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陈平原:大学排名对于高校的发展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往往都会趋利避害,尽量生产对自己有利的有效数据。这种用数字的衡量方式,会使得大学
原标题:陈平原:大学排名对于高校的发展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往往都会趋利避害,尽量生产对自己有利的有效数据。这种用“数字”的衡量方式,会使得大学的教学、科研等各个领域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损害。
陈平原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竞争,有竞争就会有排行。对于如今的各大高校来说,不论是学校排名还是学科排名,都是一件让人既爱又恨的事情。
它在某些方面虽然能够刺激学校发展,但是却同样存在漏洞和隐患,为高校和学科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前不久,在北京召开的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五届年会暨“重构教育评价体系高峰论坛”上,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陈平原在谈及他眼中大学排名的“是非功过”时,直言“大学排名害惨了教学,也害惨了人文学”,学者不该做“深宫怨妇”,而应当积极介入排名规则、标准的制定中。
大学排名的是非功过
《中国科学报》:作为一名大学教授,在您看来,大学排名对于高校的发展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陈平原:
早在十年前,我就专门谈到大学排名的问题,那时我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大学排名对于中国大学的发展弊大于利,对于大学排名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也存在质疑。
目前,高校排名只靠数字,而数字是很容易做假的。即便数字不作假,也会有些数字有效,有些数字则无效。
而人往往都会趋利避害,尽量生产对自己有利的有效数据。这种用“数字”的衡量方式,会使得大学的教学、科研等各个领域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损害。
大学校长对排名也是又爱又恨,明知这样的衡量方式有问题,但迫于整个大环境,又不得不参与这样的排名。
可以说,大学排名给当今中国大学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痛苦。
《中国科学报》:您曾经提到过,目前高校中,被大学排名害得最惨的是教学?
陈平原:
大学的使命是教育、培养人才。以曾经的西南联大为例,在其存在期间,西南联大最了不起的地方就在于其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
那时西南联大的研究生人数不到100人,资金的短缺也导致了很多科研实践都难以进行。但正是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下,学校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去,才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
如今,在大学排名的规则下,很多超出数字统计之外的工作会被无效化,教授们也普遍不再愿意把时间投入到学生身上。
特别是大量本科生的教育资源,被投向了那些如肥皂泡般五光十色的幻境中。这使得近20年来,中国大学固然在飞速发展,但却充满了内忧外患。
在排名的影响下,大学的个性也都逐渐被消灭和同化,很多大学都在举全校之力做同一件事情。
而在我看来,再伟大的事情也不可举全校之力,这等于把大学的教育功能彻底废掉了。
被害惨了的人文学
《中国科学报》:您提到被大学排名害惨了的不只是教学,很多学科也深受其害。那么您觉得最深受其害的是什么学科?
陈平原:
我在很多篇文章中提到过,大学排名对于大学和院系都会产生影响,但最不能够忍受的是人文学科,损害最严重的也是人文学科。
这是因为自然科学成果的评定和社会科学成果的评定,虽然标准不一,也受到很多人的诟病,但是相对来说还算是“靠谱”。
然而,这种标准在人文学上就很不“靠谱”,人文学里的特异性、精神性以及思想性最容易在排名中被抹煞。
在社会更喜欢用数字和金钱等看得见、摸得着的指标衡量学科价值的今天,人文学科显得更加脆弱,也更易受伤害。
我们看到很多高校都想要成立或合并医学院,因为其投入和产出明显,对学校排名也有着显著的帮助。但却很少有学校想扩展或增强文学院,因为它的“效果”不明显。
《中国科学报》:作为一名中文系的教授,您认为人文学为何在大学排名中会受到这么大的影响?
陈平原:
其实仔细分析,不难发现,每个大学的评价体系里都存在一个共性问题,即只要是数字化的评价,就容易出问题。
在排名和评价中,用与衡量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相同的标准来衡量人文学,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社会上喜欢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所以在这样的状态下,整个社会就有“重工轻文”的倾向,在大学里一旦排名,就必须有数字,但是思想是看不出数字的,更不能够用数字加以衡量。
人文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不同,好的剧作家、文学家和好的史学家做学问,一个人、一个脑袋就够了,不一定非要组建一支团队。
这个特点在越优秀的人文学家身上,表现得越明显,他们往往是特立独行的。
在北大,我就认识很多这样的人文学者,他们不要课题,只凭良心、凭学问、凭大脑,一直前行并不断有成果产出。
而且这些成果比同学科中,那些手握很多经费的人花费三两年就出产的成果要好得多。
因此可以说,当前用课题项目、重大资金、庞大团队等数字做衡量标准的评价体系,对自然科学会有损害,对人文科学的损害尤其明显。
积极介入,不做“深宫怨妇”
《中国科学报》:既然人文学在大学排名中处于如此弱势的地位,我们该如何做才能够保护人文学,扭转这样的局面呢?
陈平原:
当前,对于人文学者来说,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让人们意识到人文学的重要性,让大家看到这个似乎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科,在社会生活和国家发展中起着怎样重要的作用。
自19世纪后期开始,随着自然科学的壮大,人文学被逐渐边缘化。因此,人文学更需要相关学者站起来,捍卫自身位置。而不是做“深宫怨妇”状,只知道批评和抱怨人文学不被重视。
我们需要大声地说出人文学的好处,说出人文学在人类文明、国家建设、文化传播与传承等方面的意义是什么。
《中国科学报》:除此之外,针对当前学科排名的现状,我们还能够采取哪些方法,保护人文学不被排名损害?
陈平原:
我们还要抓住一些机会,积极参与到评价体系的制定和改革的过程中。
既然当前的评价体系、指标不完全适用于人文学科,那么在包括评价标准、操作流程、指标、权重的设计等各个方面,我们更应该积极地提出完整建议。
事实上,对于一级学科的评估和排名,很多人刚开始时并不满意,但是在专业领域内的人士积极参加制定工作,并不断征求专家意见后,最终确定了哪些东西要、哪些东西不要,以及不同内容之间的权重如何等,才使得一级学科的评估有了很好的改观。
如今的大学排名也是如此,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应该多倾听一线工作者和学者的声音,采纳他们的建议,而不是以社会和政府等利益群体作为导向。
同时,专业的研究者们除了批评排名之外,更要共同参与到逐渐完善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努力让中国产生一两个比较可信的评价体系或排名,这才对得起今天迅速发展的中国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