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未成年人的犯罪 一个人无论成绩好坏与否,品行是关键!道德可以弥补能力的缺陷,而能力却难以掩盖道德的缺陷。孩子的品行很大程度上与他的家教有关
未成年人的犯罪
一个人无论成绩好坏与否,品行是关键!道德可以弥补能力的缺陷,而能力却难以掩盖道德的缺陷。孩子的品行很大程度上与他的家教有关。有的孩子被家长教育的听话懂事,有的孩子却被家长教育成了“小霸王”,小小的年纪就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近日新闻报道,10月20日,辽宁大连10岁女孩被害身亡,加害人是13岁男孩蔡某某。警方称,蔡某某未满14周岁,不予追究刑责,已对其收容教养。蔡某某虽然年纪小,但身高超过170,体重超过150,非常强壮。据知情人爆料,蔡某某早有前科,曾多次尾随、骚扰、强行搂抱女生,甚至还有成年的女子。而蔡某某的父母十分不讲理,认为是有人诬陷自己宝贝儿子,反倒是把来评理的人骂了一顿。
蔡某某在事发后还在班级群里发布了现场视频,还有聊天,意图洗脱嫌疑,并且强调“我虚岁14”,这得是怎样的心理素质啊,才能做到“若无其事”。
受害女童淇淇家人是根据地面上拖拽的血迹找到蔡某某家里的,当淇淇家人找上门时,发现蔡某某的妈妈正在擦拭地上的血迹。不禁让人怀疑蔡某某的父母是不是“帮凶”!
据女童的父亲介绍,他们家和蔡某某住同一栋楼,相距不太远。但是让一家人很难接受的是,案发至今,对方家长始终不露面,更没有道歉,只让警方带话说“愿意卖房子赔偿”。
从上面一件件事情中,不难看出,蔡某某能犯下这样的罪行,和他的父母有很大关系。在蔡某某骚扰其他女性时,他们不是及时了解、制止、教育,而是一味轻信、护短、包庇,从不从孩子自身找问题,都是其他孩子的错,都是其他孩子污蔑自家孩子。现在真的犯下这样的大错,又没有担当,躲着藏着,让人不齿,这样的人简直就是混蛋,一点都不无辜。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低龄化、成人化、暴力化的趋势。极少数未成年施暴者,对陌生人、同学甚至家人痛下杀手,严重挑战道德伦理底线。
对于未成年人保护法,很多人对以年龄来界定“是否该负有法律责任”表有异议,毕竟每个人的发育状况不同,直接一刀切,不是有就是无,太过于不合理,不少人呼吁通过修法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对未成年人犯下极端恶劣的罪行,应设计出更合理的处置机制,杜绝“犯罪不坐牢”的侥幸心理,不纵容恶劣的施暴者,还社会以安宁。
性格偏执,自卑敏感,对亲情淡漠,欠缺法律意识……不少未成年人恶性犯罪事件背后,都有家庭教育缺失的阴影。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形成合力,加强青春期教育、心理矫治,预防其滑向犯罪的深渊。杜欣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