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打破40、45分钟一堂课!多地中小学探索长短课改革,具体效果如何? 央广网北京12月13日消息(总台记者钱成李佳赵聪聪)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
原标题:打破“40、45分钟一堂课”!多地中小学探索“长短课”改革,具体效果如何?
央广网北京12月13日消息(总台记者钱成李佳赵聪聪)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报道,一节课有多长?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这是固定的,小学阶段每节课40分钟,中学阶段45分钟。然而,这样的惯例在部分中小学已经被打破。一节课,短的15分钟,长的90分钟,其中,短课时多用于英语、书法等需要高频“输入”的课程,长课时则多用于需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课程,这样的课程设置未来或将在更大范围推广。
日前,多地教育主管部门印发义务教育学校课程建设指导意见,明确学校在保证每周课程总时长不变的情况下,用足国家方案、省级实施办法留给学校的排课空间,自主确定各科目周课时数、自主确定每节课的具体时长,灵活开设长短课、大小课。不囿于我们的固有印象,现在的课堂是怎样的呢?
统一的上下课铃、整齐的课间操、一起放学走出学校……这是很多人对于中小学的共同记忆,但在重庆谢家湾学校,学校的作息安排和课堂设置已经有了不小的变化。谢家湾教育集团党委副书记罗凤告诉中国之声,学校根据不同学科、课型的特点,不同年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积极探索“长短课—跨学科—走班制”的形式,不断优化课程实施。
罗凤说:“比如体育,40分钟的课就不太合适,体育要先热身,做准备活动。像美术课,孩子们可能要先准备,要调颜色,最后要洗笔等,一节课只有40分钟的话,可能一个作品都没有办法很好地完成。像英语,以短课为主,尽量每天都有一节英语课,时间不会太长,这样孩子们就有了一个很好的学习英语、练习口语的环境和氛围。”
罗凤表示,长短课模式符合学生发展需求、学科讲授规律以及未来学习样态,但落实过程并不容易,需要学校改变管理思路、科学合理安排课程以及师生之间相互磨合。
“各学科组的老师基于学科特质、教育教学规律,在充分表达意愿的基础之上,形成了长短课相结合的课时设置模式。其实排课就是一个很大的困难,不像以往40分钟的课时,机器可以一下子排出来,长短课就需要手动排课。不管是排课也好,老师的交接也好,都会带来一些新变化。”罗凤说。
以课间休息为例,以往都是在下课之后统一休息,而在重庆谢家湾学校,课间的休息包含在了部分课时之内,老师会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以及当天学生的状态来灵活调整。
罗凤进一步解释道:“随着长短课的实施,学校取消了上下课铃声。我们的课间休息,也不是全校统一的课间休息。比如一节50分钟或者60分钟的课,我们就规定必须有10分钟带到户外进行课间休息,但是具体是哪10分钟休息,不是全校统一规定,而是老师根据孩子们的年龄段特点、学科特点、孩子们的上课状态来决定。”
杭州市钱江外国语实验学校也正尝试在小学低中阶段进行30分钟短课与60分钟长课相结合的课表编排模式,涵盖语文、数学、科学、艺术、体育与健康、劳动等课程。校长赵骎告诉记者,这样的变化也得到了家长的支持。
赵骎讲述:“首先,像小学低阶段,从幼儿园刚上来的时候,家长都会担心幼小衔接和孩子的专注力。有一些基于课本的知识,30分钟能完成,没有一下子跟初中生一样要求40分钟听课,有个过渡。第二,现在的家长也非常重视孩子的核心素养。比如科学探究、戏剧表达或者体育、乐器的技能,如果是40分钟,刚刚学得有点入门了,马上就没有了,他们觉得60分钟的课程对于一个学生长时间学习一门技能是很有好处的,所以家长很支持。”
杭州市崇文世纪城实验学校校长谭鹏飞将长短课的设置称为“时间重构”,旨在通过灵活高效的时间安排,在不增加周教学时间总量的前提下优化时间设置,形成“模块化、弹性化、个性化”的时间布局。
谭鹏飞表示:“所谓的模块化,就是我们以30分钟为一个模块,根据学习需要,做一些设置。弹性化是指根据学生喜好设置一些课程和活动,比如艺术节有五天,阅读节有三天。个性化是针对一些有特殊需求的孩子设置一些个性定制课程。比如我们有创新研究室等,在实施个性化学习的时候,大家会去发现或者了解孩子的需求,会指定老师一对一跟进辅导。”
罗凤认为,相较以往的被动管理,长短课的实施能让学生更早学会自我管理。
罗凤说:“我们刘希娅校长经常说一句话,‘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最好的管理是自我管理’。老师们要跟孩子们共同商量,什么时候上洗手间最好,包括课间休息,别的班在上课,我用什么方式休息才能够不打扰他人。其实这些对孩子们素养提高、习惯养成,都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推动作用。”
赵骎表示,下一步学校将在部分一小时的长课上进行一些跨学科教学的尝试。
赵骎说:“比如一些基于劳动教育的美育跟劳动教育的整合,一些基于数学跟科学整合的探究,基本上下学期就可以实施。我们希望在一个小时的长课过程中,能够让孩子更多的感受到跨学科的魅力,在做事中去做事情,在真正解决问题中去解决问题。”
对此,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陈殿兵认为,课程改革方案鼓励学校探索长短课、大小课,导向十分正确。但目前中小学校大范围推进长短课程还面临挑战,一是教师的理念尚未彻底转变;二是一线教师设计、开发长短课程的能力还有待提升。陈殿兵建议,在各类检查、评比时,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减少对课程数量、时长设置的刚性规定,让学校在时间设置方面有更大的自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