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新东方的烦恼:移动互联网和后来者的挑战 工作甩锅、应付考核;踏实干活,不如写PPT的;面对基层员工对新东方的批评,俞敏洪为什么要点赞和
原标题:新东方的烦恼:移动互联网和后来者的挑战
“工作甩锅、应付考核;踏实干活,不如写PPT的”;面对基层员工对新东方的批评,俞敏洪为什么要点赞和“重奖”吐槽者?从新东方的“大企业病”,折射出当下教育行业哪些挑战?在线教育的新势力,是如何挑战新东方的?现代企业管理中,如何应对KPI带来的烦恼?
一首基层员工的吐槽神曲刷爆了网络和朋友圈。这首神曲叫《释放自我》,六名基层员工吐槽的是新东方内部管理的乱像和弊病:“干活的累死累活,到头来干不过写PPT的”“问题从不直说,掏出PPT一通胡扯”“做项目不顾结果,你混完走了,烂摊子从没管过”“什么职业道德,什么节操品格,只为人民币疯狂高歌”。
意外的是,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看完后,连续发微博给这些员工点赞,并给与每位吐槽员工2万元的奖励。这再次成为了网络舆论关注的焦点,一首神曲会引发新东方的自我革命吗?
郑勇(左)北京晚报科教部资深媒体人、18年教育行业报道经验;李帅(右)腾讯网教育频道负责人。
员工吐槽、老板点赞:俞敏洪是“幕后推手”?
思远:二位都是这圈里的老人了,第一次听到这歌的时候是什么反应?教育圈的舆论是怎么议论这件事的。
郑勇:很多做自媒体的因为这个视频,基本上都过了10万+。大家反映:一是新东方出事了,二是这些事基本上是部分教育机构尤其是大的教育机构都有的情况,所以引起共鸣。
李帅:这种视频都从腾讯视频来上传,我们内部一直在刷这个视频,但是当时没有想到能爆这么大的料。新东方作为在线教育,是教育企业的龙头,它的一些事情肯定会被放大,尤其是俞老师个人的明星效应。从企业本身来说,它透露的一些问题,每个人都会有同感。俞老师本身的态度,我觉得特别好,他也发微博来助推这件事情,一共大概拿出了12万。
思远:所以大家在猜,到底是俞老师被动地“大度”了一把,还是“阴谋论”,老俞就是这事的幕后推手?
郑勇:首先这六个人确实不是俞老师指使的,这个片子事先要审报,俞老师确实没看。为什么能上去?实际上这是新东方的传统——调侃老俞。老师课上讲段子就讲老俞当年如何苦,没女生喜欢等,现在关于老师的段子少了,为什么?毕竟人家是青年导师。但调侃领导这种传统依然保留下来了。
新东方的“烦恼”:市场紧缩,中层冗员,追兵紧随
思远:新东方大企业病是否真的这么严重呢?我注意到歌曲中吐了好多槽,让我印象深刻的:一是踏实干活的干不过那些做PPT向领导汇报的;二是混资历的人多,干够一两年,凑够一把好牌赶紧跳槽,到友商拿更多工资。
郑勇:新东方存在什么问题?老俞之前不是写了五封公开信吗?包括人才选拔这方面的冗员,有的学校员工比老师还多,一些中高管占着位子不干事,说到真正的原因,实际上和财报有很大关系。今年刚公布的财报新东方出现了大幅亏损,新东方很多高管动辄收入都是上百万的,俞老师明确提出说实行末位淘汰制,每年5%到10%,从新东方的整个发展体系来说,基本上员工都是按部就班发展起来的,能做到中层、高层,肯定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思远:很正常,现在的中层多数是立过功、流过汗的元老。
郑勇:比如新东方提出国际化、科技化,怎么来做?这是一个体制的问题。新东方之前有过一个创新就是“乐词”,是一个背单词的软件。当时找了一个好像没上过大学的孩子,十几岁就做乐词。结果做了一段时间后,这孩子走了,因为融入不到新东方文化。
再回到这首歌,这是新东方北京学校网络部写的,也有自己的局限性。新东方真正的问题在哪儿?只能是老俞自己去说。以前新东方也找IBM咨询过,就和大夫没法给自己看病一样,老俞也许知道新东方哪里不舒服,但未必了解怎么治。
外部压力:移动互联网和后来者的挑战
思远:移动互联网让传统教育的方式、受众群体的触达方式和信息链传递的架构都发生了转变。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资本涌入最多的两个行业就是医疗和教育,所以K12的在线教育,竞争激烈,人才也更贵了,新东方现在带着这么重的线下摊子怎么应对?
