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青岛农业大学高欣峰:农民培育要从新三农问题出发 2022年12月28日至29日,阳和方起,生生不息GET+T2022教育科技大会在黄山顺利举办。在28日下午的
原标题:青岛农业大学高欣峰:农民培育要从“新三农问题”出发
2022年12月28日至29日,“阳和方起,生生不息”GET+T2022教育科技大会在黄山顺利举办。在28日下午的农业分论坛上,青岛农业大学副教授高欣峰发表了主题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与对策》的演讲。
高欣峰表示,做农民培训的内容设计时,要有一个顶层的规划,同时必须契合农民的实际需求,通过大量的调研去分类分层,然后个性化地操作,进而定制内容。
以下为演讲实录,略有删减:
我目前做的研究和实践偏向教育和科技,以及三农相关的一些研究和实践。今天分享的主题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与对策》。接下来我从新三农问题——农民培育对象、农民培育内容、谁来实施教育和培育方式来展开讨论。
首先是农民培育。农村的建设在每个发展的时间段都有大量的人在做,比如最著名的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有很多有志之士开展乡村建设运动,比如梁漱溟先生在山东,还有一大批北大清华教授学者的博士下乡运动,在河北定县开展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他们在当地上课,农产品展览,帮助农民去改良。前期他们在做农民培育的时候也遇到了很多问题,起初他们带农民们去识字,但是很多农民都不感兴趣,经过调研,农民反映说解决不了饿肚子的问题。
当时三农面临的问题是“愚、穷、弱、私”。所以他们开展了对应的教育,针对“愚”这个问题,开展了文艺教育,针对“穷”这个问题,反映的是农民生产力的问题,所以开展了生计教育。“弱”的问题,弱在这里指的是体质弱,是健康类的问题,所以开展了卫生教育。“私”是缺少团结,所以开展公民教育。从这里从问题出发,再去做相关的农民培育的时候,做乡村建设的问题就理顺了很多。
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三农问题,现阶段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农村空心化、农业边缘化和农民老龄化。当前,农村空心化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现在所谓的美丽乡村建设就是一个“皇帝的新装”。关于农村空心化的问题,原因有很多,一部分是人口的单向流动,有些是个体家庭的发展,还有的是政府的规划,当然也有城市的工业化。关于农业边缘化,有句老话说“谷贱伤民”,原先小时候能看到的梯田,现在全都荒芜了,因为没有路,所有的种地、收成都是靠肩扛扁担,当农民的年龄越来越大,付出和收获不成比例的时候,大家会把它荒废了。在农村耕耘一个季度或者一年,都不如在城市里干上了一个月或者是十天,很多人都逃离了农村,目前农业的边缘化非常严重。关于农村的老龄化,费孝通先生笔下的差序格局,权力结构都在悄然的发生变化。
从这三个核心的问题出发,去思考农民培育的对象是谁。政府开展农民培育,整个主要的对象是新型职业农民,他们是以农业为职业,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并达到相当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城乡融合背景下培育对象也发生了转变,从以前的以耕养读到现在的以读养耕。
从培育的内容来讲,问题归究出发点。我们所培育的内容到底是不是农民所需要的?所以在做农民培训的时候一定要前期做好充分的调研。比如之前去给一个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班做培训,很多人围上来问,可不可以讲一些农产品的直播带货?要怎么去直播带货?从交流中会发现,培训的内容如果农民不感兴趣,就解决不了实际的需求。所以做农民培训的内容设计时,要有一个顶层的规划,同时必须契合农民的实际需求,通过大量的调研去分类分层,然后个性化地操作,进而定制内容。
农民的职业需求跟其他的职业差别非常大,它更加多样化,水平差异也非常大,我们每次做培训的时候就会发现很多参加培训人几乎对所讲的内容并不了解,但有些人已经是这个领域的高手了。再就是培育的主体,培育的主体是谁来实施培训,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谁来提供可持续的培育服务。只有可持续、不断跟踪,才能不断地了解农民需求的变化,根据需求来定制内容、改变模式。如果我们只是高高在上的去看待农村,那么我们肯定不了解农民真实的需求。
最后借用一下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我们要避免学上得越多,离社会越远,我们更不能以拯救的姿态走向农村,而要脚踏实地向农民学习,挖掘乡村之美的同时,发现乡村发展的问题,并提出可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