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 这个10后小孩姐,让1000W大人狠狠沉默了 最近米粒妈刷到一个的10后小孩姐,原以为只是小学生整活儿,没想到她一通输出竟然让我汗毛倒竖。 先
原标题: 这个10后小孩姐,让1000W大人狠狠沉默了
最近米粒妈刷到一个的10后小孩姐,原以为只是小学生整活儿,没想到她一通输出竟然让我汗毛倒竖。
先来说说她视频里的观点:
她认为,整个小学只有两个关键词,一是了解规则,二是服从性测试。
有一个题目,问的是铅笔盒里有什么,答案是铅笔,但是她写的是“有我们和客人”。
因为在她的理解里,我们是铅笔盒的主人,橡皮尺子笔都是客人。
当时小孩姐就想不通,明明是自己的答案更有意思,为什么就不行呢?
后来她发现了,考试需要的不是好的答案,而是符合规则的答案。
所以,她总结道:
小学的成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紧盯规则,深刻地理解规则并且熟练运用规则。
接着,她又聊到了“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服从性测试”。
比如说,学校不允许学生跑跳,并且建议课间5分钟除了接水和去厕所之外,尽量不要离开座位。
总之,就是用一系列规则,让你处于约束之中。
原本我会以为,这孩子会对以上种种束缚和制约提出质疑,或者大发牢骚,但是令我意外的是,她的态度竟然出奇的冷静。
她说,“这些规则你可能会不喜欢,或者觉得不合理,但是,它是为了便于管理,也是为了保证安全。”
不用抱怨小学教育会限制自己的发展,泯灭创造力;因为好成绩,只是对你正确掌握规则给予的正反馈,而你的个性和创造力,并不会在这个体系中得到评价。”
小孩姐说,她一年级最难熬,因为不服管;二年级转学,三年级之后就过得越来越轻松愉快了。
因为她彻底想通了,想要取得好成绩,消除抵触情绪是必须的,顺应规则就是赢家,所以得多给自己一些耐心和包容心,多去尝试。
允许自己成绩不好,允许成绩不能一直都好,接受起起落落的状态。
而即便成绩变好了,她也很清醒地意识到,这不过是因为掌握了规则,通过了服从性测试而已,没什么过人之处,自己仍然是个普娃。
最后她说,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不会因为暂时服从了什么而改变,这只是实现我们更大目标的策略而已。
很难相信,一个小学生竟然用寥寥数语,几乎点破了社会和人生运行逻辑。
是啊,何止是小学阶段,人这一辈子,不都是游离在规则和本能的缝隙里吗?
种种身不由己,也不过都是因为,需要在规则框架之下,尽力做出利益最大化的选择而已。
能把这些事情想得这么透彻,且逻辑清晰地准确表达出来,我想,很多成年人都很难做到。
评论区大多也和我一样震惊体,感叹这个孩子实在不一般,活得太通透,思维和表达能力都太炸裂了,甚至有人说她是AI,文案是大人写的。
所以,米粒妈怀着好奇和崇敬的心,点开了希小孩姐的主页,看了不少视频,发现她和她的家庭,确实非比寻常。
小孩姐从2022年开始发视频,开始和其他小学生没什么区别,大多是变装、演小剧场,发发中二的疯。
后来她输出观点,锋芒渐起,俯首即是小金句:
“公不公平很可能只是一个偶然,成长不是懂道理,而是经历过。”
“如何建立愉快的亲子关系,答案是期待足够低。”
“我们生而圆满,不输谪仙。”
“那些只会说你要努力的人,其实是没有目标没有方法的,用一个笼统的努力,去掩饰心中的惶恐和焦虑。”
不得不说,思辨能力确实超越一般小学生一大截。
一开始,米粒妈觉得这种开窍早的孩子都是神童。
但看了她妈妈的教育方式后,我发现小孩姐纵然是有点子天赋在身上的,家庭教育也功不可没。
妈妈怀她的时候,有唐氏儿的风险,所以对她的期待直接降到谷底,只要健康就谢天谢地。
可能是这一劫让妈妈彻底想通了,女儿平安降生后,妈妈的管教非常宽松,并且一直鼓励女儿建立主体性意识,也就是:不被任何人的要求和标准左右。
对于学习,妈妈也很想得开。
小孩姐没上过早教和幼小衔接,所以入学后立刻被其他“赢在起跑线”上的同学打得措手不及。
重点是妈妈的反应。
她并没有大发雷霆,也没有焦虑,而是硬是从玻璃渣子里找糖,变着法儿地表扬孩子:
数学卷子全是红叉,她说:你这个等号,画得好直啊!
