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红歌、苦教与女高模式 2009年,女高创办一学期后,首批招来的17名老师走了9个.张红琼是留下的老师之一,她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走的人大多是因为
原标题:红歌、苦教与女高模式
2009年,女高创办一学期后,首批招来的17名老师走了9个.张红琼是留下的老师之一,她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走的人大多是因为吃不了苦.”
张桂梅一开始就很明确,山里的孩子基础差,要想出成绩,学生必须要“苦学”,老师更要“苦教”.她面试张红琼时,反复对她强调,去女高一定要能吃苦.和张红琼同去的还有另外两个女生,也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张桂梅看她们瘦弱,摇摇头.
女高老师流失超过一半,学校面临崩溃.最艰难的时候,张桂梅发现,剩下的8名老师中有6名都是党员,于是把他们召集到一起说:“如果是在抗战年代,这个阵地上剩一个党员,这个阵地都不会丢掉.我们剩6个党员,我们能把这块扶贫的阵地给党丢掉?”会后,老师们在教学楼二层墙上画了一面很大的党旗,然后面向党旗,宣誓.所有党员都哭了.
在张桂梅事后的多次叙述中,这件事被视为女高办学的转折点.从这一刻起,红色教育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此前,她虽然在教学中有一些红色教育,但还没有形成完整体系.老师的流失让她意识到,面对女高的艰苦办学条件和诸多客观局限,要想留住老师,就必须激发她们内心的理想信念,培育奉献精神.与其说这是女高办学的转折点,毋宁说,这是张桂梅在办学逆境中找到了坚持下去的锚点.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问张桂梅:“在女高采取红色教育的模式,是和个人的坚定信仰有关,还是这是最适合女高的一种培养模式?”
她说:“两者都有.”
从效果看,这种策略是成功的.在张红琼的回忆中,这次会议之后,张桂梅开始带领老师们唱红歌.每天下午五点半,学生们在吃饭,老师们在党旗下集体唱《红梅赞》,这是张桂梅最喜欢的歌剧《江姐》的主题曲.她一句一句教给老师,“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最初,张红琼觉得很尴尬,心想这都什么年代了,还唱这么老掉牙的歌曲,后来慢慢进入到角色中,大家都在唱,也不觉得奇怪了.“学生一开始都在围观,后来甚至会跟着唱.我们老师学生随口哼出来的都是红歌.”她说.
7月4日,张桂梅用喇叭催促学生打扫操场.图/新华
张桂梅在日常的每个环节渗透红色元素,力图在女高构建出一片红色净土.她不允许老师学生听流行歌曲,学生去食堂吃饭时,她把手机放在小喇叭旁放红歌.音乐课上大部分时间也在教唱红歌,课间操时间则是红歌会.
2020年11月4日上午九点半,记者在现场看到,女高学生列队集合后,先集体朗诵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然后大声喊出口号:“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做党的好女儿”“学习、学习、再学习”“奋斗、奋斗、再奋斗”.热身环节结束后开始跳操,第一首是《英雄赞歌》,这是电影《英雄儿女》的主题曲,第二首是《红色娘子军》.此前还曾跳过《南泥湾》和《红梅赞》.这些歌曲都由张桂梅精心挑选,旋律由专人改编后节奏感很强,既有年代感也有时代感,再请专人以此设计出系列动作.今年,为了让学生和大山外的世界有更多接轨,在跳第三套操时,张桂梅特意选择了抖音上很火的鬼步舞,配乐是近几年的广场舞金曲《山里红》.这种舞蹈节奏感很强,整个场景看起来大型蹦迪秀,有一种穿越回到1980年代的魔幻感.
从2010年开始,每周一的课间操新增了宣誓环节.党员老师要宣读入党誓词,学生们则重温入团誓词,然后齐唱《没有 就没有新中国》.每学期开学时,全体师生要抄党章.每周六上午有一节思政课,由张桂梅亲自执教,最长时可能持续2~3小时.课上,她会讲自己最爱的江姐、赵一蔓和红军长征故事,不断强调要学习红军的吃苦耐劳精神.每周日晚上七点半,高一学生要去阶梯教室看红色电影,既有经典老片《孔繁森》《焦裕禄》,也有新片如《我和我的祖国》.除电影外,还会每周追剧,让2009级女高学生陈法羽印象最深的是《雪豹突击队》,“当时每周看一集,我们都边看边哭.”
