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企业招聘海归光环减弱 留学生就业冷热不均 5月16日,4月份经济数据发布,服务业、工业均持续回升,4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3.5%,全
原标题:企业招聘“海归光环”减弱 留学生就业“冷热不均”
5月16日,4月份经济数据发布,服务业、工业均持续回升,4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3.5%,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
但是,一个数据不能忽视:4月16-24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达到20.4%,较3月份的19.6%继续上升。与之相对应的是,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
一位经济专家指出,16-24岁劳动力代表的是“新增就业”。目前,除了国内的高校毕业生,还有一波人也加入到找工作的队伍之中,他们就是2023届的留学生们。
智联招聘此前发布的2022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显示,2022回国求职留学生数量再创新高,同比增长8.6%。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后了解到,很多2023届的留学生们也选择回国工作,但是他们找工作的道路并不平坦:由于缺乏国内实习经验,不熟悉国内的氛围等因素,加上留学的高投入使很多留学生希望拿到更高的薪水,不少留学生发现回国找工作面临较大的落差。
智联招聘相关人士表示,目前国内企业对海外人才偏好减弱。一方面,海外人才用人成本相对高;另一方面,国内用人单位对外国教育及学位制度缺乏了解。同时,归国就业的海外人才供给量提升。
位于上海的一家外企广告公司HR郭达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于大多数岗位来说,除非是名校,不然他们不会倾向于留学生。“不论是国外留学还是国内高校,对我们这一行业教育背景并不是最重要的,还是要看是否具有岗位需要的能力和条件。”
留学生找工作“冷热不均”
2023年,留学生找工作的情况究竟如何?
从机构的数据来看,整体局面还不错。新东方 发布的《2023中国留学白皮书》指出,整体而言,用人单位在招募国内外高校毕业生时,更加认可留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也更愿意给他们支付更高的薪资。根据2023年调研数据,留学生起薪普遍高于国内高校毕业生。留学生工资的中位数区间位于7000-9999元,而国内学生的中位数区间位于5000-6999元。
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后了解到,目前2023届留学生找工作呈现非常明显的“冷热不均”的态势。一些目标明确、理工科毕业、拥有实习经历、本科相对较好的留学生,在找工作上相对更为顺畅一些。
王莹就是其中一员,在本科上海外国语大学毕业后,王莹考到南加州大学读研究生。毕业后,她从2023年2月份开始投国内工作的简历,并且顺利的被一家媒体的财经编辑岗位录取。
和王莹相比,在东京工科大学读本科后回国的陈浩,手头上拿到了更多的录取通知。
“我在回国前一个月开始投国内企业,一周内面试8家,拿了3个录取通知。因为我基本上面试的都是日企,所以我的留学经历比较有优势。”陈浩表示。
但也有不少留学生发现自己找工作并不太顺利。
“我从2022年9月份交了毕业论文之后就开始远程面试,10月回国继续线下面试,直到23年2月,一直都是家里蹲的状态,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英国留学回来的研究生王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年前疫情的时候甚至想去送外卖了,真的找不到工作。虽然父母叫我别急,朋友也叫我珍惜应届生身份,但我真的很着急很迷茫。”
王美表示留学最大的优势就是海归身份了,其他的优势的话还是看学校排名、语言优势以及个人实习经历等。对于她所学的教育专业来讲,如果本硕都在海外,就基本失去了在国内的学校实习的机会,而这恰恰是部分学校的招聘条件。
是什么“困”住了求职?
