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企业更适合OMO?
摘要: 原标题: 哪些企业更适合OMO? 从生源数量的角度而言,一方是生源覆盖全国的连锁型教培机构或线上服务巨头;一方是大量分散的中小型家庭式网点,双方挤压地
原标题: 哪些企业更适合OMO?
从生源数量的角度而言,一方是生源覆盖全国的连锁型教培机构或线上服务巨头;一方是大量分散的中小型“家庭式”网点,双方挤压地方中型机构的生存空间.根据教育部摸排校外培训机构统计数据,保守估计小微机构的数量在40万所左右.新东方、好未来、猿辅导、作业帮等线上线下头部机构市场占有率15%.
微小机构负担小,灵活性高,回血速度相对较快.头部机构受“二八”效应明显利好,利用品牌优势和技术优势对生源的吸纳作用明显.处在中间的地方性机构面临的压力相对而言最大,受制于资金实力和技术壁垒,短时间内很难突围.不过其地域优势也指向了另一条道路,即被头部互联网教育公司并购,目前,字节跳动、作业帮、网易有道都在接触和观望线下机构.
用户对于效果的容忍度是怎么样的?比如年龄越小的小朋友,他的主观能动性越低,意味着比较低龄的产品并不是那么适合做线上化,或者说产品在线上化的过程中,对于产品的沉浸性或者是游戏性的考验更多.
对于学习效果的容忍.比如大部分人有升学需求、刚性需求和结果导向的,用户对于学习效果的容忍度是越低,反而对于效果或者未来的发展没有直观影响的体验类的时候,他们对品教学效果的容忍度相对来说较高一点.
哪些企业更适合OMO,把生源的预期回流情况和规模机构的大小做一个交叉分析,可以看到如果生源的回流速度较快,而机构规模也较大的话,机构本身就已经有了这种双线的布局,可以利用自己的线上布局去抢占一些其他的生源.像陪练这种结果导向比较弱的在线产品,可能更值得期待一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