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学渣也有药可医!学习困难门诊火热 个性化干预成破题良方 老师反复讲,还是听不明白;上课小动作不断,被叫了几次家长;作业一塌糊涂,越批评
原标题:学渣也有药可医!“学习困难”门诊火热 个性化干预成破题“良方”
老师反复讲,还是听不明白;上课小动作不断,被叫了几次家长;作业一塌糊涂,越批评越叛逆……在学校,不少孩子“学习困难”的种种表现让家长们“火大、崩溃”,甚至一度对孩子的未来极度失望,觉得“没救了”。
今年5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成立的“学习困难”门诊日益火爆,颇受家长们欢迎。该门诊主要解决的就是这类“学习困难”问题,帮助孩子们找到问题背后的“元凶”,健康自信成长。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保健科主任王琳表示,“学习困难”有可能也是一种病,家长们切忌掉以轻心,需要注意的是,找对病根才能“对症下药”,家校医多方协力,积极开展个性化治疗可以让更多孩子们走出学习困境。
“学习困难”也是一种病?
“医院还有‘学习困难’门诊,到底能解决啥问题?”“是医院的专家出诊吗?有什么好办法?”“学习困难也是病?赶紧带我家孩子去看看,不知道是否真的有效?”很多家长初听到“学习困难”门诊时,往往感到好奇又疑惑。
2022年5月13日,北京 “学习困难”专病门诊成立,首都儿科研究所保健科正式开设“学习困难”门诊,号源放出后即被抢光。至今,该科室在京医通挂号平台上常常是“约满、无号”的挂号情况,其火热程度可见一斑。
“实在没办法了,孩子上课不是东瞅西看,就是搞各种小动作,成绩总是垫底,老师反映了好几次,我们也着急。”家住西城区的刘女士表示,为这事没少跟孩子怄气,尝试沟通、教训甚至打过孩子,丝毫起不到作用,她从网上看到了“学习困难”门诊开诊的消息后决定试一试,“没准医生有好办法”。
“从医院近两个月的门诊情况来看,想解决孩子‘学习困难’问题的家庭确实不少,家长们求医心切,这种心情我们非常理解。”门诊期间,作为儿童问题干预的资深专家,王主任几乎每周都在接触存在这类问题的孩子和心急如焚的家长,也倾听和见证了很多家庭的烦恼。
她坦言,面对孩子的学习问题时,感到力不从心的大有人在,很多家庭陷入了“不知道怎么管”“越管越差”的恶性循环中。“孩子哭,大人愁,有些家长开玩笑地说还没到小升初,就做好心梗的准备了。”
“在门诊,医生要剖析种种‘表象’的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也就是病根在哪里。通过观察、沟通找到证据,抽丝剥茧,明确诊断,发现孩子是否有罹患发育迟滞、多动症、阅读障碍、焦虑抑郁等情况。”王主任认为,“学习困难”问题的危害不容小觑,如果拖延不干预,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社会认同感差、缺乏自信、抑郁、偏激等人格缺陷或者障碍,持续影响孩子的学业成绩及远期成就。所以,及早发现“学习困难”苗头,及早干预非常关键。
哪些苗头需要家长们警惕?
据了解,儿童“学习困难”门诊主要通过多方面检查评估方式,明确造成孩子学习困难的原因,了解孩子的家庭养育环境,排查影响学习表现的基础疾病状态及环境高危因素,针对问题原因进行诊断评估、干预指导、家长教育及药物治疗等综合干预。
不过,医院方面也提醒,“成绩不理想”不等于“学习困难”。那么,到底哪些具体症状属于学习困难,应该及早到“学习困难”门诊就诊呢?又有哪些苗头应该被家长们所关注?
王主任提醒,“学习困难”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多种具体表现:比如孩子在学校坐不住、不听讲,在家里不听话、不愿意沟通;调皮捣蛋等对立违抗行为异常等;语言理解困难,不大理会老师和家长的话等,这些问题如果长时间存在,并且有加深迹象,就需要引起家长们的注意。
此外,一些课堂上的细节值得家长们留意,比如当孩子出现老师反复讲解还听不明白;阅读中出现跳行、跳字,把6看成9,把d看成b;做作业粗心大意,写作业时不会写或明显乱写,纠正后仍会写错等,若孩子长期出现此类问题,就需要来“学习困难”门诊就诊。
“当然,这些表现或者苗头也仅仅是一个参考,孩子的一些特异性表现容易和疾病发生混淆,具体还要专业医生做出甄别,判断,但这些苗头可以给家长们一些参考性提醒,起码要有主动观察孩子异常行为的意识。”王主任表示。
据了解,首都儿科研究所开设“学习困难”门诊以来,很多孩子反映出注意力方面的问题,也就是“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医生会通过多种检查评估的方式,找到造成孩子“学习困难”的原因,排查影响孩子学习表现的疾病状态,针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学习障碍等进行诊断评估、干预指导。
个性化干预是“一剂良方”
对于不同孩子而言,引起“学习困难”的原因是不一样的,既包括家族遗传基础疾病等生物性因素,也有家庭氛围、教育方法等环境因素。也就是说,这些综合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孩子“学习困难”问题的出现。
王主任特别提醒,每个孩子性格不一样,其外在表现也有可能和真实的疾病发生混淆,孩子究竟是否有问题?是先天基因问题,还是后天环境问题?家长的教育方式是否起到了推波助澜的负面作用?在所有可能导致问题出现的因素中,规范家长们的教育理念应该被重视。
在门诊中,医生就发现很多家长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这时候家长又成了 “患者”。比如与孩子的沟通方式简单粗暴,反复教训、贬低孩子,不认可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导致孩子丧失自尊心、自信心;或者粗心大意,很少和孩子交流,难以发现孩子的情绪变化,甚至对孩子在学校受到霸凌等根本不了解,导致孩子出现焦虑、抑郁等精神问题;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每天学习任务催得急,一些学生的睡眠时间只有五六个小时,晚上睡不好,白天没精神,这种拔苗助长的方式同样要不得。
“所以,指导家长学会如何和孩子沟通、相处是一剂‘灵药’,也是一门‘课程’。除此之外,医生会针对不同的病因进行诊断评估、心理指导及药物治疗等个体化、综合性干预。”王主任强调,家长们担心药物的副作用,事实上药物治疗只是干预的手段之一,而且要在医生评估下合理使用,只有医院、学校、家庭联合起来,携手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才会起到 效果,这才是真正的“药方”。
“其实,‘学习困难’门诊不能一次性解决一切学习问题,需要多方协作,也需要一个时间过程,这是我们团队的共识。我们也会告诉家长,当孩子出现‘学习困难’问题时,不要悲观,经过系统化和个性化治疗后,大部分孩子会有明显的改观,对此应该充满信心。”王主任最后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