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在孩子养育上积极作为,这样的80、90后家长也有思维局限? 父母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80后、90后父母深谙此道,他
原标题: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在孩子养育上积极作为,这样的80、90后家长也有思维局限?
父母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80后、90后父母深谙此道,他们善于接受各种新的教育理念,也愿意和孩子一起成长。
即便如此,在一些教育专家和学校老师看来,在孩子教育上积极作为的80、90两代家长,依然存在思维局限,这种局限有时候会让他们变成“最难伺候的家长”。
上海平和双语学校校长万玮曾提出,70后家长是不够自信的,他们他们出生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但又赶上了时代的红利,所以主要表现在:即使成为了社会精英,但内心总有不安,对物质很看重;价值观分裂,经常会有一些自相矛盾的诉求。80后,正好朝着自信又有底气的年代过渡,90后则自信更甚。
但自信的80、90后家长,在一些老师的眼中,却也是“最难伺候”的,因为他们看起来懂得很多,对孩子的教育有着强烈和明确的诉求,但有时又显得摇摆不定,容易和老师的教育方法产生冲突。
比如,他们抱怨老师布置的作业里“死板”的训练太多,不利于孩子的思维和创造力培养;他们有时候也抱怨老师看起来过于严厉……
这些越是看起来懂教育的家长,其实更容易陷入“思维局限”,在面对孩子的教育时,更容易变得盲目。
这种思维局限到底是怎么来的?在成都市实验小学课程中心主任白雪看来,其实这恰恰是属于80、90后家长们非常典型的时代特点——尴尬且自我矛盾。
80、90后整个成长周期,是经历着特殊变化的。
一是和我们的时代发展有关,从小时候的集体主义,随着社会发展,历经了全球化进程,在思想上更为独立,开始从互依型自我过渡到独立性自我。因此,我们好像很有自己的观点,但其实不是;努力装作很特别,但实际上,却又是“集体无意识”的。
并且,很多80后的婚恋观,其实是不婚主义或离婚群体的主力军,普遍有着更低的道德负担和更高的自主意识,所以在面对孩子的教育时,出现了很多有意思的新教育方式。比如现在非常流行的“反向育儿”。
近日,就有一位黑龙江的妈妈分享了一段这样的视频。画面中,三岁的女儿执意要在0度左右的天气穿着轻薄的裙子出门,在妈妈劝告无效后,妈妈便不再阻拦,让女儿出门并跟在身后不断询问“冷不冷”。
家长模仿孩子的做法,在孩子面前学着他们的耍赖皮、闹情绪、坏习惯,“走孩子的路,让孩子无路可走”。
二是和我们的成长环境有关。80、90后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时代标签,那就是“独生子女”。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小皇上”“小公主”,在集所有宠爱及厚望于一身的家庭成长环境之下,是被精细抚养长大,看似非常有原则,但实际上却总是在妥协,面对各种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很丰满,但真正实践起来却很骨感。
比如,有的孩子比较内向,老师建议家长要注意多引导和鼓励孩子社交。但是家长认为,“内向”并不是什么缺点,不愿意“强迫”孩子社交。而且当今社会,社恐的人那么多,照样生活得好好的。但成年人说自己社恐大多是自嘲,是不愿意无效社交。对孩子而言,社交能力是一种社会能力,在低年级阶段,一定程度上影响学习能力。有的孩子进入小学,学习不好不是学习能力的问题,而是社交的问题。
虽然80后是作为新中国最有文化的一代,但不得不承认,有知识并不等于有教育资本。可以说,我们在尝试努力跳出老一代人的教育观,但却又有着属于自己这个时代的“思维局限”。
当提到“思维局限”的时候,很多家长又会陷入新的一轮焦虑和纠结:“我是不是陷入了思维局限?思维上的局限是否会限制孩子的成长?我是不是已经陷入思维局限当中,成为了孩子最讨厌的‘自以为是’的父母?”
80、90后家长面临着孩子的教育时,始终害怕犯错,加上社会上各种相互矛盾的育儿观会给家长带来无形的压力,所谓的“社会标准”之下,很容易产生对比,一旦有所差距,就会感到焦虑和摇摆。
因此,越是看似精英一般的家庭,越是吸收了大量的教育理念和所谓的方法论,却越不敢实践,或者实践起来却变了味儿。最终,家庭教育与孩子的内心感受脱节,成为家长的自嗨。
但是,所谓的“思维局限”并不可怕,当一个“自以为是”的父母,也不一定就会让孩子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在白雪看来,与其说家长面对教育会陷入“思维局限”,不如说,这些“局限”其实来自于家庭对世界的认知、对教育的看法,并以此形成了属于每一个家庭所独有的教育特色。
虽然这些教育特色不一定都是“科学的”,但与其担心是否会因为自己的“思维局限”给孩子造成负面影响,更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家庭的核心教育理念,并自信坚持自己的观点。
在教育当中有一句话,叫“任何人告诉你的都是前置的经验和观点”,换言之,教育流派众多,没有所谓的正确与否,特别是养育孩子更不存在正确的方法,每一个孩子都不是自带说明的机器。自然对于父母来说,多学本身没错,但更要保持独立的认知。
“家长其实也被世俗裹挟,很少照顾自己的内心,所以缺乏足够力量去面对挑战。”白雪建议家长不用为了“思维局限”四个字而忐忑不安、自我怀疑,反而应该找到内心的恐惧,让自己具有拥抱不确定性的能力。
如前所述,家长潜意识会迷信专家、害怕出错,从本质上来说,其实还是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在各大自媒体平台上,80、90后家长易从众的心理,就是网红教育博主们掌握的流量密码。因为这些家长更愿意跟着大部分人都认可的理论去实践。
家长想要跳出思维局限,最重要的,就是要升级自己的思维,用多维角度,去看待自己所接触到的教育信息,从中获取到与自己教育理念一致的观点和方法。
当然,也要用多维的角度去看待孩子。毕竟,这些10后的孩子们,也有着属于他们的时代特征。只有带着批判的眼光,多维度看待教育和孩子,才能直击教育的本质。
其次是放下焦虑,降低欲望和期待。当教育焦虑产生,通常是因为家长想要的太多,希望孩子的每一步成长都能按部就班。“即使这样做错了,又能怎么样?孩子是否就不会健康成长?”如果把孩子的成长放到长久的时空去看,其实很多时候,就会发现,当初的焦虑显得有些多虑了。
在《教师的5重境界》中,提到了“负数”教育:许多时候,我们操之过急,求胜心切,结果适得其反,不但未能收到成效,反而带来严重后果。在不能做到“正数”教育的情况下,宁愿无效,也不能起到反作用。
实际上,如果从内心开始接受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会发现孩子总是会自我纠正、向阳而生的。
当然,更重要又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则是“沟通”。“沟通是为了保持沟通,不在此刻,而在于未来要面对的所有时刻。”白雪老师提到。
作为家长,每天陪伴着自己的孩子,是应该最懂孩子的人,而老师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虽然这些经验属于前置经验,但家校的充分沟通,才能不断互相修正面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不被思维局限所禁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