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一方面刚毕业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企业出现“用工荒”,找不到合适的人来工作。
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建议大家尽早踏入工作岗位,没必要白读呢?确实有这种说法:上职校的人一样可以读研究生,而且,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对应的岗位需求也不一样,可能有些专业,考的时候很火,等毕业的时候凉了,或者说,学的东西和工作要用的不匹配,学习成绩不好,和将来找不找得到好工作不是完全一一的对应关系。
但这个说法的问题在哪里?大家想一想我最后一句怎么说的?不是完全的一一对应关系,说明还是有关系。服务业的基础岗位和制造业的基础岗位,需求一直相当旺盛,但它对体力的要求高,意味着随着年龄的增长,竞争力会越来越弱,被取代的概率也大。而一些相对复杂的、需要经过学习培训的专业岗位,哪怕现在的需求量没有那么大,但如果你有对应的学习经历,就能更加及时地参与到这些岗位中,也就是说,学历会影响我们找工作的选择面。
那又一个问题出现了:前面不是说,学的和工作的未必是一回事儿嘛,很多人也承认,学的知识工作上用不到,那为什么很多企业还要对学历提要求呢?
首先,这个“用不到”的确存在,但也有误解,很多大学专业里的知识实际上是用得到的,你在工作岗位上,因为你事先具备了一定的知识,了解了一些专业说法,你的上手速度就会更快,常识判断就会更准确;其次,就算真的“用不到”,但对企业来说,你是 大学,你成绩好,至少意味着一件怎样的事情?对,学习能力强,吸收速度快,而且一般比较自律,同样来应聘,用人单位为什么不选呢?
所以,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读书,还是有用。
03
关键词:小西瓜
商业故事千万种,再听我来说几种,接下来和同学们分享几个关键词吧。
又到了买西瓜吃西瓜的时候了,说说西瓜吧。今年西瓜贵不贵呢?6月全国西瓜批发均价为每斤2.22元,创13年同期新高。但西瓜价格已经涨不动了,6月西瓜批发价同比涨幅远低于前两年,而且上个月的西瓜价格是偏低的。
说到西瓜,咱们以前儿歌怎么唱的,说切个大西瓜,西瓜越大越好,捧个大西瓜回家,但实际生活中怎样呢?比如你们家买西瓜,是买越大的越好吗?其实不太对。
过去三年,各大平台上西瓜品类整体销量增长6倍,适合一人或小家庭食用的小型西瓜越来越受欢迎。小型西瓜销量占比3年间上涨近10个百分点。相对来说,买中型西瓜依然是主流,大概五个瓜里,有两个卖的是中型的瓜,剩下的三个,其实也不是大瓜。
种小西瓜的越来越多,几座城市小西瓜的种植面积占比是越来越高。以前种得可能很少,大概只有2%,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主要的品种。就是那种一个人轻轻松松可以吃掉一个的那种。
同学们想想,为什么出现了这样的变化?嗯,肯定很多人答得上。我们的家庭结构变了。以前喜欢“大西瓜”的时代,可能是大家庭,一个瓜五六个人分,差不多,或者院子里啊,弄堂里啊,大家分一下;现在的家庭结构比较小,一个大瓜,一次吃不完,就要占据储存空间,比如冰箱,放时间长了会有质量风险;另外,以前买瓜比较麻烦,可能路程相对远,多买点,可以少出几次门,现在买瓜比较方便,送上门也很正常,这也都推动了小西瓜一点点儿取代了大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