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陈宝生: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贫困儿童教育工作成效明显秉持这一宗旨和理念,我国先后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贫困儿童教育工作成效明显
原标题:陈宝生: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贫困儿童教育工作成效明显秉持这一宗旨和理念,我国先后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贫困儿童教育工作成效明显,也得到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组织的肯定。
一是加大资源倾斜力度,大力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启动实施我国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史上财政投资最大的单项工程,全面改善近22万所农村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中央财政累计投入专项资金1620亿元,带动地方投入3000多亿元,832个贫困县已提前完成建设任务。连续实施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重点支持中西部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提高入园率,2017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79.6%,更多贫困地区儿童有了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
二是优先加强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农村的教师队伍。面向中西部地区实施教师特设岗位计划,2012年以来累计招聘35.5万名教师,覆盖中西部3万多所农村学校,为贫困地区输送高素质教师。全国28个省份实施地方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每年吸引4.1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
三是实施大规模营养干预计划,努力改善贫困地区学生营养状况。专门制定《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2014—2020年)》,对儿童健康、营养和教育进行全过程保障与干预。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全国1596个县、14万所农村学校、3700多万学生,学生营养健康状况显著改善,身体素质明显提升。
四是重点关注家庭贫困学生,实现资助政策全覆盖。学前教育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生活费,普通高中免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中等职业教育免除所有农村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在此基础上,设立高中阶段国家助学金、高等教育国家奖助学金和助学贷款,构建了覆盖全学段的资助政策体系,解除家庭贫困学生后顾之忧。
五是大幅提高贫困地区学生入学机会,拓宽成长成才空间。实施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年度招生规模从1万人逐年增至现在的10.38万人,年均增长57%,初步形成了保障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
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幅员辽阔,东中西部、城市和农村差距还比较大,虽然政府和社会付出了很多努力,很多贫困地区儿童教育发展水平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教育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给每一个处境不利的儿童更多的关心关爱,让他们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还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
继续把贫困儿童教育工作摆在优先发展位置“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儿童是家庭幸福所系、国家希望所在。要继续把贫困儿童教育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继续加大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力度,加快建立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通过发展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一是继续坚持兜住底线,保障每一个贫困地区儿童都有学上。不断提高各级各类教育普及程度,给贫困地区儿童提供更便利、更多样、更高层次的教育机会。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完善乡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努力实现幼有所育。大力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科学布局学校,完善控辍保学机制,让学生不因上学路途远、家庭贫困等而失学。
二是继续坚持保住基本,办好贫困地区每一所学校。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配齐配足仪器设备、图书、文体设施等,让贫困地区儿童和城市的孩子享有同等学习环境。大力改善贫困地区学校生活设施,让这些孩子们不仅学得好,还要住得好、吃得好。继续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培养小学“全科教师”和初中一专多能教师,化解贫困地区小规模学校师资不足的问题,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三是继续坚持提高质量,扩大贫困地区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组建教育集团、委托管理、对口帮扶等形式,支持带动农村薄弱学校。加大教师交流力度,鼓励 校长和教师到贫困地区薄弱学校任职任教。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把城市里最好的课程送到贫困地区学校的每一间教室、每一个孩子。
四是继续坚持关注困境儿童,为人人成才创造良好条件。继续实施好特殊教育行动计划,通过送教上门、随班就读、医教结合等方式,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国家城镇化进程加快,一些农村的孩子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对这些留在农村的儿童,要加大对他们学习、健康、心理等支持和保护,给他们更多情感上的关心和关爱。
我国将继续与世界各国在反贫困和儿童早期发展上携手合作、共同努力,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好条件,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创造良好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