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高校明确规定:应聘教师 必须担任辅导员 近日,潍坊职业学院发布了包含专任教师在内的2024年公开招聘人员简章,在聘用一栏中明确规定,根据
原标题:高校明确规定:应聘教师 必须担任辅导员
近日,潍坊职业学院发布了包含专任教师在内的2024年公开招聘人员简章,在聘用一栏中明确规定,“根据相关要求,应聘人员聘用后,须承担教育教学和辅导员等学生管理工作。”
这意味着,刚刚进入高校的青年教师,还没来得及备课,可能就要手握百名学生名单,在懵懵懂懂中开始辅导员工作。
青椒与辅导员,这两条本该穿梭于校园中的平行线,不得不缠绕在了一起。
从青椒到辅导员
变化从其中一条平行线辅导员开始。
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高校辅导员,起初是一片思想政治教育的小型岛屿,随着时代洪流的沉积,逐渐演变为学生不可或缺的生理、心理健康成长的坚实基地。
于是2017年,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对辅导员配置做出要求,“高校应按总体上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按照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原则,足额配备到位。”
图 | 辅导员比例应不低于1:200
然而1:200是一座巨石,死死压着已经被汹涌的扩招潮淹没的专职辅导员。队伍结构俨然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刻。
此时另一条平行线也走到了改革的关键时刻。
《新华每日电讯》曾指出,中国高校存在学制设计偏教学,而教师考核重研究的冲突。偏重研究成果的砝码长期侵蚀着另一端学生的重量,让教育变得轻飘飘难以落地。
破“五唯”的提出正是为了调平这架倾斜的天平,“师德师风”得以擦去斑斑锈迹,放到了教师职称评审的首要位置。关爱每一位学生是最基本的师德,而这扎根于一线学生工作。
就这样,两条平行线被推着各自转弯,互相靠近,是青年教师,也是兼职辅导员。
2020年10月,《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发布, 中央、国务院提出要强化一线学生工作,要求高校青年教师晋升高一级职称,至少须有一年担任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工作经历。
图 | 辅导员经历纳入青年教师职称晋升要求
此后,河北、辽宁、贵州、山东、浙江、四川等省份跟上脚步,发布进一步深化高校教师职称评价改革的方案,将担任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工作经历的要求真正落实下来。
不只职称评审,如今,担任辅导员工作更是新入职教师的必备要求。山东省委教育工委发布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全省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就提到,新入职青年教师须至少担任1年的兼职辅导员(班主任)工作。
天津理工大学、沈阳理工大学、信阳师范学院等高校也均要求新入职教师原则上须担任一年以上辅导员或班主任工作。
与此同时,青椒也要接受辅导员工作的考核。天津理工大学对新入职教师担任辅导员、班主任工作进行专项考核,考核不合格者,根据实际情况对其担任的工作予以调整或予以解聘。
变化最终传导至数据这端。2022年教育部公开表示,目前全国高校专兼职辅导员达24.08万人,比2019年增加了约5.2万人,师生比实现从1:205到1:171配置,31个省(区、市)辅导员配备实现整体达标。
没有更多时间
“遇事不决,找辅导员”。怀揣着不安与兴奋,踏入大学校园的新生,在兵荒马乱中给予他们安全感的人,是辅导员。整个学生生涯,辅导员也是他们永恒的安全地带。
然而让这份安全长久构筑的却是辅导员“24小时开机的手机”“99+的学生消息”“凌晨一点的下班”和“不再健康的身体”。
在社交平台上搜索“辅导员”,痛苦随处可见。
图 | 辅导员的痛苦
有人感慨建立生活秩序是一种妄想,好像“什么都没干,但又累的要死”,像传统婆媳关系中受尽委屈的儿媳,没有功劳,也没有苦劳;也有人自嘲辅导员就是“保姆+保安+楼管”,而兼职辅导员还要加上“免费的”前提。
繁杂的工作注定会把每一个辅导员抽成高速旋转的陀螺,青椒兼职的辅导员也不能例外。在一份某大学关于青年教师兼职研究生辅导员的通知中,写明的工作职责就有六个部分,背后则是数不尽的琐碎内容。
图 | 兼职辅导员的工作职责
在“非升即走”的三年考核期和申请科研项目、人才计划等等明确的年龄限制下,时间本就是摇摇晃晃搭着教学和科研积木的青椒,最稀缺的资源,错过一步,就会满盘崩溃。
如今辅导员的工作压下来,青椒只能继续榨干着自己已经干涸的时间海绵,“白天陪军训,晚上连夜赶教案”,而忙成24小时无休的青椒,做科研,是没有时间的。
图 | 做科研,没有时间的
对于新入职的青椒,这种压力更是呈几何级增加。还没完全适应学生身份到教师身份的转换,青椒就要被赶鸭子上架,担任辅导员这样一个需要思想政治、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综合能力的专业岗位。
图 | 辅导员需要多方综合能力
数量庞大的大学生充斥着各种不确定因素,刷屏网络的“脆皮大学生”,好笑之后,是辅导员需要处理的一件件突发事件。而这落在缺乏学生工作经验的青椒上,就是一颗不定时炸弹。
“我愿做好”
自青年教师担任辅导员的规定出台后,关于具体实施的讨论就一直层出不穷。
在西北工业大学医学研究院副院长于兆良看来,担任辅导员已经成为青年教师的责任和必须负起的时代担当,而问题的关键就在于高校如何有效发挥青年教师的作用。
体系化培训是上任前的必须,要围绕青年教师制定切实可行的辅导员年度培训计划,补齐能力短板。
西北工业大学就曾安排有经验的辅导员在基本工作方法、典型案例处置、谈心谈话技巧、时间管理等方面为青年教师提供指导。
而在最为压迫青椒的辅导员工作量上,其实《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已经明确“兼职辅导员工作量按专职辅导员工作量的三分之一核定”。合肥工业大学还在此基础上增发每月1000元的绩效津贴,并且经考核称职的,当年免科研/教研工作量,教学工作量减免50%。
图|合肥工业大学兼职辅导员说明
合肥工业大学恰当的考核和评价机制,正是推动着青年教师从“要我做好”到“我愿做好”的动力。
一些高校也在尝试将考核结果与聘期考核、岗位聘任、评奖推优、个人晋升等有效关联。上海理工大学就在2022年发布的管理办法中提到,“学校将担任兼职辅导员作为青年教师岗位考核内容之一,兼职辅导员任职期满且考核 的,在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中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图 | 上海理工大学兼职辅导员待遇
种种政策之外,辅导员工作的好与坏,归根结底,仍关乎不同青椒的个人选择。正如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的2名青年教师,因为从事辅导员工作加深着对学生的理解,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立项中,获得青年基金立项。
也许只有青椒真正认同辅导员的角色,才是摆脱焦虑的最优解。毕竟在桃李满天下的获得感面前,工作中遇到的麻烦、生过的气,都会烟消云散。
图 | 辅导员工作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