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方言教育 传承地域文化
摘要: 推行方言教育 传承地域文化 冲壳子、脑壳、稀客、摆龙门阵、鼓捣四川方言出现在课堂是一种什么景象?近日,四川某高校开设了一门《四川方言》选修课
推行方言教育 传承地域文化
“冲壳子、脑壳、稀客、摆龙门阵、鼓捣……四川方言出现在课堂是一种什么景象?”近日,四川某高校开设了一门《四川方言》选修课,引发了同学们的广泛参与和热议。
《回乡偶书》中曾有“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诗句,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温馨的画面,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流动速度加快,这样的画面正逐渐减少。尤其是随着普通话推广和普及力度的加大,各地方言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一些地方的方言的发音、词汇正不断向普通话靠拢,甚至出现快速衰微的状况。
中华文化是由多种地域文化组成的,每个民族、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语言,这是日常交流的必备,也是地域传统文化的生动载体。从文化层面来看,方言经过悠久的岁月积淀而成,它不仅是一种简单的交流方式,其背后蕴藏着各地的文化特色、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对于远离故土的人而言,一句熟悉的方言腔调便是他们寄托乡愁的最好的纽带。
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方言与地域文化形式的密切关系,潜存于百姓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西北高亢的秦腔、江南婉转的越剧、东北诙谐的二人转、苏州柔媚的评弹,这些地域文化都是借助着各具特色的方言才得以生存和发展,给人绘声绘色、活灵活现之感。倘若没有方言,其艺术魅力将黯然失色,这些珍贵的传统文化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方言是一门学问,在汉语言文学的整个学科之中,具有不可取的重要地位。研究、保护和传承方言重在留存一种富有人文价值的文化生态,不仅具有语言研究方面的学术价值,更具有民俗、历史、人文理念方面的价值,是对传统文化保护事业的贡献。保护和传承方言,实际上就是保护和传承当地的传统文化习俗,为中华文明的多样性保留一星火种。 (文/王梓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