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残雪受访回应成为夺诺奖热门作家:获奖可能性很小,这是我自己的判断 谁会是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自莫言于2012年获诺奖后,
原标题:残雪受访回应成为夺诺奖热门作家:获奖可能性很小,这是我自己的判断
谁会是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自莫言于2012年获诺奖后,这是中国文坛内外始终在关注的话题。
在2022年的社交媒体上,残雪、余华、阎连科等作家被视为夺奖的热门人物。
其中,作家残雪再度被广泛讨论。2019年,她出现在 网站的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榜单上,与戏称“万年陪跑”的村上春树并列。彼时,“中国女作家残雪是谁”的词条成为热议话题,引起了不少关注。
残雪,本名邓小华,湖南耒阳人,在上世纪80年代就以《黄泥街》《山上的小屋》等小说而闻名,被誉为先锋派文学的代表人物。瑞典学院院士马悦然称她为“中国的卡夫卡”。由于作品在日本大量翻译,其亦在日本享有很高的声誉,2009年《残雪研究》期刊在日本东京创刊。她也是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邓晓芒的妹妹。
时隔三年,一向低调的残雪,再次因诺奖被媒体聚焦,她有何种感受?10月5日,残雪接受了其作品的责任编辑陈小真的专访。
据陈小真提供的残雪访谈记录,对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残雪直言,“可能性很小,这是我自己的判断”。
【1】数次成为夺诺奖热门作家,这次不意外,上次有点意外
再次因诺奖被聚焦,残雪并不意外。
“这一次我倒不觉得有什么意外,上一次有点意外,因为我消息很闭塞。”她说。
据此前报道,近年来,残雪从北京搬到云南西双版纳,继续生活和写作。30多年一直执行着严谨的生活作息——七点钟准时起床,九点钟开始阅读和写作一个半小时。下午两点钟开始阅读和写作,也是一个半小时,这期间她写的是哲学书。锻炼以及晚餐后,她进入一个小时的小说创作时间,之后是英语学习时间。
对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残雪直言,“可能性很小,这是我自己的判断”
自1985年首次发表小说以来,残雪至今已有七百万字作品,多次在国际上斩获重要文学奖项。她分析,自己的文学是有哲学底子的,“我的哲学世界观、文学世界观都是一致的,主张一种东西方文化的大融合,这是我 的理念。”
“我的观念就是物质的崛起。”残雪称,她的处女作《黄泥街》,是从物质入手的。
“《黄泥街》里面那种幽默感,它就是看到人间的东西,物质世界的东西。……因为你从物质入手,就必然要批判现实、世俗的东西。但是后来就越来越纯净了,年纪越老,就越纯净,像一棵老树。”。
残雪认为,文学应该有经典性,真正的有底蕴的作家,应该是用最简单的材料造出最为复杂的、微妙的那种境界。
“有人提到我作品有翻译腔,其实没有,都非常简单的语言,也不搞什么句子倒置,不打标点,这些花哨的东西我一律没有。”
主流观点认为,残雪是当代中国女性主义意识最为尖锐的作家,以她冷僻的女性气质与怪异尖锐的感觉方式,不仅与此前的中国女性的写作决别,而且与同时代的男性作家分庭抗礼。她的作品不仅写出了人类生存的悲剧,而且写出了人的某种本质性的丑陋特点。
当深入阅读残雪的一些作品时,我们可以找到一种涌动的生命力,仿佛从一个源泉中不断喷涌而出。
她在《黄泥街》的序言里说:“在事无巨细的庸常现实之下,时刻涌动着生命的洪流。”
【2】小学失学、哲学家哥哥、数年的底层生活经历
残雪小学毕业后便失学,此后经历了数年底层生活。在她的作品中有很多小人物,比如清洁工、赤脚医生、店员、煤炭工。
她坦言,“首先我自己本身把自己看成一个底层的人,因为我也在底层搞了十几年,非常熟悉他们,他们的语言,他们的生活态度。”
资料显示,1970年,经街道办事处安排,残雪做过铣工、装配工、赤脚医生等与文学无关的工作,生孩子后又去当过代课老师。因为未能正式工作,决心自学缝纫,和丈夫一起成为个体裁缝,为期5年。
通过业余文学创作,她成为了一名作家。
17岁在工厂上班时,她读完了《资本论》。1985年,她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残雪的父亲邓钧洪曾任《新湖南报》(今《湖南日报》)社长。她的母亲也在报社工作。
残雪从小由外婆带大,她的外婆是一个沾满了楚地巫风习性的人物。神秘的童年经验一直追随着残雪,成了她长大后无法抹去的童年记忆,她说:“几次跟随外婆在天井里赶鬼的经验烙在了她的‘灵魂’上。”特殊的成长经历,使残雪沾染了楚巫文化的神秘因子,楚巫文化逐渐内化为她一种独特的精神气质。
她和哥哥从小爱好哲学,哥哥成了哲学教授,而她用文学来进行思想实验,进行哲学思考。
她曾说,“我跟他还是不同,他是比较冷静的气质,我可能更加现代一些,是容易冲动的气质……十几岁时候,有几年看过哲学书,后来很快就被文学吸引过去了,觉得文学更能够吸引我。因为我看过的这些文学就是哲学,它只不过是以另外一种方式,就是我现在说的这种方式——以物质的方式来表达精神的东西,一种情感的精神,其实和哲学就是一回事。”
文学上对她影响最大的作家有很多,主要是西方和俄罗斯文学家。其称,中国作家只有曹雪芹、鲁迅和萧红对她有影响,她和鲁迅先生的意见相同,主张多读外国书,少看中国书。
她表示,自己每天在电脑上看一下新闻和文学界的消息,国内国外都关注,“到底是个什么形势我都搞得清楚,因为我提倡的是物质生活的崛起,物质就是日常生活,这些东西都是我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