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独立学院的求生法则 一起来看看 近期,独立学院走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成为教育界热点话题之一。这一切都要从转设说起,自去年教育部下发文
原标题:独立学院的“求生法则” 一起来看看
近期,独立学院走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成为教育界热点话题之一。这一切都要从“转设”说起,自去年教育部下发文件,提出各独立学院要在 2020 年末制定转设工作方案以来,独立学院转设便成为千千万万学生“牵挂”的对象。“以后就没有母校了”“刚考上就要改名了”“还能拿到本科学历吗?”“从本科降到专科了?”等等问题纷纷成为所涉院校学生茶余饭后讨论的焦点甚至是众矢之的。同时,独立学院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转型也是牵动着整个教育行业。
独立学院,时代下的产物
所谓独立学院,根据教育部文件解释,即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从办学性质和教育地位上看,其是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公益性事业,依法享有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实施条例规定的各项奖励与扶持政策。
纵观独立学院发展历程,与我国教育大背景息息相关,是特定时代的教育产物。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高等教育普及化大环境下,民办教育开始蓬勃发展,建立更多高等院校成为重中之重。但介于当时办学条件的相对落后,完全自给自足新建一所独立学校尤为困难,一些高校开始借助社会力量合作办学,由此独立学院的前身——公办本科院校的独立二级学院,便应运而生。
社会普遍认为,我国第一所形式主义上的独立学院诞生于 1998 年,以苏州大学申办,苏州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投资的苏州大学文正学院(现苏州城市学院)为标志。在创办初期,这类申办模式的教育机构统称为“二级学院”,后期改称为“二级学院”或“独立二级学院”。
办学优势上看,这种办学方式汇集了公办和民办的双重优点,通过政策倾斜,很大成熟度上可以规避一般民办高校在办学发展中的风险困难。重要的是,可以凭借“原生校”的品牌口碑获得更突出的竞争优势。此背景下,由公办高校创办的国有民营二级学院迅速兴起,当时除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少数高校外,许多知名高校、普通一本院校乃至二本院校都纷纷创设了自己的独立学院。
时间来到 2003 年,教育部印发《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将这种新型办学形式定名为“独立学院”,就此独立学院名正言顺走入我国教育大体系之中。
身陷转设风波,独立学院何去何从
1. 何谓转设,为什么要转设
2006 年 9 月,教育部颁发《关于“十一五”期间普通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提出“独立学院视需要和条件按普通高等学校设置程序可以逐步转设为独立建制的民办普通高等学校”,这也是最早提出独立学院转设相关议题的文件。两年后,教育部又在 2008 年发布《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要求独立学院在 5 年内完成独立设置,加快转设进度。
2020 年 5 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出到 2020 年末,各独立学院要全部制定转设工作方案,并推动一批独立学院实现转设。方案指出,独立学院转设的路径包括转为民办、转为公办与终止办学。同时,教育部也鼓励院校进行合并转设。支持独立学院转设工作中,一部分独立学院跟高职高专进行结对、合并,最后转设成为职业技术大学。
《实施方案》中提到的“合并转设”,是指独立学院整合优质的高职学校或高等专科学校成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学校的名称一般为XXXX职业大学或职业技术大学,在类型上属于职业教育,在层次上属于本科层次教育,与普通本科高校同属一个层次,培养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学生毕业后取得本科学历。
转设优势上看,独立学院转设具有多重意义。首先,转设是对我国高校布局的再调整、再完善。独立院校作为高校,具有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各学校间无可避免的会有短板产生,而转设便是补齐这些短板、合理利用资源看的一剂良药,有利于高水平职业教育的发展,提高当地技术技能型人才供给水平。其次,对广大考生而言,转设更名有效整治了办学乱象,避免了“填错志愿”的悲剧,避免许多不必要矛盾的发生。
此外,转设后使得学校的办学性质更明确,避免了收费混乱、社会认可度漂浮不定的混乱局面。并且不论是转设至公办或是民办,由于教育部的相关条款,学校或多或少都要提升教学硬实力,因此学生能够在转设后享受更好的教学条件。
2.“冷热不均”,转设工作遇瓶颈
虽然国家连续部署政策推进独立院校的转设,但这些年来,转设工作开展的似乎并不那么顺利。数据显示,2013 年,我国未转设的独立学院有 292 所。而 6 年后的 2019 年,未转设的独立学院依旧有 257 所之多。
