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教育部: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待遇,防止和纠正就业歧视 5月24日,教育部举行教育这十年1+1系列第三场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改
原标题:教育部: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待遇,防止和纠正就业歧视
5月24日,教育部举行“教育这十年”“1+1”系列第三场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其中在谈及职业教育未来发展时,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陈子季表示,接下来要加快建立“职教高考”制度,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待遇,防止和纠正就业歧视。
陈子季表示,经过十年的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下一步,教育部将以贯彻落实新职业教育法为契机,努力实现职业教育自立自强、吸引力增强,还有发展环境更好。
回顾过去十年,陈子季提到,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始终把构建完整体系作为核心任务和逻辑主线,不断创新制度设计、加大政策供给,努力把职业教育建设成为一种对经济社会和个体发展具有特定功能的教育,一种有着广泛需求基础的教育,一种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类型教育。
据发布会介绍,2021年高职学校招生557万人,相当于十年前的1.8倍;中职学校(不含技工学校)招生489万人,中高职学校每年培养1000万左右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全国职业学校专任教师规模从2012年的111万人,增加到2021年的129万人,增幅达到17%。从年龄结构看,中职学校50岁以下的专任教师占比将近80%,高职院校此项占比达到83%,中青年正成为职教教师队伍骨干力量。从“双师型”教师在专业课教师中的占比来看,中职和高职均超过55%,达到了占比过半的要求。
另外,从学历结构看,中职学校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占比达到94%,高职学校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占比达到99%,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专任教师占比达到41%。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表示,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长期以来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学历偏低的情况已经得到了有效解决。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取得全国4500余所职业学校支持中小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实践和职业启蒙教育,辐射中小学近11万所,参与人次超过1500万。
建立产教融合政策执行落地情况的监测机制
陈子季介绍,实现职业教育自立自强,主要是要提高自身质量,教育部将从办学模式、培养模式、学习环境、条件保障四个方面努力。
在办学模式上,要更加深化校企合作,落实职教法对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政策导向,落实“金融+财政+土地”组合式激励政策,建立产教融合政策执行落地情况的监测机制,充分调动企业和学校的积极性,大胆探索混合所有制,形成校企共生、协同育人的新局面。
在培养模式上,主要是要坚持深化教师、教材和教法的改革,今年将开展职业教育教师队伍能力提升行动;在学习环境上,要坚持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
在条件保障上,要坚持加大投入力度,扎实推进中职、高职办学条件达标工程,进一步落实生均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的要求,加大政府主导的各级财政投入,建立与办学规模、培养成本、办学质量等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建立健全政府、行业企业及社会力量多元投入机制,加快改善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
加快建立“职教高考”制度
陈子季表示,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方面,重中之重还是要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加快建立“职教高考”制度,深化“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通过扩大职业本科、应用型本科在“职教高考”中的招生计划,使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升学方面与普通学校的学生享有平等的机会。
在中职方面,主要是在“多”字上下功夫,要完善普职协调发展的政策,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多样化发展,使中等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实现基础性转向,为不同禀赋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高中阶段教育。
在高职专科方面,主要是在“优”字上下功夫。做好首轮国家“双高”计划绩效评价和第二轮遴选工作,推动省级“双高”计划建设。加快构建以“双高”计划为引领,区域内高职学校协调发展的格局。
在本科职业教育方面,主要是在“稳”字上下功夫,支持一批优质的专科高职学校独立升格为职业本科学校,支持优质的专科高职学校内产教深度融合、办学特色鲜明、培养质量较高的专业,实施职业本科教育。
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待遇,防止和纠正就业歧视
为让职业教育发展环境更好,陈子季强调,要加快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步伐,要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待遇,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如会同相关部门完善符合技术工人特点的企业工资分配制度,建立企业技术工人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鼓励行业主管部门、群团组织、行业协会、企业及社会各方面力量,以多种方式对高技能技术人才进行特殊奖励,防止和纠正就业歧视,为职业院校毕业生营造公平就业的制度环境,对技术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的领军人才,在住房、安家补贴、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等方面给予特殊的支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