老师觉得一塌糊涂的作文,妈妈不以为意,挑出一句金句大加赞赏。
当然,妈妈也不只是会彩虹屁。
她一直在默默观察女儿,了解了每个老师的评价,然后在三年级做了个大胆的小测试。
她告诉女儿,这段时间可以什么都不用学,想干嘛就干嘛。
结果是小孩姐的语文英语成绩没掉下来太多,但数学暴跌,只考了50分。
这个测试一来让她认清了自己,破灭了小有成绩带来的膨胀感。
二来让妈妈明确了女儿从智商上来讲就是个普娃,但胜在自律性不错,所以读片区普通初中足够了,没必要去私立初中卷。
妈妈知道,女儿是一个观察力、思考力、主体意识都很强的人,那么几乎注定了,她同时也是一个高敏感的孩子。
这样的孩子,比一般的娃更需要自由宽松的环境,被充分地接纳和尊重,才有足够的空间释放丰富的情绪和感受。
相比于管理更加严格的私立初中,她更适合呆在中等偏上、风气宽松的普通初中。
我觉得,小孩姐惊人的思考和表达能力,一半来源于天赋,一半则得益于自由包容的土壤,二者缺一不可。
很多网友羡慕她的父母太幸运,能拥有一个神童,但父母的智慧和胸怀,何尝不是她的幸运?
要知道,有太多资质极佳、却大未必佳的孩子,正是毁于家长的短视和无知。
米粒妈写公众号这么多年,观察到的一个规律是:
天赋是极其珍贵,也极其脆弱的。
还记得曾经中国年纪最小的本科生张炘炀吗?
他10岁考上大学,6年内又考上了博士,可以说是天才儿童,开局就是王炸。
可是如今,年近30的他却泯然众人,养活自己都成问题,一顿饭只吃10块钱,活脱脱一出 的陨落的悲剧。
但这并非命运的偶然,张炘炀父母的控制欲,一步步把孩子带到了今天的境地。
张炘炀的父亲发现孩子天资非凡之后,就开始琢磨怎么把儿子打造成一个“传奇”。
为了抢到“中国最小大学生”的头衔,他让儿子频繁跳级,并且不顾老师的建议和孩子的意愿,非要缩短学制,同时放弃了出国接受科学训练的机会。
父亲的专制驯化让张炘炀越来越不耐烦,越来越叛逆,以至于进入大学之后,父亲说话他都捂着耳朵不想听。
一次活动中,父亲夸夸其谈教育经,但张炘炀不以为然,直接怼道:
“只能祈祷不要有地质灾害,不然就成楼倒倒、楼脆脆了。”
意在讽刺父亲所谓的成功教育,其实外强中干,不堪一击。
矛盾随着张炘炀的长大不断激化,读研期间,张炘炀因为基础不牢跟不上课程,巨大的压力被引爆了,他沉迷网络,不写论文,频频挂科。
他焦虑到满嘴起泡,想过自杀,并威胁父母不在北京买房就不参加答辩。
神童就是神童,零几年就告诉父母要在北京买房,可惜父母根本不听他的,而是租了个房子糊弄过去了。
之后,北京的房价便开始飙升,估计他父母当时肯定后悔得拍大腿了吧。
工作之后,他与父母之间的拉扯达到了巅峰。
2022年张炘炀决定辞去5000块月薪的大学教职,自己做点事情,却再次遭到父母强烈反对。
但这一次他没有妥协,而是毅然辞了职,目前在上海租房,靠接散活儿为生,没钱了就找父母要。
“他们欠我一套北京的房子,所以我跟他们要钱,只要在1000万额度内都是合理的。”
就这样,赢在起跑线上的张炘炀,以一种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方式,退出了比赛。
虽然选择怎样的生活是个人自由,旁人无权置喙,但是他原本可以拥有更美好的前途,更体面的生活,如今这样,总是让人感到可惜可叹。
归根结底,都是因为他的父母相信儿子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却不相信他是这个家里最聪明的人。
执着地把自己的愿景和期待加诸于孩子身上,结果却弄巧成拙,吃了傲慢的苦头。
天才尚且需要包容的环境,更别说普通孩子。
心理学上有一个“鱼缸效应”。
同样的鱼儿,在鱼缸只能长到几寸长,但在池塘里却能长到十几厘米。
孩子也是如此。
被圈养在一方书桌前、监禁在家长目之所及范围里的孩子,是不可能最大限度发挥出潜能的,甚至会在小小的鱼缸里逐渐萎缩,失去生命力。
相反,闲暇孕育奇思妙想,试错滋生创造力。
正如文章开头的小孩姐,或许她并不是成绩最好的,但是她对自己和未来,拥有极大的热情和掌控感:
能一边对世界抱有清醒的认知,一边仍能保持旺盛的探索欲,这是比高分和名校更可贵的。
有智慧的家长,不会用一只小小的鱼缸禁锢孩子,而是会不遗余力地帮助孩子“破缸”,拆掉思维里的墙,勇敢地去解锁人生密码。
你的胸怀有多大,格局有多宽阔,孩子的试错空间就有多大,成功的概率就有多大。
有句话说得好,蛟龙给以鱼缸,则困于浅水;大鹏投以蓝天,则展翅翱翔。
或许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遗产,就是茁壮扎实的根基,和无拘无束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