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教育部:这类师范生,保障进编制! 为进一步推动高水平高校为中小学培养研究生层次高素质教师,夯实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础,教育部办公厅于
原标题:教育部:这类师范生,保障进编制!
为进一步推动高水平高校为中小学培养研究生层次高素质教师,夯实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础,教育部办公厅于8月20日上午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实施国家 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的通知”,启动第二批13所高校试点。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国家的根本,教师是教育的基石。近年来,师范生的相关政策和发展一直是社会各界持续关注的焦点。
教育部:严禁有编不补!
2007年,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决定自当年6月起,在6所部属师范院校试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
2018年3月,教育部等部门颁布《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将“免费师范生”改为“公费师范生”,并在当年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9届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公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提出了“公费师范生严禁‘有编不补’”。
今年通知的发布,距离2018年已经过去了七年之久。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关键组成部分,公费师范生的就业状况一直是我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及稳定的重要影响因素。落实公费师范生的编制及岗位,既是为了维护公费师范生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是教育事业负责任的表现。
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教育领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一些地方对招聘公费师范生的积极性不高,编制空转,招聘合同教师。此外,近年来,由于人口问题导致的适龄学生减少,一些地区正在采取压缩教师编制的措施。
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重申严禁“有编不补”,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当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教师的投入,确保教师编制,而不是采取合同聘用、压减编制等方式,“节省”对教育的投入。
他指出,落实公费师范生的编制、岗位问题,根源在部分地方政府部门,并不想给公费师范生编制,而是“有编不补”,甚至压减编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增强教师职业的职业荣誉感与吸引力。要激发教师队伍的活力,关键在于保障教师的待遇、权利,赋予教师教育教学自主权,在当前,我国要完善教师编制管理,而不是取消教师编制。
蓬勃发展的公费师范
在近年来“师范热”的大环境下,公费师范生作为其中待遇、就业、编制都有保障的“明珠”专业,热度自然也水涨船高。近年来,“公费师范生录取火爆,个别省份投档线仅次于北大清华”等报道也是层出不穷。
据四川省教育考试院数据,同在本科提前批录取的国家公费师范生招生院校也为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高校,2023年共计招生572人,比2022年增长13人。2023年,文理科本科一批线上一志愿填报人数为7811名,报考数与招生数之比约为14:1。
教育部教师司负责人去年发言表示,2023年部属师范大学计划招收公费师范生8300名。计划招收优师专项师范生12420名,比2021年实施之初增加28%。
教育部数据也显示,“十三五”期间,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6所部属师范院校招收公费师范生3.7万多人;28个省份实行地方师范生公费教育,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办学水平整体获得提升。
公费师范生的报考热潮使得师范院校得以提升生源质量,为培养 教师奠定了坚实基础。
“带编入岗”更是一颗定心丸,让公费师范生们可以安心投身教育事业,为自己家乡的教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公费师范生政策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些公费师范毕业生们承载着家庭、社会和国家的期望,作为一名公费培养的老师,他们不仅具备 的教育教学能力,还有良好的师德师风。公费师范政策的实行,让这些年轻而 的师资力量可以有序地进入各地中小学任教,为提高我国基础教育质量贡献力量。
据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前司长任友群介绍,十八大以来,我国基础教育教师培养培训成效显著,实施部属师大师范生公费教育,10年招生8.5万人,近90%毕业生到中西部任教。实施“优师计划”,每年为脱贫县和中西部陆地边境县培养1万名师范生。各级各类教师素质不断提升、结构不断优化,小学教师本科以上学历从10年前的32.6%增加到2021年的70.3%。
《2023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数据显示,2022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就业最多的职业类是“中小学教育”(8.5%)。2022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从教(即在“公办中小学校”任教)群体中,在地级市及以下地区就业的比例为84%,高于全国本科在地级市及以下地区就业的比例(59%)。而且从近五年的数据来看,应届本科毕业生在地级市及以下地区从教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2022届(84%)较2018届(78%)提升了6个百分点。
随着相关政策的逐渐完善,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真正热爱教师事业的年轻人选择投身教育事业,为壮大 教师队伍、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