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国内双减是要对标德国?真让50%学生上职校的国家 现在怎样了? 双减政策出台后,很多人认为今后的教育改革将对标德国,尤其是在职业教育方
原标题:国内“双减”是要对标德国?真让50%学生上职校的国家 现在怎样了?
“双减”政策出台后,很多人认为今后的教育改革将对标德国,尤其是在职业教育方面,德国培养出了大量的优秀技术工人,并通过职业教育促进收入代际向上流动,成果显著,几乎是全世界的标杆。
然而,你可能不知道,德国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也暴露出其近年来出现的一些困境和问题,这又给当前我国的教育发展带来哪些新的启示?
湖北日报曾经发布过《武汉人打工段位》的数据:普遍大专生的薪资只有研究生的一半,本科生的三分之二。至于中职生,也就是没上普高,被分流去了中专、技校的,就更低了。中位数只有4400元,几乎是研究生的三分之一,本科生的一半。
而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和《中国高职生就业报告》中:2020届本科生,有42%在国企、政府、科研机构或者其它事业单位工作。高职生只有25%能找到这样的工作。61%的高职生,在300人以下的中小微企业工作。而工作类型几乎是服务生、销售、客服等。
这 地暴露了当下国内职业教育的尴尬现实。
若广大学子缺乏前景广阔的上升通道,家庭焦虑和社会焦虑便难以消除,职业教育受认可度较低的局面也难以改变。
理论上来说,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属于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应当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然而现实情况是,几乎没有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成为被分流的那50%。
1、德国的教育体系
德国有着悠久和辉煌的教育史,产生了许多世界著名的教育学家和教育实践。德国的教育体系非常完善,且经历过普鲁士帝国的扩展、二战后服务经济发展的需要后,德国的教育体系更呈现出一种实用、好用的特征。
四年级分流,要技术还是学术
德国基础教育体系与众不同,至今尚未完全釆用统一初中的制度。德国实行从小学到高中12年制义务教育,学生在完成小学四年或六年教育后就被实施 “学、职两轨”分流。学生根据个人的未来发展规划,分别被分流到普通中学(Hauptschule,学制5年)、实科中学(Realschule,学制6年)、文理中学 (Gymnasium, 学制9年)。据悉,分流的目的是希望基础教育能更趋向平等,让学生都能够接受一套完整的教育,待初中毕业后才需要去真正面对 “学、职两轨”的选择。
其中,普通中学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技能学校,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做准备。学生结束学业后进入为期三年的双元职业教育学校,接受德国的职业学校“双元”制体系培训。
文理中学以上大学为导向,传统学制一般为9年。文理中学中,5到10年级为中等教育第一阶段,11到13年级为第二阶段。文理中学13年级的毕业生参加完德国高中毕业会考(Abitur)之后,可进入德国大学就读。
“双元制”让职业学校更体面
“双元”制教学模式中的双元是指学校和企业。“双元”制教学模式即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学生。其中德国政府不仅指定企业,也积极制定法律法规保证教学模式顺利执行。学生选择职业教育后,会在入学前和相关企业签订工作合同,并在学校和企业中循环完成学业,领取一定薪酬。随着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不断增加,其在学校学习时间逐渐减少,在企业实践时间逐渐增加。
根据联邦德国文化部近年公布的数据,德国每年上文理高中的学生在40-50%区间内波动。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余50-60%不读大学的学生是被教育“筛掉”的一群人。恰恰相反,他们的教育也会被高度重视。
德国有着非常成熟的职业教育体系,且德国的职业教育不等于培养蓝领工人,很多职业学校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在中国需要用大学文凭“敲门”。据悉,德国约有426种职业教育方向,根据职业性质不同,学制从2年到4年不等。无论学生想设计飞机还是卖猪肉,做财务会计还是超市收银,都可以在德国得到全面、正规且标准的职业教育。
2、“双减”对标德国
看起来,职业教育对标德国,以德国为样板,很有借鉴价值。
然而,近年来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是,在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的背景下,德国职业教育也面临着生源不足的问题,其传统职业教育理念正在遭受冲击。
根据德国《商报》的报道,截至今年7月,德国联邦就业局共登记了40.4万名学徒工作的申请人,这个数字比去年减少了3.5万。
近十年来,德国人口结构变化所导致的专业劳动力短缺和数字化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挑战,成为德国职业教育改革面临的重要议题。在此背景下,高等教育体系的不断扩张也对德国职业教育发展产生了冲击。
德国《世界报》认为,教育学术化是导致专业技术人员缺口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很多人而言,获得一张高校毕业证书往往意味着更好的职业选择。
2018年12月18日,德国对《职业教育法》进行了1969年实施以来的第二次修订。在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中,德国政府提出 “建设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理念。即在职业教育领域的职业进修阶段建立等价于高等教育的职业教育结构。其目的是 “发出职业教育和学术教育等价的政治社会信号”,以期提高职业教育地位。
然而,新《职业教育法》的出台引发了相关专家与学者的抨击。有学者用“学术化妄想”来加以批评。诚然,新法采用学士(Bachelor)和硕士(Master)等表述似乎能够提高高等制约教育学位在全社会的认可度。但是,这一名称是在模仿高等教育学位,并不能从本质上提升职业教育的价值。相反,容易导致对职业教育中实践部分的忽视,甚至与学术学位相混淆。
可见,职业教育地位的提升,在今天的德国也成为了一个难解的问题。
3、别误解了教育的本质
很多人听说禁培训班,第一反应就是,就怕 1 对 1 会火起来,就怕补课只能转地下,就怕自己教不了。
说来说去,还是没弄清楚教育的本质。有人说,教育的本质是筛选,我不赞同。你可以说中考高考的本质是筛选,但这肯定不是教育的本质,也不是学习的本质。
如果不相信世界上有人对学习感兴趣,可以看看这条留言
没有哪个成绩优异的学生,是被老师家长死死盯着补习盯出来的,学习靠的应该是兴趣和内驱力,教育的本质是自我教育。
陶行知先生曾言:“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在死教育之下的“书呆子”只会一次又一次的考试、复习和强记。
这些书呆子在这种高强度机械化的教育中学成了“职业学生”,却在无拘无束的大学生活中无所适从,甚至在社会中缺乏情商,学不会与人相处之道。
所以,以孩子为中心,在尊重孩子和理解孩子的前提下进行的活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写在最后:
“双减”政策是教育观念的一次新的变革。“双减”政策不一味专注成绩,变革学校、家长、学生之间的教育格局,从而提升教育质量。在“双减”政策下,结合国家对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能力则是其中重要一环。
原标题:盘点!OSSD课程申请全球TOP大学有哪些优势? OSSD全称为Ontario Secondary
快资讯2024-04-08 18: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