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被大厂拒之门外是 学历歧视 ?还是优胜劣汰? 没有永恒的学历光环。 92 年的程序员已经财富自由从字节跳动退休了,但正在 入海 的 95 后们,还
原标题:被大厂拒之门外是 " 学历歧视 "?还是优胜劣汰?
没有永恒的学历光环。
92 年的程序员已经财富自由从字节跳动退休了,但正在 " 入海 " 的 95 后们,还在求职、离职的循环中。
当然,92 年程序员拥有的是金字塔尖的运气,而普通年轻人无可避免地要跨出求职这一步,来汇入社会这片海洋。
去年秋招,何毅就已经遭受了 " 现实的毒打 ",通过现场宣讲会以及网申的三十几家企业,只得到了几家公司的面试邀请,但最终依然没能等到一份 offer。
而更 " 残酷 " 的是,他内心向往的互联网大厂在隔壁 985 高校做宣讲会的时候,他和同学们过去投递的简历,似乎被 HR 留在了现场。
作为双非一本毕业生的何毅,听到过太多 " 学历不重要,能力才重要 " 的论调,将信将疑的他,在刚迈出进入社会的第一步时,就感受到了 " 学历歧视 "。
但工作还要继续找。
与何毅一起的,还有 2020 年毕业的 874 万大学生。
而在这个 874 万大群体里,211 大学毕业生的占比约 3.11%,985 大学毕业生占比只有约 1.66%。
但根据 BOSS 直聘对中国人才市场端的剖析显示,白领就业市场上,雇主普遍要求求职者毕业于 985/211 双一流高校,并且是统招本科。
那么,那些非 985/211 的本科毕业生,甚至三本、大专毕业的学生,在当下被疫情影响的严峻就业环境里,又该何去何从?
至今,何毅不是在面试,就是在去面试的路上。
而他的求职范围,已经不局限于外企、互联网大厂了,甚至原本一心想留在一线城市闯荡几年的他,也不拒绝杭州、成都、长沙这些人气城市的机会。
" 等攒足经验了,再试试看大企业吧。没有经验的时候看学历,有经验了,应该就好点了吧。" 何毅的话,是在安慰自己,也是在给自己鼓气。
与何毅一样,从二本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的张俊,已经经历了几个月面试笔试不停,却没有 offer 的循环。
" 我是我们老家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大学四年也一直是专业成绩最好的,但很多大厂还是一道要求 985/211 的门槛,把我卡在了外面。从来没有名企的校招宣讲会来我们学校,我自己投的简历也基本上石沉大海。"
投递大厂无果,焦虑的张俊又不停地将求职范围放大,但参加过 7 家公司的笔试、小组面等形式的面试后,依旧没有等到一个合适的 offer。而张俊反映,在某家零售企业的 6 人小组面上,作为推进讨论与协调组员观点担当的他,觉得自己的个人表现与团队协同的度把握得还不错,但顺利进入下一轮却是同组的两个 985 毕业生。
" 我感觉遭受到了来自‘学历歧视’的暴击。" 张俊不服气,但也无可奈何。
而在我们采访到的 8 个双非高校毕业生中,都有和张俊同样的感觉。其中有人表示:" 我知道我肯定能找到工作,只是那些大厂、国企几乎都偏好 985/211 的毕业生,这样一刀切的做法,都不给我们留一点可能性,我们双非毕业生有很多不一定比 985/211 的学生差。"
对此,上海某外企的 HRBP 郑玲却有不同的看法:" 非要说是 " 学历歧视 " 的话,我觉得这也是合理的做法。任何批次的高校都有 的个体,但企业招聘是需要效率的,我可能只需要 10 个候选人,但却能收到 1000 份简历,我不可能去一个一个了解这 1000 份简历后面每个个体的闪光点,只能通过实打实的学历做初步筛选。学历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代表个人学习能力或学习态度,因此学历筛选,是企业效率的需要,也是正常的优胜劣汰法则。"
北京某互联网企业技术部门的主管叶君,也十分认同郑玲的看法。
叶君说了这样一个事例:" 我前段时间面试了一个二本毕业的女孩子,她大学期间获得了很多知名奖项,作品与面试实操表现都超过了其他重点本科的候选人,她的专业能力在我这边是通过的,但是综合了 HR 的意见,我们最后还是没有给她发 offer。因为从长远看,比起重点院校的毕业生,她虽在执行层面上没问题,但她的眼界与思维可能无法胜任一些有高度的工作,不利于人才迭代。但对于企业来说,人才培养需要有一个正常的迭代,只有员工有发展空间,企业培养的人才不会流失。这对企业和员工来说都有好处。"
" 工作经验同样都是一张白纸时,如果对所有毕业生都一视同仁,反而是对那些拼命考进 985/211 学生的不公平。毕竟,不同批次的高校不仅是高考分数的差异,更是在教学能力、学术氛围、资源等方面有明显的壁垒。" 郑玲补充道,而她本人,就毕业于上海的一所 985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