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 教育行业的更新迭代中 方直科技的变与不变 教育行业的更新迭代中,方直科技已整整走过27年。从为出版社、报社做电子化印刷,到建立跨教育
原标题: 教育行业的更新迭代中 方直科技的变与不变
教育行业的更新迭代中,方直科技已整整走过27年。从为出版社、报社做电子化印刷,到建立跨教育、出版、文化、技术领域的研发体系,为多版本教材推出配套多媒体产品,再到全面布局“互联网+教育”业态,方直科技始终扎根课堂,同时又不落于时代。
而今,伴随人工智能的东风,中国AI教育市场持续焕发新的生命力。深入课堂教研教学二十多载,且手握上百项软件著作权和自有知识产权的方直科技,又将在这一领域书写怎样的新故事?
一、深入课堂 做优质配套的内容
1993年的深圳,沐浴在改革的春风中,满怀创新激情的年轻人在这片土地上跃跃欲试。这一年,黄元忠创办了方直科技,主要服务于出版社、杂志社、报社、印刷厂,做电子化印刷排版。但是他慢慢地意识到,对于一家企业而言,如果纯粹是给别人提供服务,未来的发展肯定会有局限,于是有了要自研产品的想法。
计算机专业出身的黄元忠捕捉到多媒体软件的机遇。当时,基于汉字研发的北大方正和基于国内财务制度研发的用友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两家企业。黄元忠便和他的创业伙伴一起讨论,做什么是符合国内特色,有社会价值而且又有前景的呢?他们想到了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黄元忠突发奇想,“如果学生的课本能够有声音、有影像、有动画,岂不是能让学生产生兴趣,受到师生欢迎吗?”加之此前做电子化印刷排版时,方直科技也一直在和出版社打交道,要做电子教材自然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黄元忠透露,“我们当时就一心想把多媒体教育做好,公司才几个人的时候,就想和人民教育出版社谈合作。”一年多的时间里,方直科技不断和出版社沟通,反复打磨样品,终于在1995年拿到了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本开发的合作权。黄元忠回忆,“当时没有现在这样的融资环境,我们是又要研发产品,又要想着怎么养活公司。”
在电脑、网络不普及的年代,要想打开多媒体教材的市场并非易事。黄元忠和他的团队积极联系各地的教育部门和公立学校,一遍遍演示他们研发的产品。通常得到的回应都是别人非常认可产品,却没能卖出去,因为那个年代懂得使用电脑的人实在寥寥。“两三年之后,我们突然发现账上快没钱了,钱全部用来做研发、做产品了。”黄元忠感慨。幸运的是,随着电脑的普及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加速到来,方直科技的电子教材真正打开了销路。
成功迈入公立学校后,方直科技在这里面一扎就是二十多年,联合教育部教学大纲的制定者、各个版本教材的主编、各地学科教研代表,还有 的一线讲课的老师,将好的理论和接地气的实践相结合,做成优质的多媒体课件和学辅内容。
黄元忠表示,“方直科技一开始的定位就是K12的课堂教育。既然我们要做真正深入课堂的东西,就要基于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思考如何辅助老师把课上好,如何帮助学生更便利地学习。在此基础上,以课堂为核心再延伸到课前和课后。”
二、打造底层架构 走向硬软集合
优质和配套是方直科技十分强调的。这一理念也伴随着方直科技往后的每一个阶段。
万亿教育市场,足以催生无数故事。但在黄元忠看来,故事很好讲,实际做事又是另一回事。占据国内主流英语教材的配套多媒体产品市场后,方直科技在教育领域积累了丰富的资源。
但是,随着市场千变万化,方直科技意识到,企业的核心必须是要能提供社会价值。于是,打造公司平台下的底层架构成为方直科技的重中之重。黄元忠表示,“企业的一系列产品要想真正形成生态,需要有培育产品的土壤,唯有底层相连、数据相通,各个应用之间才能生态互补。”
底层土壤中哪些养分必不可少?方直科技认为,必须坚持对课堂的专注,结合长期以来深入课堂的积累,建设基于大数据的教育和教学资源云平台,形成学校、师生及家长的整体教育生态圈。方直科技不仅希望为老师解决备课、授课和教学研究的需求,也希望以同步学习资源为基础,通过互联网为学生配备优质的配套学习资源。
尽管打造底层架构的思路清晰,但“生态”二字要想真正实现却繁复困难。不仅涉及基础设计、资源的制作,还包括系统管理平台的建设。经过反复磨合,一次次推倒重来,不断提质优化,方直科技不仅推出了包括资源管理系统、协作备课系统、课堂教学系统、大数据分析系统等在内的教学研云平台,还研发了集作业系统、智能推送系统、专项训练APP集群移动学习系统、师生IM系统、口语评测系统等于一体的教学研云平台。多年来方直科技针对课堂的悉心研究,也都转化为老师的教学素材和学生的考评测练资源,渗透在方直生态中。
完成了底层生态的构建,方直科技开始将目标瞄向硬软结合。“一直以来,我们都是一个纯软件公司,但随着智慧城市、智慧教育的推进,萌生了很多硬软结合的新机遇。”方直科技认为,如果能够成为智慧城市构建中的一份子,其多年来对于课堂的深耕就能发挥更大的效用。
黄元忠透露,“智慧化的进程中,很多顶层设计是由大企业主导,但这些大企业相对更擅长做大平台、大规划,要具体落实到每一个领域中去时,需要结合很多小民企的东西,智慧教育的部分正是我们所擅长的。”二十多年来,方直科技针对多版本、多学科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研发了覆盖全学段的教学产品。基于智慧城市的推进,方直科技的教学教研积累正以更快的速度渗透至不同城市的校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中,为城市智慧教育提供更多解决方案。
