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从中小学关闭潮、硕士50万元博士200万起、成渝经济圈规划看志愿填报 2024年度高考即将落幕,回顾今年的报考变化,可以说是惊心动魄,今年是近
原标题:从中小学关闭潮、硕士50万元博士200万起、成渝经济圈规划看志愿填报
2024年度高考即将落幕,回顾今年的报考变化,可以说是惊心动魄,今年是近几年波动最大的一年,作为高考家长和考生在面对第一次人生大选志愿填报时表现出太多的焦虑,造成这一切的根源是人们对未来就业的担心和不安。
造成就业走势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1、科技革新带来的影响: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传统岗位正在被自动化所取代,导致某些传统行业就业机会减少。
技术变革将造成人才的深度洗牌,一方面,高技能和高薪岗位难以招募到合适人才;另一方面,传统行业可能出现劳动力过剩的情况。在高考志愿填报时,报考人工智能、自动化、大数据、智能+等专业尽可能做好职业规划,认清自身是研究型人才还是技术型人才,其次一方面要研究分析学校发展方向、科研实力、升学情况等要素,另一方面要研究区域的新科技新技术发展规划,考虑好未来就业的地域和行业,再去做整体的职业生涯规划,选择这类专业中低分数段考生一定要慎重,特别是尽可能不要轻易报考偏研究的专业。
2、全球经济不稳定: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和波动可能导致企业减少招聘和扩张计划,从而影响就业市场。
从国内到国际当前都进入了经济的低潮期,就业形势整体不容乐观,当然我们要看到国家从政策上正在调整和引导新的变革,我国大的改革发展并没有改变,但是对外贸易的地区和国家在发生变化,个别行业已经显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家长,应该多学习多研究国家相关政策,学会用前瞻性的眼光看待专业与未来职业的变化走势,同时一定要做到契合考生潜质,匹配职场发展要求,而不是依据某些所谓专家的言论做出盲目的判断。
3、行业结构调整:某些行业可能面临结构性调整,例如传统制造业的衰退、能源行业的转型等,这可能导致相关岗位的减少。
任何一次技术变革都会有某些行业消失,同时也会有新的行业产生,所以面对就业形势的变化,要早做准备,但没有必要过度焦虑,由于近几年就业形势的变化,考公入编求稳心态日益加重,这是很正常的,但是不应过度焦虑,从631分上河北公安专科、661上公费师范而放弃梦想的985、211双一流,到民办高校集体遇冷,都说明了就业这根绳的作用已经成为高考家长和考生最大的痛,但是真的没有必要这样过度焦虑,努力付出12年的考出631分,不能让一个编制成为个人梦想的绊脚石,也不要被一些所谓的专家危言耸听的言论所迷惑,某些行业的确出现了下滑,但是绝不是整个行业不行了,如小语种、土木工程等。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是自救还是?其实现在反而是一些考生逆风翻盘的机会!
小语种真的走冷吗?小语种鲜为人知的高薪背后是?
4、教育与技能不匹配:教育体系与就业市场需求之间的脱节可能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因为他们所学的技能与实际岗位要求不匹配。
人口下降对于教育行业的影响是巨大的,我国出生人口,自2016年后,就出现断崖式的下跌,从2022年开始,幼儿园开始出现倒闭潮,今后小学中学甚至大学也会出现倒闭潮,有专家预测,按现行生师比标准,到2035年,保守估计全国将有约150万小学教师、37万初中教师过剩。但是并不说教育行业不再招人了,只是会逐年减少,教师这个职业还是长期存在的,所以择校与专业选择及大学生涯规划变得更为重要。
另一方面,人口下降直接造成我国老龄化问题更为突出,所以由于老龄化的出现,也会出现更多的新的相关职业,老年人口的增加意味着对医疗、养老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需求将增加,这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医疗保健、养老院等。投资于医疗保健设施、养老院和养老社区等领域,可以获得稳定的长期收益。
养老产业的多元化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为就业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创业机会。就业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专长,在医疗保健、养老院、康复辅助器具、文化娱乐等领域选择就业,实现个人的理想就业。
中低分数段考生如何通过高考志愿填报实现契合自身对接未来?
这四个专业正在经历从冷门到热门的转变,未来就业让你无忧!真实情况如何?