红色信仰还以一种更具象化的方式体现于整个校园.最初,教学楼里有一面手绘党旗,后来在新建的足球场上新增了一面“巨无霸”党旗,旁边立着“ 人顶天立地代代相传”几个红色大字.“非常壮观,站在这里你会很震撼,这么大一面党旗,你站在下面,想说句脏话都不可能了.”张红琼这样感慨.
和学生的作息接近,女高老师的一天也从早晨五点半开始.地理老师张红琼是班主任,如果有早自习,她要五点多起床,脸来不及洗就骑车赶往学校,中午11点下班后,吃个饭,12点就要回来,下午课从2点开始,五点半结束,老师可以吃饭半小时,6点继续上晚自习,直到11点半,天天如此.张桂梅要求,无论有课没课,老师都得全天在女高,这样学生有问题就可以及时找老师解答.
在女高,老师结婚、怀孕都不是偷懒“摸鱼”的理由,想请长假很难,建校至今,没有一个老师成功请过长假.2014年,张红琼怀孕了,但还要管全校卫生,早晚和学生一起扫地.为躲避扫地,她故意在宿舍不出门,张桂梅就批评了她.对此她回忆说:“当时,我们的关系就有点冷淡了.后来孩子一岁多,我就主动和张老师申请当班主任,她说,你是一个老师,不能为了家庭就这样松懈,还是要把自己的价值能力体现出来.”
有人问张桂梅,为何女高学生基础差,老师年轻,高考成绩还那么好?她毫不犹豫地说:“因为我们能吃苦,因为我们有理想信念教育.”
2011年,女高第一届学生高考成绩出来后,震惊了整个县城,县委和县教育局在华坪县各中学组织了一轮又一轮“学习女高精神”,在全县推广女高党建工作的经验,要求其他学校校长每学期都去女高听张桂梅讲思政课,向女高学习教学管理经验.
但胥国华也坦言,女高的模式复制不了,能学的只有女高精神.“像女高老师一样奉献得那么彻底,其他学校老师很难做到.”
现任华坪县通达傈僳族乡乡长的潘兴陈曾在华坪一中任教,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当时,华坪一中学习女高,要求老师在晚自习前、后一小时内都不得离校,要给学生义务答疑.虽然不算作课时工作量,但和上课一样严格考勤,不出席就算旷课,进行处罚,“结果收效很明显,老师对学生的成绩、心理状况都能更准确地掌握,便于采取更针对性的管理和教学.”他说.但这只是复制了女高的一个具体措施.更多学校只是短暂地尝试过女高做法,便很快放弃.
在9名老师陆续走后,张红琼也有过放弃的念头.一天晚上,她准备向张桂梅辞职.走到她的办公室门口,看到她的桌上堆满了药瓶,她正费力地往身上贴药膏,很受触动,也很羞愧.“张老师自己身患那么多种疾病,仍在为大山里的孩子坚持,我们年轻人怎么还不如她,我于是想跟着张老师再坚持一下.”她这样说道.
实际上,女高人的精神支柱就是她们的校长.张桂梅丈夫早逝、没有子女、没有房和车,也没有任何个人财产,每个月的5423元退休金,也被全部用来资助贫困学生或给老师发奖金.她事必躬亲,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亲身实践自己的理想.
张桂梅只有一个,从这个角度而言,女高模式是不可能复制的.作为旁观者,华坪一中的老师对此看得很清醒.多位一中老师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女高成功的核心并不是军事化管理,而是找到了一条红色教育的模式来统领全校,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贯穿高中三年学习的全过程.而能够将这套教育模式有效推行下去的灵魂人物,就是张桂梅.
一个因此产生的问题是,张桂梅之后,谁来执掌女高?63岁的张桂梅早已过了退休年龄,身体状况也不佳,身患骨瘤、肺纤维化、小脑萎缩等23种疾病,2019年初,就被下过一次病危通知书.今年春节,她再次病危入院.但记者在询问华坪县教育局、县政府领导后发现,对于女高接班人,大家目前都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想法.
原标题:盘点!OSSD课程申请全球TOP大学有哪些优势? OSSD全称为Ontario Secondary
快资讯2024-04-08 18: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