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工智能褪去宏大的概念 一所小学的技术重构与创新力量显而易见
摘要: 原标题:当人工智能褪去宏大的概念 一所小学的技术重构与创新力量显而易见 当人工智能褪去宏大的概念,融入到学校的日常教学与管理中时,改变的力
原标题:当人工智能褪去宏大的概念 一所小学的技术重构与创新力量显而易见
当人工智能褪去宏大的概念,融入到学校的日常教学与管理中时,改变的力量显而易见。
武汉市育才小学是一所有着60年办学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学校。9月30日在人大附中西山学校举办的西山国际峰会上,校长关蓓分享了学校在新的技术环境下的重构与创新。
育才小学从人与物两个角度对学校进行重塑。人的改变在于,首先更新教师观念,其次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开发六大板块的校本课程,并与线上课程结合,给学生更宽广的学习空间。物的角度包括,重构学校的教育系统,从生态化到智能化,打造学生的未来学习空间。注重应用平台和资源的建设,学校管理智能化。
环境与系统的重构,一定程度又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关蓓说,学校通过对数据资源的积累和使用,让学生形成一种无界化的学习习惯,给学生带来了实际的改变。
观念的更新是重构的关键
教育领域一直存在两对矛盾,一是传统教育所强调的大规模班级化与要实现的学生个性化学习之间,另一个是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的公平教育与实现跟个人能力相匹配的高质量服务之间。育才小学也同样面临这两大难题,关蓓介绍,学校有83个教学班,4000名学生,300多位老师,规模相当大。
“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如果我们不占领AI人工智能教学的高地,对学校而言,我们会面临很多困难。”关蓓说,两年前学校就在研究人究竟是如何学习的,在大学教科研人员的指导下,学校对脑科学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了涉猎,并开始在学校实践。
关蓓说,学校形态的变化不仅仅是传统教学中课堂教学的变化,还包括学校空间、课程、文化与技术整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个性化的学习知识体系。
育才小学首先从人的观念入手改变,“未来学校的建立非常重要的是要进行新形态的顶层设计。这个顶层设计一定是基于脑科学的研究和人工智能大数据为指导的。”关蓓说,学校首先让老师们都意识到人工智能将成为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一个技术变革。与此同时,全校还确立一个观念,无论技术如何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如何改变知识传递的模式,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不变,教育的本质不变。
观念更新之后,育才小学开始进入大数据的管理模式。关蓓说,学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在致力于数据的积累和收集。学校有自己的云空间,形成一个数字化学习社区,师生可以在里面储存自己的数据,调用别人的数据,分享教与学的所得。
关蓓介绍,学校的云空间资源总数达到4万6千多份资源件,教师上传的资源件达到6万多份。
在这个数字化社区内,育才小学还把学校线下的多维课程与线上课程结合。学校开发了六大板块的校本课程,包括国外老师在线教授的西餐礼仪课程,德国老师的美术课等。
与国内外同行线上线下的课堂教学交流过程中,关蓓思考,能不能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解决学生辅导的难题。“因为我们学生太多了,怎么样让这种教育行为能够适应现在的这种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呢。”
育才小学在课堂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两个方面进行了尝试。育才小学开发了一套四季课程,有些是线上,有些是线下。比如春季养殖课,夏季游泳课,秋季编钟课,冬季的体育课。编钟文化是传统文化,育才小学开发了一套编钟课程,最开始学生在线上进行学习,了解编钟的知识,配合学校编写的教材。线上学习结束后,学生就到编钟博物馆进行体验式学习。
关蓓说,学校开设的这些课程是希望能在学生生命与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过去这座桥梁就是通过传统课堂,但是现在把它丰富,变成了网络教学。
创造无界化的学习环境
育才小学还对学校整个教育系统进行了重构。关蓓介绍,一方面是对硬件环境的重构,另外是对应用平台和资源建设的重构。
除教育云空间,育才小学还搭建了一个智慧与育才的管理平台。学校的后勤、校务、人事等都在这个平台中,还有学生作业、班级圈等等。关蓓介绍,学校所有作业的发布都通过平台。
关蓓说,对学校整个环境的创新改变,指向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实践、数据分析能力,还有自我认知和情感处理能力。
育才小学打造了一个两百平米的未来学习中心。未来学习中心的教室内设计了三面墙都有白板,以保证所有位置的学生都可以清晰看到老师所讲授的内容。教室内的其他设计都以灵活、智慧、可重组的理念进行的。“就是要体现这样的特点,把学生放在中心。”关蓓说,教室内的座椅可以根据需要随意摆放,还设计了很多工作台,供学生合作交流学习所用。教室内所有设备都可以通过一部手机控制。
除此之外,未来学校中心的教室内还有自动录播系统,在这里上的每节课都可以自动录下来,教室里的麦和摄像头可以自动对焦发言的人。一节课的所有的数据都可以被收集和分析。
“我们对这种学习模式的构建,通过对数据资源的积累和使用,让学生形成一种无界化的学习环境。”关蓓说。去年,育才小学让全校学生选择3-6年级的数学教材知识点,然后自己录制微课,上传到学校的云空间里,同伴之间互相学习。
关蓓认为,孩子平时把自己学习的碎片化知识存储到云端后,经过一段时间在老师和他自己的努力下,最后构建成了自己的知识系统,又通过云端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种学习方式为孩子带来的改变。“所以我们在这种的尝试中深刻认识到,优质的资源是终生学习的财富。”
关于未来学校的样态,关蓓认为,无论是像西山学校那样建校不到十年的学校,还是一所有着几十年办学历程的学校,都需要首先传承自己学校的文化、历史传统,再基于当下的现实和对未来科技的展望进行重构与创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