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现代学徒制 今天一所公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来新芜经济开发区,调研企业人力资源、生产技术情况,了解企业用工环境。院长
原标题: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现代学徒制
今天一所公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来新芜经济开发区,调研企业人力资源、生产技术情况,了解企业用工环境。院长重点介绍了一种教育部正在试点推广的新型办学体制——现代学徒制:公司招录的年轻员工,中专及以下学历的,职业技术学院可以根据公司的需求开设相关专业,员工报名参加职业技术高考分类考试,考场可以设置在公司内,入学后,注册学籍,一边工作,一边在节假日学习,课程也可以根据公司的需要设置,并且由学院派人上公司教学,同时选聘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担任老师。经过三年的工作和学习,不同于函授教育和成人教育,颁发教育部承认的全日制大专学历证书。
为企业用工帮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工作中会接触各类职业院校、人力资源公司和企业。人力资源市场问题比较突出的是,企业需要大量的普通劳动力,在劳动密集型的生产线上组装配件、伺服机械,专业技术含量低;职业院校的学生,虽然不是“天子骄子”,不是一本、211、985,但是经过两年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对于无需任何技术的流水线工作缺乏兴趣,无法长期坚持在生产线上。一方面企业需求大量的普工,另一方面职业院校学生想找到有技术成长性的工作,而这样的岗位公司很少配备。这种人力资源结构性紧缺的矛盾,自然造就了行情火爆的人力资源市场。
人力资源公司深知劳动力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价值,需求决定价格,价高者得。在每年3月和9月,由于寒假工、暑假工回校上学,企业异常缺工,为了完成订单,高价从人力资源公司引进劳动者。一些民办职业院校也深知市场行情,巧妙地设置课程时段,往往在3月和9月外派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以获得高额回报。
地位比较尴尬的是公办职业院校,招生竞争不过民办院校,因为招生时必须规范遵守教育行政部门招生管理制度,而民办院校可以投入巨额资金用于招生公关和招生宣传;学生实习时,民办院校为了收回招生成本,自然在用工价格 的时候外派学生实习、就业,而公办院校财务收支两条线,外派学生实习时,无创收动力,也不能违规收费。职校生成了“摇钱树”!,早期赚得盆满钵满的人力资源公司迅速壮大,开始向产业链的上游发展,开始收购、参股、投资建设职业院校,掌控红利逐渐减少的人力资源,打通产业链,上下游通吃。
个人认为现代学徒制可以部分缓解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
首先,现代学徒制正真做到校企深度融合。职业院校在公司办学,开设公司所需专业,评选公司专业人才当老师,学生工学合一,减少员工流失,做到所教即所用。企业是技术创新变革的主阵地,科学技术、生产工艺日新月异,院校开设的传统专业往往落后于市场和企业的技术需求,在院校经过2年学习的专业知识,毕业时已经与企业需求脱节。
其次,现代学徒制可以减少人力资源中介环节。企业人力资源成本逐年上涨,而员工工资收入不能同步增长,重要的因素是人力资源公司和职业院校的中介费用占比大(占员工工资比例是人力资源市场的普遍规则)。当前家长对于职业院校刻板印象是层次低、没出路,不到迫不得已,不会主动选择让子女报考职业院校。如果职业技术学院和企业共同招生、招工,员工能直接进入公司就业,边学习边工作,学以致用的同时,省去人力资源中介环节,自然减少院校实习、就业介绍费用。
最后,现代学徒制能够突出企业主体地位。我们千方百计为企业引进劳动者,如果企业没有做好长期留住员工的打算,或者企业不注重培养员工,帮助成长,年轻劳动者减少的当下,就只能看着发达地区的企业出价更高,人力资源流失率高企,最终还是被迫提高用工成本。
当然,现代学徒制也会遇到一些现实的问题。比如,普通工人的流失率很高,随时可能跳槽的员工,没有学习3年的意愿;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事实上多数企业,特别是产业转移的企业,研发、管理部门一般都在总部,我们承接的企业往往最需要的是简单的手工劳动,无需太多的专业技能,造成“人才”相对过剩。有些企业岗位可能只要会写自己的名字,一个星期就能操作熟练,怎么能期待一位刚刚从职业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在这样的岗位上长期干下去呢!
经过四十年的经济发展,中国现在不可能一直保持在产业链低端,这样无法与劳动力更廉价的越南、泰国、印度竞争。只有产业升级,向中高端发展,才能让有一技之长的年轻人学有所用。而问题是,垄断高端产业的国家,最不想中国实现的就是产业升级,与他们平起平坐。产业升级的路上来自外部的封锁、打压、冲突可能会越来越频繁、越来越激烈。
在创新创造最活跃的市场主体——企业,企业家与职业教育家走到一起,探讨现代学徒制,我有幸参与,乐见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