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玩耍:校园生活的另一种方式 玩耍在当下成为濒危物种 审视当下,玩耍已经成为一个濒危物种,许多孩子似乎丧失了玩耍的权利。如果孩子们不
原标题:玩耍:校园生活的另一种方式
玩耍在当下成为“濒危物种”
审视当下,玩耍已经成为一个“濒危物种”,许多孩子似乎丧失了玩耍的权利。如果孩子们不玩耍,他们平时做什么呢?智能手机、电子游戏和平板电脑占据了他们的生活。
即使是足球课、小提琴课、舞蹈课等兴趣班日程,排得很满的孩子也是如此,这些兴趣班并不符合玩耍的定义。父母知道孩子需要通过知识、运动和音乐才能走向成功,所以他们格外重视这些活动,而把玩耍视为一种可以牺牲的微不足道的消遣。
当代父母很焦虑,紧盯着孩子的升学现状,生怕孩子落后于时代潮流,似乎唯有控制孩子的时间分配,才能获得养育孩子的安全感与成就感。“儿童的玩耍”在成人的眼里成了微不足道,可以被随意忽略和无条件挤占的。于是孩子们不是在学校上课,就是穿梭在各大补习班之间。
玩耍在孩子的眼里成了 品、易碎品,即使被允许玩,他们也不知有何可玩,不知如何去玩。父母却抱怨道:“一有时间就玩电子产品。”
事实上,玩耍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件大事。日本学者井深大认为:“游戏是孩子的第二生命,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搭积木的游戏,孩子们尝试着什么是手工平衡,什么是自我设计;捉迷藏的游戏,他们斡旋于寻找线索与自我保护的体验;玩过家家,掌握协商和沟通的能力。有时候孩子们会玩一些危险的游戏如蒙眼抓人,在黑暗中摸索,他们学会了如何克服恐惧,获得勇气。
在玩耍中,孩子们模仿、体验、创造,以习得群居物种的生存规则和关键能力,学会了与自然、与他人、与社会对话的方式。
玩耍不仅仅发生在校外,也应该成为校园生活的一种方式。学校(school)这个词最早源于希腊文(schole),意思闲暇,享受一种闲适,孩子有充裕的实践体验和沉思,才能自由而充分地获得心智成长。
我们常对孩子讲:“认认真真地学习,痛痛快快地玩耍。劳逸结合,学习玩耍两不误。”对待孩子玩耍的态度,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决定着是否具备与未来社会共生的关键能力、决定着他们的快乐和幸福。
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孩子的玩耍,并引导孩子自身认真对待玩耍!
龙外致力于办一所有美好记忆的学校,孩子们的美好记忆来自于有足够多的玩耍时间和自由。
龙外的小广场里有“跳房子”的格子,跳绳、皮球等体育用品随取随用。学校还有“十大主题月”:淑女节、绅士节、科技节、体育节、英语节……主题月每年都面向孩子们征集活动方案,了解孩子们最想玩什么,再整合成系列活动。
“淑女节”的节日标志设计,“绅士节”的投壶竞技游戏,让孩子们认识男生、女生不同的角色与特长;“雅言雅行月”的汉服show让孩子们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科技节”的VR等炫酷体验让孩子联结未来;“读书月”“体育节”“国际文化艺术节”等主题活动让孩子学做面向世界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