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在线教育公司 都把钱花哪去了? 在线教育公司,烧的不仅是投资人的钱,还有大量学生的学费。 先收费后上课,预收款给教培行业提供了烧钱的
原标题:在线教育公司 都把钱花哪去了?
在线教育公司,烧的不仅是投资人的钱,还有大量学生的学费。
先收费后上课,预收款给教培行业提供了烧钱的土壤。预收款作为学生预先交的学费,财务上实际是公司的负债,低成本的无息负债。
从数据上看,典型的在线教育上市公司,多数都存在期末现金余额远低于预收款的现象。比如跟谁学,预收了学生 13 亿的学费,但手头只剩不到 1 亿的现金,有超过 12 亿的预收款已经被花了。最夸张的是 51 Talk,2019 年花掉了 18.28 亿的预收款,从 2011 年成立到 2019 年累计亏损已经超过 20 亿,烧完投资人的钱,烧学生的钱,至今还挣扎在盈利边缘,但投资人早就可以通过二级市场套现走人了。
这种烧钱模式,就是用下一波用户的钱,补贴现有用户,只要持续有下一波缴费的学生,这些在线教育公司,就能够持续运营下去。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熟悉?
和在线教育公司对比明显的是传统的线下教培公司,期末现金余额都大于预收款,也就是说,他们没有动用预收款的钱。有深厚线下传统的新东方在线,成为了 没有动用预收款的在线教育公司。
以典型的在线教育上市公司为例,成本结构中占比第一的是销售费用, 的流利说高达 94.7%。网易有道的销售费用在成本结构中的占比排第二,是因为在线教育只占网易收入的不到一半,另外还有广告、会员和智能设备的收入。大部分的钱都被花在了营销获客上,对比亚马逊的销售费用占比不超过 7%,还有什么好比的?
把钱花在营销上,有什么问题?
第一,在营销上大量烧钱,无法建立竞争壁垒。烧在营销上的钱,留下了什么?或许有品牌的认知度,但如果烧出来的品牌能成为竞争壁垒,以字节跳动的资金实力就可以团灭教培行业了。教培行业的特殊性,使其不会像互联网行业的竞争那样,最终寡头垄断,在线大班、在线小班、在线 1 对 1 都有其市场,而且,线上教学体验再好,也无法取代线下。即使烧钱熬死了对手,也很难有绝的定价权。
第二,教培行业的学生流量,变现途径和能力极其有限。虽然烧钱在短期获得了大量的用户,但教培行业用户的生命周期和消费选项有限。互联网行业的用户流量可以通过广告、电商、游戏、金融变现,但很可惜,教培行业的流量变现,这四个方向一个都行不通,只能靠收学费。电商动辄数万的 SKU,教培行业能提供的学科就那几门,提高续费率是 走向盈利的选择,这也是为什么续费率差的在线成人英语和在线低龄段英语培训公司,走入困境的问题。
做在线教育的很多是互联网行业出来的人,或是背后有互联网思维的投资人,在 " 流量逻辑 " 的指引下,所有行动的原则就是糙、快、猛。比如某打着 AI 旗号的在线教育公司,销售费用率长期超过 100%,这种花钱烧出来的需求,如果不能摆脱持续亏损、持续依赖预收款的死循环,不知道有什么存在的意义。
烧钱模式的两种合理逻辑,壁垒和流量,对于正在烧钱的在线教育公司来说,都难以成立。
但仍有大量的在线教育公司走在烧钱扩张的路上,因为投资人都不觉得自己是最后接盘的人,而管理层最关心的是投资人关心的规模增长。一切的目的是先把用户规模做起来,有了用户规模就能进行融资,融完资就可以继续烧钱获取用户,然后继续融资 - 烧钱 - 用户增长的游戏。盈利?谁管盈不盈利呢!只要不是 接盘的人,大家一起数钱,不开心吗?
烧钱的在线教育公司走出庞氏困局的 途径,是降低获客成本后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最终还是要看产品的续购和转介绍,不管线下和线上都是一样,用户不买单,没续费没推荐,永远不赚钱,烧钱只是在续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