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大学转专业,更容易了 在高考录取中,部分考生为了保证能被心仪院校录取,会选择服从专业志愿调配。但这也就带来一个变数最终调剂的专业,
原标题:大学转专业,更容易了
在高考录取中,部分考生为了保证能被心仪院校录取,会选择服从专业志愿调配。但这也就带来一个变数——最终调剂的专业,可能是考生不太满意的。
因此,在每年的大学招生录取咨询中,“进入大学后,能不能转专业,分别有什么样的限制和要求”,一直是一个高频问题。
目前,结合四川省的高考招录进度来看,部分考生即将收到自己的录取通知书,如果选择了服从志愿调配,不排除考生们可能会遭遇一个自己不太满意的专业。
不过,我们在梳理多所高校今年官宣的招录简章后发现:如果今年遭遇自己不那么满意的专业,部分学校进校后的转专业政策,较之以前更加宽松了。
比如,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均放宽了本科阶段“转专业”政策, 考生不仅可选择的转专业次数变多了,而且各学院转出名额不设限制。
但是也不排除一些可能会遇到的情况。比如,当转专业的门槛变得更低,那想要转专业的人太多了该咋办?考核方式是否会发生变化呢?
“XX分能冲进XX大学吗?可不可以进校后再转到XX 专业?”在前段时间的志愿填报阶段,红星教育联合多所高校举办了线上线下的志愿填报咨询会,记者就注意到,进校后怎么转专业,是很多家长和考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从今年的政策来看,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均放宽了本科阶段“转专业”的政策。
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学校在4月发布的《关于做好2024年本科生转专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开放灵活的转专业政策,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专业特长调整修读的专业。
上海交通大学《关于做好2024年本科生转专业工作的通知》
更具体来说,从今年开始,上海交通大学全面放开转专业政策,学生在大一、大二、大三学年均可申请转专业,各学院转出名额不设限制,学院不得因为成绩、已成功转过专业等原因拒绝学生的转出申请,甚至校本部和医学院也可以互转。
对此,上海交通大学招生办主任武超介绍,不论学生原来的专业学习成绩如何,不限制学分排名,不限制挂科门数,如果学生希望换个专业就读,就可以提出申请,与相关院系、专业进行双向选择、相互适配。
实际上,从公开资料来看,大约早在11年前,就有高校在尝试实行“转专业自由”。2013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启动全校专业选择及中期分流工作,规定本科生在校期间有三次自主选择专业的机会,即进校一年后可在全校范围内重新选择专业,二年级可以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中期分流,三年级可在学院内调整专业,四年级可以调整专业方向,且没有专业大类的限制。
到2018年,政策层面也在鼓励这种“转专业自由”——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指出,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选择权,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学习,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和课程。
对准大学生和家长来说,高校放开“转专业限制”,让孩子进校后有二次选择的机会,无疑是好事,但这不代表就 畅通自由。至少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
一方面,学生是可以“随便选”了,但并不意味着专业和学院“随便收”。
以往,包括目前在大部分高校,学生想转专业都有一定“门槛”,如设置转专业笔试与面试考核,要求学生“排名优先”、限制转入转出人数等,这在某种程度上控制了转专业的人数。
随着部分高校放宽了转专业条件,学生都可以转专业了(部分特殊要求的专业除外),但随之也带来一个问题:转入学院接受转专业的学生数量必然是有限的,尤其是部分热门专业,总不能全校都来挤这个学院吧。所以,想要转入的专业,肯定不能“随便收”。
对此,高校们是如何应对的呢?
还是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学校医学院2024年本科生转专业实施细则提及,按照各专业最终转入人数不超过该专业总人数的15%的要求,2024年医学院约9个专业招收计划不超过100人。
并且,学生“随便选”也不完全等于所有专业都能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要求八年一贯制专业仅接受原本就是八年一贯制专业学生的转入申请(“5+3”学制视同五年制),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儿科学专业仅接受第一志愿。
另一方面,大一至大三都能转专业,但频繁转专业,到底对学生好不好?
武汉大学也是今年放宽转专业条件的高校之一,该校本科生院副院长、招生工作处处长吴奕就谈到了这个问题,并给了学生们自己的看法。
“理论上学生从大一到大三每个学期都可以转一次专业,但我们不希望学生这样做,站在学生角度来讲,这(反复转专业)其实并不好”。
都说“隔行如隔山”,转专业也一样,尤其是如果所转专业跨度大,一定要提前算一笔“时间账”。
比如有学生想从非医学专业转到医学相关专业。我们就以某中医药大学为例。该校2023年年底发布的本科学生转专业管理办法提到,如果是从非医学专业转到医学专业,且原专业的主干课程和转入专业的主干课程不一致,就需要从一年级开始修读,也就是说会多读一年。
某中医药大学转专业要求
为什么会有这个要求?相关负责人表示,毕竟有些专业是有基础前置课程的,如果新转入的学生没有学到前面的基础前置课程,后面是跟不上的。
这就意味着,如果学生频繁地转专业或者甚至到了大三还在转专业,那这名同学的本科生涯或多花数年的时间。
如果遇到类似情况,吴奕谈到,学校和学院一般会采取保护性限制,“这个限制不是说卡着不让转专业,而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保护学生,因为有些学生转专业是相对比较盲目的,并不十分清楚转入专业是需要一些基础条件的。”
无论是政策调整还是高校的实际推进,自由转专业是大势所趋,但也有人担心“公平”二字。
一个月前,在中国新闻周刊创建的“如何看待高校放宽转专业限制”的一项投票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潜能”“要信息公开,保证转专业的公平和公正”成为 的两项关注内容。
而这个公平,还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解读。
一个层面,是高考分数层面的公平。
这其实是很多家长和考生打的“小算盘”——先不看专业,冲进心仪院校,进校后再通过转专业,转入学校的 专业或热门专业。
具体到分数上更直观。比如,武汉大学法学专业2023年在四川的 分是625分,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 分是614分,自由转专业就会出现,高考录取分偏低的同学转到录取分相对更高的专业。
更重要的是,部分重点高校由于师资水平普遍较强、学校专业都不差,分数差距一般不会太大。但若在一些普通本科放开转专业限制,学校的 专业和冷门专业,就可能出现数十分的差距。
另一个层面,还涉及考核方式的公平。
比如,某校在2022年就官宣全面放开本科生专业转出限制,不限制转出比例,大一、大二均可报名参加转专业。一同调整的还有考核规则——学校不再组织统一的笔试考试,报名的学生只需参加所报名专业组织的考核即可。
部分学校老师还提及,除了笔试考核,学生对专业的热爱程度、学术研究项目等因素,也是很多评委老师眼中的加分项。而要保证这些加分项目公平公正,信息公开是前提。
除了公平,教育专业人士还提醒,家长和考生得对大学学习有清晰的认识——本科教育是打基础的,在打基础的情况下,过于随性地转来转去,其实对于专业基础、专业能力,或者说是对大学期间的发展都可能会有一些不利的影响,包括投入的精力成本和时间成本等等。
因此,对于家长和考生而言,高校招生负责人们都有一个相同的提醒:对大学专业的认识,一定要提前,一定要及早开展好生涯规划。以四川为例,2025年,四川就将全面实行新高考模式。相比老高考等到高考完才思考选专业,新高考要求学生在高一高二选科时,就要提前规划高考后的专业方向,这也就要求家长和考生要尽早思考清楚一个问题:我到底想学什么,未来我又到底想要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