由于外出留学需要更高的成本,很多留学生们倾向于向求职企业提出相对高一些的薪资。新东方2023年调研数据显示,在留学“回本”的态度方面,超过半数的本科及以下留学生和硕博留学生都认为可以在五年内回本。
但实际情况是,除了去世界名校留学,很多找工作的留学生已经越来越难以把留学经历和高工资挂钩。几乎所有采访对象都表示,他们能够找到的工作,与期待中工作的薪资有所差距。
“其实我心仪的岗位是在上海的金融公司或者互联网的市场岗,收入25-30万,但是最后发现还是比较难达到这个薪资的。”王莹表示,“另外,留学生大部分都想追求生活和工作平衡。我在面某公司的品牌岗后,内推人帮我打听我被拒的理由是,感觉我适应不了面试组的强度,因为我说我不太能接受周末加班。”
王美表示,她不是很想去做社会上公认薪资比较高的工作,比如金融,咨询,银行等岗位。后来有一个零售企业HR找到她,最终她选择在零售企业做类似导购的工作。
还有留学生在留学回来之后,尴尬的发现自己的薪资还不如本科毕业时候的薪资。
“2018年考研二战失败后就在北京找工作了,那个时候工资就已经1万多了。后来研究生毕业后回国找工作,工资只有8千多。”在英国留学的李可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非重点学校非重点专业的海外留学生价值没有那么高。
“留学生适应不了国内快节奏的环境,也不太了解国内求职的要求。并且部分留学生对于工资标准有较高的期望,同时也可能对于加班等工作要求有一定的顾虑。”郭达表示。
对于不少企业来说,“海归光环”正在失效。郭达表示,就业人数多岗位少,很多国内的求职者很出色,使得海归光环越来越弱,公司看待海外留学生也越来越理性。而且国内的考学难度大,侧面反映出国内求职者的学习能力比较强,并且了解国内市场,抗压能力好,稳定性也比留学生更有优势。
杭州某跨境电商HR表示,她们平时主要接触的美国客户比较多,在同等条件下,比较倾向于有留学经历的求职者的。但最后选择国内求职者的概率会稍微大一些。“招聘留学生时存在很大顾虑,一方面留学生稳定性不如国内求职者,另一方面企业要控制人力成本。”
如何进一步调整?
5月9日,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65237元,2022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114029元。
从行业来看,2022年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呈现明显的行业不平衡,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超过20万元,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超过15万元,教育、文化、采矿业等超过10万元,而住宿和餐饮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则不足6万元。
这意味着如果留学生们想要找到薪资更高的工作,需要瞄准大厂、金融机构或者科技企业等行业,才能期待获得相对较高的起薪。
然而,智联招聘相关人士指出,海外人才的人岗错配情况比较突出。据智联招聘调查显示,大量的海外人才希望从事的工作是金融、财务、人力等,而就业市场上,更希望招聘海归人才的岗位更多是咨询、法律、教育、翻译以及一些销售、市场岗位等。
在部分岗位上,留学生确实更有优势。但是上述跨境电商HR表示,除了大公司,中小企业给留学生和国内高校毕业生开出的薪资很难有明显差距。
这意味着留学生们一方面要调整心态,更正确的评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另一方面要了解国内的招聘市场,关心企业更看重什么。
在一家区块链公司担任HR的普林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他们会非常看重留学生的毕业院校和专业。“有留学经历的,不一定最好。相比于去澳大利亚留学,目前北美和欧洲一些顶尖名校,会有更有吸引力。”
此外,普林认为,国内高校毕业生和国外高校毕业生都需要注意,企业的一些基础需求是一致的。比如,求职者来说,要有清晰的职业规划,具体包括清晰的自我定位、目标、现阶段能做什么、职业的支撑点(专业能力、人脉等)、了解自己更适合哪些岗位,以及最后能够选择哪些岗位。另外一方面,在面试的过程中要学会沟通,需要清晰的表述自己的诉求。
郭达建议,对于留学生来说,回国找工作主要的挑战是信息不对称,对国内求职的套路和流程不熟悉,很可能错过校招。国内很多企业比较重视实习经历,很多留学生的实习经历会比较欠缺。所以建议留学生做好清晰的职业规划,打通信息差,多实习。
智联招聘相关人士表示,海外人才在求职时,心态上应避免特殊化,把自己当作普通大学毕业生,同时保持对国内市场的信息同步,多了解国内的职场环境与就业趋势,提前积累实践经验。此外,为促进海外人才回国就业,企业或者政府扶持政策可以在“引进来”和“留得住”方面进一步改善。
(应采访对象要求,郭达、普林、王美、王莹、李可、陈浩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