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世界那么大,让孩子到国外看一看 在国际学校就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这道题或许已经超出绝大多数人的生活经验,但在国际学校就读有多贵?一
原标题:世界那么大,让孩子到国外看一看
“在国际学校就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这道题或许已经超出绝大多数人的生活经验,但“在国际学校就读有多贵?”一定能让你对它心有所感。
据艾瑞咨询数据,截止到2018年8月31日,中国的国际学校收费从每生每年8万-30万元不等,平均学费为10.8万元。
除学费之外,家长还要负担孩子的伙食交通费、制服费、交通费、课外活动费等一切额外费用。
就读于北京某国际学校的David妈妈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如果自己的孩子从小学到高中都读国际学校,花费至少要300万元。
300万,很多人这辈子想不都敢想的金额,有的家庭,光孩子读个书就花掉了。
中国人对于国际学校的狂热,在世界范围内也名列前茅。
据ExpatFinder 调查统计,中国国际学校的平均学费和涨幅力压英美各国,排名世界第一。
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中国新中产圈层白皮书》,截止2018年8月,中国大陆中产家庭数量已达3320万户,其中新中产1000万户以上。
与中产家庭相比,新中产家庭拥有更好的经济条件和教育背景,同时也更注重子女的教育问题。
他们之中,高达93%已经开始计划或着手子女未来出国留学的规划。
很多父母不放心孩子小小年纪就独自一人出国留学,于是“曲线救国”,先让孩子在国内的国际学校就读,提前感受国际教育的氛围,作为其之后出国留学的跳板。
当然,并不是所有就读国际学校的孩子,都有出国留学的打算。
很多家长选择国际学校的原因,单纯是觉得,比起公办学校,国际学校的教学环境更好、师资水平更高。
如果自己的孩子能上国际学校,不仅可以逃离国内课业繁重、压力山大的填鸭式教育,还能提高英语口语水平、接触不同国籍的学生、增长见闻、开拓视野……
这也是所有国际学校宣传话术中的核心:实行真正的素质教育,不以分论人,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和天赋的培养。
从课程设置来看,国际学校课程种类繁多,大多会选择性开设A-Level、IB、AP等国外主流课程。
从教育资源来看,国际学校的专任教师资源十分充足。2019年平均师生比为5.9:1,可支持20-30人的小班化教学。
而国内k-12阶段(幼儿园到高三)的非国际学校,平均师生比高达15.6:1,是国际学校的2.6倍。
师生比低意味着老师能有更多时间关注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小班化教学,因材施教的可能性也就更强。
国际学校在中国学生和国外教育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但这到底是一根颤颤巍巍的独木桥,还是坚固耐久的赵州桥,恐怕我们还得画个问号。
鱼龙混杂的国际学校,彷徨焦虑的家长们
虽然如今中国的国际学校数量庞大且发展迅猛,但它依旧是个新新事物。
据艾瑞咨询统计,国内45.6%的国际学校成立于近十年间。
新事物必然意味着不稳定和潜藏危机。到目前为止,国家尚未针对国际学校出台具体的法规和指导性意见。
《法制日报》在2017年的一项“国际学校调查”中称,大部分国际学校都会挂靠在一个国际文凭组织下,但在前者通过后者的考核之后,国际学校的管理和运营一般不会再受到考核机构的过问。
有的学校虽然隶属于国外某知名教育品牌,但不一定能得到对方足够的教学资源。
一位业内人士接受界面教育采访,坦言称:“一些国际学校说自己和海外的学校有教学质量保障的合作,其实可能只是送了老师去合作学校培训或是参观。”
更有猖狂的“国际学校”,比如上海的“凯师教育”,直接假借国外名校的名头招生,称可以直接送孩子去国外名校学习,诱骗十几个高知家庭。
在缺乏权力机关和行业内部有效监管的情况下,机构自律也要被打上一个问号,家长只能通过第三方机构的评估报告和路人口碑来判断一个国际学校的教学水平。
但因为我国国际学校的建校时间短,连胡润排行榜都公开表示“无法根据毕业生流向、平均GPA成绩、课程设置等内容定制评价指标。”
也就是说,目前市面上几乎没有可靠的评价体系可作为家长的择校参考,这无疑加剧了他们的择校难度。
挂靠国际教育平台的国际学校,最终能否赢得中国家长的心,还需经历时间的考验。但在市场环境澄澈清明之前,西方教育在本土化过程中,已经呈现出很多亟待解决的矛盾。
我国国际学校采用的大多都是国内高考和国际升学并行的办学机制。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必须使用国家规定教材,完成指定授课内容。
同时,他们又要接受国外的课程体系。理论上课程内容会十分繁重,无法实现真正的“中西融合”。
上高中之后,比起外籍子女学校,民办国际高中的国际教育程度,学校间差异也很大。
原因很简单:它们的课程设置和教师选拔一般都由学校自行安排,这些都是可以“掺水”的部分。
即便学校是真心实意想办好国际化教育,那也需要 的一线教师加入其中,然而现实是,国内符合条件的 教师十分稀缺。
面对西方教学体系,中国一般的一线教师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系统训练,无法领会其精髓,只能隔靴搔痒、生拉硬套。
少部分具备此才能和经验的教师,也基本都集聚在北上广深等国际学校发达地区。
的外教也是远远不够的。据国家外国专家局统计,在2017年40万外籍教育从业者中,超过一半都是没有从业资格的“黑外教”。
即便找到符合条件的外教,他能不能适应中国的教育文化,这又是另一个更加难缠的问题。
孩子就读于北京鼎石学校的圆圆妈妈,在接受《中国经营报》采访时,哭笑不得地说,因为学校采用IB体系授课,其特色是让孩子自主探索、小组学习,而圆圆因为基础不好,初一在学校就画了一年的画。
曾经在北京某国际学校担任老师的包小娟则对《法制日报》坦诚,很多国际学校的学习风气并不好,“懒散、享乐仍然是这里的主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