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竖笛、书法、美术、舞蹈、英语、钢琴、乐高对7岁的童童来说,暑假不等于假期,只不过是把课堂搬进了写字楼里的培训班。家住河南济源的童童,去年
竖笛、书法、美术、舞蹈、英语、钢琴、乐高……对7岁的童童来说,暑假不等于假期,只不过是把课堂搬进了写字楼里的培训班。家住河南济源的童童,去年9月升入小学一年级。即使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童童的妈妈杨红也相信:“不能让女儿输在起跑线。”(中国新闻网 8月13日)
暑假总共60天,一家长居然给孩子报了7个班。明明是假期,不少孩子依旧要6点多起床,下午5点才能回家,甚至有的上补习班要上到晚上八九点钟。这类忙碌的假期生活并不是个例,甚至可以说,已经成为了暑期孩子们的标配,暑期俨然已经成为了孩子们的“第三学期”。家长们利用这“第三学期”为孩子“充电”,用各类培训将孩子“全副武装”,孩子们假期不仅要学习学业科目,还发展自身兴趣特长,培训各类才艺。“第三学期”成为了孩子们沉重的负担。
如此的“第三假期”令孩子们心生厌恶,家长们苦口婆心相劝,更是心里委屈。据新闻报道,童童父母每年在兴趣班上的花费在3万元左右。对于普通家庭来讲,如此“丰富”的培训假期投入可谓是“大手笔”、“高消费”。但本着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则,很多父母省吃俭用,为孩子的“第三学期”准备专项资金,家长们不得不更拼命工作,努力挣钱。
“第三学期”的出现,一方面是家长自身主观原因造成的。作为父母,谁不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了一些家长的口头禅,为此有的家长盲目为孩子报班、用力过度。另一方面是目前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家长们如此拼命,无外乎希望孩子在高考这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战役”中能够脱颖而出,取得高分。有高分学生就有高分学校、重点学校。是孩子们从幼儿园阶段开始,就存在重点学校。重点学校就意味着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名额,为了让孩子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家长们削尖脑袋往里凑,学区房炙手可热。得到优质教育资源的,要 让孩子能够不辱师门,取得好成绩,于是“第三学期”要努力。没有得到优质教育资源的,觉得已经在起跑线上落后于他人,更要抓住“第三学期”这一关键期,拼命赶上来。
于是不少家庭出现了新闻中报道的样子,孩子的暑假被培训班占据了。暑假本是孩子们嬉戏玩耍、休息放松的空间,但是忙碌的“第三学期”使得一些孩子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抵触心理一旦产生,孩子们的学习培训效果可想而知,家长为孩子教育的投入也付之东流。
其实,一年到头让孩子沉浸在学习当中,并不一定是提升孩子学业成绩的最好方法。俗话讲,子不教父之过。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孩子的终身老师,父母对孩子的陪伴至关重要。对于孩子来讲,科目学习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性格的养成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当今社会竞争激烈,每个人身上都背负着多重压力。作为父母不仅要忙事业,还要顾小家,日常工作繁忙,可以理解。但笔者希望家长们在暑期能够调出几天时间陪陪孩子,多一些亲子时间,多一些陪伴的“小欢喜”,可以是生活实践,公益实践,也可以是去感受大自然,领会文明奥秘。也许,你会发现陪伴的“小欢喜”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