5、全球化竞争:全球化的竞争使得企业更倾向于寻找低成本劳动力,这可能导致一些岗位被外包或转移到其他国家。
由于我国经过几十年的高速粗放式发展,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必然会逐步转移出我国或被高度自动化机械化所替代,但是无人工厂、数字制造、机器换人等进一步强化了发达经济体的既有优势,为部分制造业回流发达国家提供可能。
而随着我国经济的积累,本身已经从早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升级为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这些变革都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从上海交大硕士毕业的00后表示,“24岁硕士毕业时年薪50万元,到了30岁大概能升到P7(注:职级名称),那时就能年薪百万了。” 他今年入职腾讯,担任AI算法工程师,成为AI风口下第一批就业的年轻人。
根据求职招聘平台猎聘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AI相关职位同比增加321.7%,投递该领域的人才数量同比增长946.84%。目前最紧缺的大模型算法岗位,人才供需比仅为0.17,大概相当于6个岗位争夺1个人才。
根据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预计到2030年,中国AI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万亿元,成为全球主要的AI创新中心。深圳市大湾区人工智能数字产业联盟秘书长、AI新经济专家邱道勇预测:中国AI人才缺口超过1000万。
中国是否能在未来十年内取得开创性突破仍旧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张江说:“中国距离成为AI全球领导者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因为中国缺乏基础创新。中国擅长学习却不善于创新。”
从报考大热到就业倒挂看高考志愿填报的人生规划
6、高校专业建设与区域发展的不匹配:我国高校与经济发展是两条线,部分高校在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上缺乏前瞻性和灵活性,未能紧跟时代步伐和市场需求的变化。
由于高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脱节,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在校期间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和职业素养训练,难以快速适应职场环境。此外,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招聘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更倾向于招聘具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这也进一步加剧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作为高考家长在帮助考生选择专业时,就要去研究各地市场、去看其产业布局,由产业需求来倒推专业人才的需求。
作为高考家长,一定要摆脱当前教育与市场脱节的问题,就要依据考生就业诉求,从就业目的地产业发展和规划全面分析,如成渝地区地处国家西南腹地,地理位置独特,承东启西、连接南北,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版图组成部分,是全国四大经济圈之一(其他三个分别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该经济圈核心城市有2个(成都和重庆),有4个重点建设的万亿级产业,分别是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消费品产业。
从国家发布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可以看出:
强化双城经济圈北翼地区先进材料、汽摩配件等产业协作,南翼地区联动集聚食品饮料、装备制造、能源化工、节能环保等产业。
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以智能网联和新能源为主攻方向,共建高水平汽车产业研发生产制造基地。聚焦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能源装备、工业机器人、仪器仪表、数控机床、摩托车等领域,培育世界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整合白酒主产区优质资源,壮大健康食品、精品服饰、特色轻工等产业,培育特色消费品产业集群。深入推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前瞻布局一批先导产业,壮大先进材料产业,协同发展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现代中药产业,共建西部大健康产业基地。
发挥重庆两江新区、四川天府新区旗舰作用,加快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及其他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建设,推动成都天府临空经济区建设。鼓励涪陵、綦江、合川、资阳、遂宁、宜宾等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打造一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推动建设广安——渝北等一批跨省市毗邻地区产业合作园区。支持自贡等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建设新时代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示范城市。创新“一区多园”、“飞地经济”等建园方式,推动各类开发区和产业集聚区政策叠加、服务体系共建。
合力打造数字产业新高地。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等领域,打造“云联数算用”要素集群和“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培育超高清视频、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文创等创新应用,联手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软件、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重点领域数字化发展,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围绕产业发展需要,推动共建成渝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区域协同公共服务平台和服务体系,构建全国领先的“5G+工业互联网”生态。支持联合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建设“智造重镇”和“智慧名城”。
支持万州、涪陵、长寿、遂宁、达州、泸州、自贡等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支持全货运航空公司在成渝地区设立基地,加快完善多式联运国际物流服务网络,打造多元化、国际化、高水平物流产业体系,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围绕优势产业和主导产品,差异化建设一批内外贸相结合的专业市场。扎实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大力发展数字商务,探索建立反向定制(C2M)产业基地。强化会展经济对商贸物流的带动作用,联合打造一批专业会展品牌。
支持重庆开展区域性股权市场制度和业务创新。支持开展共建“一带一路”金融服务。开展本外币合一账户试点。支持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探索开展跨国企业集团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等试点业务,支持在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人民币海外投贷基金。支持开展合格境内投资企业(QDIE)和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积极支持区域金融改革创新,开展绿色金融、金融科技等创新试点,在成都建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知识产权融资服务平台。推进金融市场和监管区域一体化,推动在担保、不良资产处置、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等领域跨区域合作。支持设立市场化征信机构,研发适合西部地区的征信产品,支持中外信用评级机构在成渝地区设立实体机构,推动信用融资产品和服务创新。设立破产法庭,健全金融审判体系。
聚焦核能、航空航天、智能制造和电子信息等领域的战略性产品开发,在四川天府新区、重庆高新区集中布局建设若干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一批科教基础设施,引导地方、科研机构和企业建设系列交叉研究平台和科技创新基地,打造学科内涵关联、空间分布集聚的原始创新集群。发挥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引领作用,吸引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和创新型企业入驻,强化开放共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有效支撑成渝全域高水平创新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