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小学生不识白蜡烛就是无知? 孙老师在杭州一所热门公办小学教科学,有20年的教龄,这周竟然被一个三年级小朋友问傻了!当天,她上的是实验
原标题:小学生不识白蜡烛就是无知?
孙老师在杭州一所热门公办小学教科学,有20年的教龄,这周竟然被一个三年级小朋友问傻了!当天,她上的是实验课,所以给班里每个小组发了一根白蜡烛,让学生们把蜡烛放在水里观察其浮沉。实验做到一半,有个学生跑到她身边,拿着蜡烛偷偷问:“老师,这个是什么?”后来给另一个班上课,她在实验前就进行了调查,发现班里95%的同学不认识白蜡烛。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这是自然规律。事物的更新,词语的沉浮也是一样。班里95%的同学不认识白蜡烛,不知道生产队、台式电脑……并不奇怪,也不必为此伤感,因为许多看似生活化的东西,已经淡出了当今学生的生活,他们不认识也在情理之中。问题是它们却常常出现在课本里、考题中,直接把学生搞懵了。
把学生搞懵了也不是 的不好,因为学习的过程总是由不认识到认识,再说许多老师及家长都是“过来人”,他们可以口口相传,还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比如借助度娘去了解。但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否有必要背负着这些沉重的“包袱”蹒跚而行,就需要打一个问号了。别的不说,这些不认识的事物、“生僻词”至少会对学生的认知产生一定干扰。虽然他们出现在少部分学科内,但毕竟时代在变迁,如果课本还保留这些陈旧的内容,这是否也是刻舟求剑?
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同的文化组成了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点缀着祖国的文化,完全丢掉十分可惜,不仅不利于文化的传承,更不利于学生对历史的了解,但毫无选择的像蝜蝂那样贪得无厌,来者不拒统统背在身上肯定不行,“家庭电路,现在都用空气开关和电子式电能表,但我们的教材中依然是闸刀开关和机械式电能表。”“讲到大气压,会以农村的抽水井为例。讲到杠杆,就会提到以前市场里用的杆秤。但在日常生活中,尤其在城市里,这些东西都很少见了。”课本中常出现这种“过时”的内容,不仅让学生们往往一头雾水,会对学生的认知产生一定干扰,也成了学习的累赘,是人为设置障碍,不符合减负的要义。
因此,对于小学生不认识白蜡烛这件事,与其现在我们就让学生去增加生活阅历,恶补生活常识,不如从源头上去删减那些“过时”的、不属于生活、学习必须的东西,就像对待“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那样,该否定的否定,该进博物馆的进博物馆,将它们交给有兴致的人去研究,让小学生轻装上阵,真正从课本上为学生减负,莫让不认识“蜡烛”成了学习的累赘,这既是对文化的尊重,对历史的敬畏,又能为小学生学习排除干扰,岂不美哉?(李立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