据悉,目前,方直科技与华为、平安、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中国移动等都展开了深度合作。在实现软硬结合,推进智慧课堂,为城市建设打造综合解决方案的同时,也为自己拓宽渠道,拥抱更多机会。
三、研发人工智能 推动教育公平
从单机版的光盘,到U盘,再到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方直科技紧随时代浪潮的同时,始终扎根对课堂教学的钻研。黄元忠表示,“时代在变,用户的习惯在变,技术条件也在变,我们也必须顺势而变,但是我们企业最根本的基因不能变。”
2016年,阿尔法狗击败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2017年全国两会,“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人工智能迎来快速发展期。用户需求升级的推动下,教育+AI的概念日趋火热。方直科技也开始思考,如何通过人工智能、通过大数据,把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成果,更有效地延伸到课后教育中,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2020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在线教学需求急剧增长。随着用户对在线教育认知度的提高,方直科技加速了对人工智能自适应学习项目的探索和建设。
5月,方直科技推出自己的第一个人工智能自适应学习产品——LinKid柠课英语。柠课英语延续了方直科技长期以来在课堂教学上的优势,对标国内教材、课程内容体系;同时,基于人工智能技术,通过TTS个性化教学语音,实现教学场景的语音合成及交互,以4D-TOM技术实现智能教师实时驱动,通过ASR语音识别帮助检验学习效果,让孩子真正置身于AI互动课堂之中。
方直科技技术总监卢庆华透露,“柠课英语是我们人工智能自适应学习项目的前置产品,是基于我们以往对课堂教学的长期研究和对学生学习需求的深入了解来开发的。目前,我们在柠课英语的基础上,探索生成虚拟化、智能化老师,来模拟真人老师为学生授课。通过对学生在线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智能化分析,生成最适合学生的老师形象,自动调整教学内容和过程,为学生提供 效的教学。不仅如此,这一模式还能节约在线教育中真人教师的成本,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成本,让更多学生有机会接触优质教育资源,享受教育公平。”
如今,教育+AI已被越来越多教育企业作为重要战略倾斜。卢庆华认为,“人工智能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归根结底,是要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这离不开我们对于课堂教学大纲和要求的把握。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究学习过程中孩子的心理变化,以琢磨取什么数据,要在外界施加怎样的输入,达到输出的目的。只有在理解了教育的目标、理解了学习过程的发生,才能更好地利用人工智能能够进行准确识别的优势,从学生学习的动机出发,让孩子喜欢上学习。”
同样,方直科技意识到孩子的课堂学习中,同伴是必不可少的角色。方直科技AI课程产品负责人介绍,“为了让孩子能够持续坚持学习,我们在AI课程中设置了学习小组,并逐渐将学习小组升级为学习社区。在学习社区里,不仅孩子之间能够比拼、互助,还能和虚拟老师、虚拟人物、虚拟宠物进行交互。通过比拼、多对一、成长机制等来提升孩子学习的专注度和持续性。”
当虚拟角色能够承担运营过程中更多的陪伴和标准化指导工作时,也意味着真人辅导老师的时间和精力更大程度上得到了解放,让其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孩子的个性化辅导中。方直科技AI课程产品负责人透露,“我们所有辅导老师都会实际参与教研工作,如果辅导老师不那么深入了解课程内容,很难为孩子提供定向化辅导。”
降本增效是方直科技希望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的最大目标。黄元忠表示,教育首先要实现普惠公平,往后就要延伸到个性化服务。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时代发展的浪潮中,教育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尽管随着技术的革新,传递知识的形式和承载内容的载体都在发生改变,但是方直科技关注课堂教学和为孩子提供优质教育的初心始终如一。
面对未来,黄元忠表示,“我们希望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体系能下沉到低线城市,让教育资源匮乏的地方的孩子可以享受到更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