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教育部:严查高校就业率造假,方能更好帮扶大学生就业 在6月中下旬部署全面开展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核查工作后,教育部近日又印发通知,
原标题:教育部:严查高校就业率造假,方能更好帮扶大学生就业
在6月中下旬部署全面开展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核查工作后,教育部近日又印发通知,要求各省级就业工作部门会同教育督导部门,于7月4日前对本地高校2020届毕业生就业数据进行核查,同时要求各校存档备查三年以上。此次核查的重点,包括按就业统计指标核对分类统计信息;核实“学信网”上毕业生反馈存疑信息;核实用实习单位顶替就业单位、毕业去向中“其他形式就业”比例失实、就业证明作假等违规行为。
受疫情影响,今年的高校毕业生面临比往年更为严峻的就业形势,也因此,保证应届毕业生就业数据的真实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高校扣押毕业证,要求学生用签约就业协议来换”、“把实习单位作为就业单位”、“在网店上购买假就业协议充签约就业”……不可否认,一直以来,一些高校毕业生就业率 “注水”、数据造假乱象被舆论所诟病。
如果一些高校以虚假、注水数据,来吹嘘高校的就业政绩,从而掩盖了真实的就业问题,这不仅侵害了公众的知情权,也容易给毕业生就业带来误区,影响他们择业。
所以,针对疫情新形势,无论是严查数据造假,还是建立就业数据统计责任制,教育部此次推动的毕业生就业数据核查工作,都是针对现实痛点的对症良方。
今年以来,为了应对疫情对大学生就业造成的困扰,各地陆续出台措施。比如北京出台“京8条”,从支持灵活就业等8个方面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政策支持;湖南省制定出台十条帮扶措施,对建档立卡毕业生建立大数据库,实行“一人一策”就业动态管理;广西启动“留桂就业计划”,通过“互联网+就业”形式,举办多场线上毕业生招聘会,多渠道保就业……
数据真实无遗是统筹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基础。杜绝造假,挤出水分,保证数据真实,才能让这些帮扶政策落到实处,更加有的放矢。
尤其是随着我国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新就业形态不断涌现。在今年疫情防控过程中,也催生了一些新职业。为适应这些新形势、新变化,相关部门也需进一步明晰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相关指标含义,哪种职业该纳入统计指标,哪种不该纳入统计,这都事关就业率的准确性,在疫情之下,都需有新的定义。而这次的《通知》也呼应了这些新的变化。
实际上,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此前在6月17日就发出通知,将全面开展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核查工作,坚决杜绝“虚假签约”、“被就业”以及“就业率掺水、造假”等问题,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就业统计工作真实准确。可见,确保就业率的真实,已经成为今年毕业生就业必须要认真对待的前置性问题。
当明确了严查就业率造假之后,就有赖于各级教育部门、高校的认真贯彻落实。而这需要更为细节的设计与安排。一方面,要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在上级主管部门审查之外,不妨引入独立的专业第三方机构进行核查。这可以利用外部力量保证数据统计的客观与真实。
同时,高校也可探索、建立跟踪服务机制,既利用校友网络,给毕业生就业提供持续的帮助、服务,也能在毕业生和母校之间建立更为紧密的纽带,形成对毕业生的长期帮扶。
掌握毕业生就业的真实数据情况,是切实帮助毕业生解决就业难的重要一步。疫情之下,严查就业数据,改变高校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及畸形政绩观,不仅有助于高校体制进步,也利于各方找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着力点,让毕业生的切实利益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