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看职务、查收入 严禁学校采集家长这些信息 又到一年开学时,全国各地不少新生家长都被要求填了信息登记表,说是为了登记学生学籍用,一般
原标题:“看职务、查收入” 严禁学校采集家长这些信息
又到一年开学时,全国各地不少新生家长都被要求填了“信息登记表”,说是为了登记学生学籍用,一般还需要家长的姓名、身份证号、电话、工作单位,这让一些家长心里着实不舒服:给学生上学籍,为什么教育部门要我们家长这么多详细信息,我们从事什么职业,和孩子上学籍有多大关系?
22021年曾经有一个热门新闻:网上一位爸爸发帖吐槽了这个事儿——他说开学伊始,孩子就从学校带回了一张新生信息采集表让父母填写。
在打星号的必填项里,他发现除了姓名和工作单位以外,还要求填写父母的职务以及文化程度。
他认为既然学校是想要和家长沟通,那么只需要填写家庭住址和父母电话就好了,为什么要涉及到父母在单位的职务和学历呢?
填得这么具体,到底是为了更好地因材施教,教书育人,还是为了要把家长当作“矿”挖掘利用呢?
他的质疑也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议。更有网友直接在教委留言建议“禁止中小学幼儿园收集家长工作单位和职务等信息”。
▲网友留言及北京市教委回复(图源:人民网)
在众多家长的呼吁声中,2022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对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作出部署。
通知要求,全面清理取消学前教育经历、计划生育证明、超过正常入学年龄证明等无谓证明材料。
严禁采集学生家长职务和收入信息,不得利用各类APP、小程序随意反复采集学生相关信息;
全面清理取消不合规的随迁子女入学证明材料及其时限要求,不得要求提供户籍地无人监护证明。
PART 2
事实上,在生活中,不论是学校还是课外辅导机构,从孩子上幼儿园起,父母就会陆续收到来自不同阶段的“学生信息采集表”。
一些网友表示自己孩子学校要求填写得更加详细,甚至问到家里几套房,面积多少。
还有地方不光填表这么简单,有家长说,孩子入读上海的国际学校,学校前不久举办过拍卖会,拍卖会的产品需要家长从家里拿东西出来。
这看似是一场活动,但也看到了攀比……
再有四川某小学面试时要求家长携带学历证书,深圳某校长公然发表“低层次家庭”、“生源严重缺乏教养”等论调,以及有的幼儿园对学生家长进行“查房子”、“查三代”……
不少网友看后非常气愤,认为学校采集这些信息,难免会让人联想到老师是在按照孩子的家庭条件来区别对待学生。
浪花朵朵:别的作用没有, 方便了老师把孩子分三六九等,这类表格我填得太多了,很反感。
茉莉:写这些也不难,我家每次他爸都填打工,我填家庭主妇,年收入就选三到五万那种。
鱼在天上游:我儿子班让家长填写文化程度和年收入。当我看到这条信息时真的是一脸懵圈。
小宇宙:我家姑娘公立幼儿园,从来没填过这些,只有在入园时候有个信息采集,今年找了个幼小衔接,老师直接扔在群里这些个人信息接龙采集,看完老师的操作,直接把幼小衔接退了。
PART 3
话说,咱教育界的老祖宗孔子传下“有教无类”的古训,入学不问出身,只要带十几条干肉条上门拜师,孔子没有不教的。
历史上可从没记载孔子还打听子路、宰予、冉求的爹妈是谁。
现在让家长填上具体的工作职务信息,无异于变相“拼爹”。
“挟学生以令家长”,考虑的恐怕还是利益:若家长是机关领导,说不定能行个方便?若家长是一方富贾,说不定还能做点贡献。
本来,学校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需要一视同仁、有教无类,但在一些地方和学校,家长成了学校可利用的“资源”。
之前听有家长说,学校最喜欢几类家长——
电视台、广告公司的,班上搞活动,导演、策划、宣传可以一把抓;
公司老板,人脉广,豪爽,动不动帮班上弄个免费资源;
还有就是机关干部、国企高管、医院领导等等,总有个不时之需……
可要是不填单位谁知道你做什么,要是不填职务,谁知道你说话管不管用呢?
PART 4
双减之后,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更长啦,学校的地位更重要啦。
培养孩子需要家庭和学校齐心协力,但“齐心协力”并不意味着没边界、没底线。
围绕如何看待学校收集家长信息的讨论,背后实际上是人们对于教育公平的关切。
当然收集学生父母等个人信息,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便于学校进行精细化管理。只不过——
收集的界限和分寸如何掌握?
如何更好保护家长和孩子的隐私?
怎样避免信息泄露和滥用?
显然还需要更加精细的保障举措。
教育不应关乎家庭背景,教育公平需要有力保障。
为学生信息收集划定边界,增添的是家长的安心,保障的是教育的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