究其原因,还是来自社会上争议的声音过多。形势上看,目前我国独立学院转设基本处于“冰火两重天”的境遇,一方面,国家“热捧”大力支持独立学院转设;但另一方面,转设工作在学生及家长处“遇冷”,许多学生及家长对涉及自身学校转设纷纷持担忧甚至反对态度。因此,转设工作一直在争议中前行,进程比较缓慢。
今年 6 月,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部分学生因对独立学院与高职院校合并转设工作不满,在校内长时间聚集,并将前来做解释说明工作的学院院长非法扣留,限制其人身自由达 30 余小时。公安机关多次向学生喊话警告,开展法律宣传,但仍遭到一些学生的围攻谩骂、阻碍执法。同样在 6 月,针对“浙江独立学院将采取与高职院校合并转设职业技术大学”的消息,相关学校的学生和家长明确表示反对,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舆论。
面对社会舆论的压力,浙江、江苏两省先后发布通知,宣布暂停相关院校转设事宜。浙江省教育厅于 6 月 5 日发布消息称,全面暂停转设工作,通知发布次日,此前已有动作的浙江工商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校相继宣布停止独立学院与职校合并转设。
6 月 7 日,江苏教育厅也发布公告表示,“经研究决定,江苏省暂停独立学院与高职院校合并转设工作。”随后,江苏教育厅以及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南通大学杏林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江苏大学京江学院等多所独立学院就转设一事进行说明。
转设已是大势所趋,跑得快但更要跑得稳
从前文提及的一系列政策文件看,独立学院转设已是大势所趋,是国家教育发展的一步大棋。除了对学生及院校自身存在积极意义外,转设也是我国职教改革大方向的重要风向标和底层基础。
独立学院转设后,将会更加偏向对学生职业技能技术的培养,而非过往像普通全日制本科那样过多向学术素养教育倾斜,这是职教改革的方向之一,也是国家未来向制造业等实业领域输送人才的重要保障。结合类似“50%的学生能上高中”这这样的“小道消息”,可见,国家对教育体系结构转型的重视和决心,而独立学院转设即是其中关键一环。
执拗的本科“情怀”,卑微的职业教育
综合来看,学生和家长对独立学院转设的质疑和反对主要来自以下几点。首先,不可否认的是,目前职业教育在我国并不被看好,甚至带有偏见和歧视,本科教育仍是学生和家长翘首以盼的。虽然独立学院多是民办性质,但主要依附于实行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院校,本质上仍属于本科教育范畴,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学生“宁做凤尾不做鸡头”也要上独立学院,而非选择一个好的专科院校。
而独立学院与高职院校合并转设为职业大学,常常给人一种独立院校从本科院校脱离“降格”为专科职业技术学院的既视感,即使一些高职院校有专科和本科之分,但介于“职业”二字在多年教育语境中烙下的“刻板印象”,学生迈过心里这道“坎”并不轻松。
这种对于职业教育的偏见,短时间很难矫正。独立学院与高职院校合并转设遭强烈反对,就是该问题的直观体现,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都很难欣然接受,何况远离教育体系多年的普通大众和家长。为此,各地教育部门也做出了一定的妥协和说明。其中,浙江两所独立院校就发布公告明确表示,“不与高职院校合并转设为职业大学”、“不选择与职业技术学院合并转设的路径”。
教育部也针对这一顾虑发布“关于独立学院转设有关问题的说明”,指出转设后的学院在类型上属于职业教育,但在层次上仍属于本科层次教育,与普通本科高校同属一个层次,培养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学生毕业后方可取得本科学历。
同时表示,在独立学院转设过程中,本着“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妥善处理,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独立学院转设后,学生的学籍学历信息由各高校据实在学信网注册,一是对于转设前以独立学院名义招收的学生,可使用该独立学院的名称注册学籍、颁发学历证书并注册学历,学生就业、升学按照原有独立学院普通本科毕业生的身份进行;二是对于转设后以新学校名义招收的学生,按照转设后的校名注册学籍、颁发学历证书。
从另一角度看,当下各地暂停独立学院转设工作也并非坏事。此前来看,我国的院校转设工作有些操之过急。其中,有迫于生存发展的无奈之举,也有为响应国家政策的仓促转型,由于快速转设中信息不对等、沟通不及时等因素,导致校方和学生都未对此形成清晰的认识及可控的预期,进而产生矛盾纠纷。此时,暂停下来进入冷静期,无疑给各方充足时间重新审视转设工作,消除彼此疑虑。相信经过时间的打磨,独立学院转设将会更加稳步地推进下去。
结语
作为特定时代的教育产物,独立学院已走过 20 个年头,转型升级是其继续发展向前的必经之路,期间可能会经受阵痛遭遇挫折,正如当下所身处的境遇一样,只有稳中求进,方能看见开花结果。
原标题:盘点!OSSD课程申请全球TOP大学有哪些优势? OSSD全称为Ontario Secondary
快资讯2024-04-08 18: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