郑勇:2013年号称是中国在线教育元年。教育分体制内教育和体制外教育,像新东方就是体制外、培训教育。培训教育是为了应试,它很难形成一个独立的行业壁垒。以前培训机构这么多,因为门槛很低,随着资本互联网进来后,它会形成整合效应,把很多闲散的人聚到互联网平台上。
对新东方最大的冲击实际上还是来自好未来,因为好未来前身是学而思,是做中小学教育这块的。同一季度的收入,新东方只比好未来领先了1000万美金左右,好未来比新东方的出现整整晚了十年,这就是科技赋能对于培训教育所形成的巨大推动作用。随着资本、人才、技术进入这个市场,开始动起来了。
李帅:新东方体量特别大,船大了特别难调头,所以越是在传统的领域里取得成就,在新的领域里越难转化自己的思路。对我们公司来说,也有很多业务线的东西,其实很难转型,大家习惯了一种思维的方式,遇到新的挑战,很难做出改变。
教育服务:刚性KPI和柔性管理
思远:说到新东方这样的老牌企业,KPI制度的挑战:到底是做量化的,还是做柔性非量化的,是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大难题。现在教育机构像新东方盘子这么大,一方面要现代企业管理流程,KPI具体化;但教育服务又不是标准品。前面提到的管理乱象:老员工可以吃资历了,人浮于事,KPI该怎么考?
郑勇:首先新东方是一个上市公司,肯定得要讲数据、业绩,讲营收。新东方在快速发展过程当中也追求这种业绩,很多地方的培训机构进了学校以后,特别大的校区,但是没多少学生,导致大量的闲置以及资源的浪费。在这种情况下,俞老师当时就提出来说不能盲目扩张,要把新东方的考核回归到教学服务。
校长肯定对下边人还是有业绩考核的,否则怎么能够实现招生呢?歌曲的主创人员都来自于北京新东方学校网络部,网络部门实际上最讲究KPI,因为现在招生很大的量是通过互联网来挖掘寻找的。基层人员的KPI考核肯定非常严格,所以该量化是量化,该柔性还得柔性,量化在最基础的层面,柔性在中高层这一块。
李帅:KPI本身肯定是没问题的,只不过现在大家吐槽的“唯KPI论”,可能在衡量的标准上是有问题的。教育企业可能都是这样,它跟其他的企业不一样,假设一个新闻客户端的下载量,然后拉用户的装机量,都没有问题。但既然要做教育,很多人的想法是要做长期的、对大家有帮助的,最好是慈善公益的,但是企业既然从事教育,它也要考量自己的发展方向,也要为股东负责。所以整体上来说,还是要从科学的角度去衡量KPI。
思远:现在俞敏洪老师在一些社交平台上持续发声,前景如何呢?
郑勇:其实裁掉5%到10%的冗员,用科技来替代一些人力,让现有的这些人力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可能是新东方未来发展的方向。
李帅:除了大面上的改革,在企业内部做一些更新型或者更潮流的尝试,比如成立小型工作室或小型部门,既然大方向可能有些事情难以推进、不容易改革,何不试着做些小的新鲜尝试,新的管理方式的变革,反而可能会促进整个公司方向的发展。
《远见》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财经频道的商业文化栏目,每周六、日下午16:00-16:30播出。主持人王思远,经济之声资深媒体人,先后供职《天下财经》《2号经济庭》《央广财经评论》等栏目。长期关注互联网、消费和经济法律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