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未成年不该是校园暴力的挡箭牌 8月25日20时许,湖北省襄阳市东津职教中心高一新生在襄阳市智投汇文综合高中参加军训时死亡,疑似因拒绝借手机给同学
“未成年”不该是校园暴力的挡箭牌
8月25日20时许,湖北省襄阳市东津职教中心高一新生在襄阳市智投汇文综合高中参加军训时死亡,疑似因拒绝借手机给同学玩被三名学生围殴致死,该案件当地公安机关已经介入调查。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一直充斥在各种媒体的舆论之中,占据舆论高地。十几岁的年纪本该有着无限的可能,可是就因为一点小事而定格了人生,不仅影响了个人的人生,对家庭来说也是莫大的打击。为何迄今为止校园暴力不仅未能平息反而屡禁不止?此类事件该如何杜绝?未成年的帽子还能为他们挡多久呢?
校园暴力屡见不鲜,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人不把它当回事,总觉得小孩子未成年不懂事,打打闹闹的没什么大不了。一旦出事,学校、家长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批评批评就过去了。这样的做法是对校园暴力的纵容,让那些欺凌者认为最多被教育几句而已,而受害者也会因为得不到保护被反复侵犯。另外,未成年人保护法虽然初衷是好的,但是也不能忽略人性有恶的一面,很多不良少年就是仗着法律这块“免死 ”公然行恶,甚至他们的家庭也以此来保护自家的“杀人犯”。因此,法律也应该重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对校园暴力的处理。
对校园暴力说不,学校要以身作则、不漠视。一直以来,学校更重视知识教育,更喜欢拿分数做话题,而缺少了对于学生情绪、思想的教育。更严重的是,就是因为过度重视分数,而把那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推到了风口浪尖上,这样也加重了成绩不理想学生的扭曲心理,他们不自觉的把自己放到了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对立面,性格开始变得暴戾,行动也出现攻击性,从而引发校园暴力。还有,个别老师在教育学生上并没有以身作则,日常教育以打骂、讽刺、体罚学生为主,致使学生心理上发生变化,两个极端,一是成为懦弱的被欺凌者,二是认为成为同样用冷暴力甚至拳脚解决问题的欺凌者。所以,学校要完善教育方式方法,多关心注意、重视学生情绪、心理上的变化,有效杜绝校园暴力的发生。
对校园暴力说不,家长要悉心引导、不纵容。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怎么做孩子怎么学,家长在生活中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直接影响孩子在学校、生活中对问题的处理方式。现在大多独生子女,一些家长在日常的不论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给孩子一种“放心、都是你的”的错觉,这让孩子进了学校、入了社会在集体生活中的表现就是自私、狭隘、不达不休,极易成为校园暴力中的霸凌者。所以,家长在生活中要适当引导,把校园暴力扼杀在摇篮里。
校园暴力的发生对孩子的创伤是巨大的。不论是学校、家长、社会都应该重视起来。作为孩子应该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加强自身思想道德的建设,莫把“未成年”当成自己的保护伞。吴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