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疫情当下 B端比C端危机更大 本次疫情的出现,对于以B端加盟、课程输出为主要业务的素质教育机构而言,似乎挑战更大。 和很多同类型教育机构
原标题:疫情当下 B端比C端危机更大
本次疫情的出现,对于以B端加盟、课程输出为主要业务的素质教育机构而言,似乎挑战更大。
和很多同类型教育机构相差不大,由于开学时间的推迟导致学费的收取、B端加盟客户所有的正常运营、耗材的购买受到很大阻滞,对B端教育机构来说,各地的交通、物流停滞给他们带来很大影响。同时,疫情结束后,还会有一段恢复期,这也不排除意向客户延缓合作,乃至取消合作的可能。
“我们每年都要发几百万套的教辅教材和衍生产品,现在教材一大部分都滞后了。另外,教培行业每年有很多展会、线下论坛,现在也都停滞了,加盟业务受阻,投资人的信心也受影响。更可怕的是,我们很多客户都处在三四线城市,因为地方政府管控执行比较到位,很多前期的场地、办证等筹备工作也无法开展。”李颖说到。
另外,对于合作伙伴、加盟商而言,现阶段的招生也遇到了很大问题。如若总部的线上化探索发展比较快,有着成熟的线上课程,相对而言对于加盟商在疫情期间现金流的持续还有一定的保证。但如若总部并没有成熟的线上课程,这有可能导致加盟商资金链紧张或断裂,发生加盟商倒闭或跑路的现象。
因此,如何对加盟商做好疫情期间的运营指导、心理疏导,尤为重要。
李颖表示,“疫情当中企业的竞争是全方位的比拼,现在很多人都在讨论如何在逆势的情况下生存下来,但很多人忽略了生存本身就是长期事件,只是突发事件加速了生死存亡。当突发事件来临,我们更要做好规划,包括我们账上的现金能维持多久,每一个合作伙伴开班的状况、大概会定多少耗材、会购买多少钱的服务等等,我们会要求每个客户经理去梳理做好自己手中的客户档案,当下 不是追单或逼款最好的时间,而是趁危机时刻展现你的服务,甚至是帮助老客户切实提升带新的机会才是积累B端蓄水池该做的事。”
面对生存之战,如何“活下去”?
身处于未知尽头的黑暗中,总要寻找希望,也依然要为终将会到来的光明做好准备,素质教育行业需要被救,素质教育企业也在积极进行自救。因此,面对当下的形势,几位教育企业的创始人、高管也从各自公司情况出发,分享了他们的思考。
美吉姆副总经理表示,“3月底前,能否实现复课还不好说,一切得看疫情进展和地方政府要求。因此,目前线下教育机构能采取的应对措施可以考虑:加快线上业务拓展;争取外部支持,如物业、税费政策等;借机修炼内功,加大研发和培训,提升课程品质和人员素质。”
诚然,眼下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活下去”,而如何“活下去”背后面临的问题则是复杂的,从公司层面来说,例如止损和保存实力、加强团队凝聚力、为可预见的危机筹备应对措施等都是需要关注的重点。采访中,王励弘和韩少云多次强调企业要注重“节流、开源”。
其中,在“节流”方面,王励弘建议:企业要制定非常清晰的现金支出和费用控制策略,鉴别出不同的需求和影响做出相应的推迟或取消,减少不必要的现金流出,来保证充足的现金面对疫情这个挑战,同时企业也可以借此机会梳理内部管理、提高效率、减少浪费。
对于节流,其实行业内机构大部分都已经在做,全国各地的很多商场、物业、业主都在对租户们做出一些房租减免、延后缴纳的动作。另外,也有机构做出了薪资延后发放、打折发放乃至停薪、裁员的做法。
对此,王励弘表示,“节流的原则是建立保护教育机构业务根基的前提下来做的,对教育机构来说最有价值的是品牌、学校、员工和老师,保护他们是第一位的。因此,建议目前仍能创收、有现金流储备的机构,在老师等一线员工薪资发放方面尽量不减。”
“减薪并不是 方式,我们还是希望让员工的基本待遇有所保证,只是这段时间在绩效的部分会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减少而非克扣,大家也都能理解。如果教育机构平时HR的梯队建设足够好的话,是不太会让员工有很多负面情况的爆发。” 李颖说到。
在保障公司基本运转的同时,要在“开源”方面做更多的工作。比如,有实力的素质教育机构要开展稳定的线上业务,维护好现有学员的基础上,再做续费和拉新。
目前来看,达内童程童美通过通过“整班迁移”的方式,即原线下助教老师、原线下同班学员不变,将线下学员转至线上进行学习。小新星和美吉姆则免费为学员提供线上的教学服务。未来,基于现阶段开展的线上服务,都有可能成为各家机构吸引新的生源,成为未来现金收入的来源。
在此次线下教育行业按下暂停键期间,也有人开始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例如转线上、线下线上业务的比重分配。韩少云直言,“我们目前就是与行业共抗风险,共同接受现实,在保证线上业务稳定开展的同时,做好下半年线下校区的筹划工作。”
李颖则有着不同的感受,“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2月10号复工的第一天,全公司只进账了一笔现金收入400块钱,还是因为有客户临时买个账号,这也是小新星二十多年来开工第一天的 营收记录。但这让团队更加坚定、冷静了,反复在思考我们在生存的时候,核心特色是什么?到底要怎么样才能活下去?客户不愿意掏钱、不能够线下探访了,还有什么手段能让他们关注你?这是一个倒逼自我修炼内功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