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这个夏天,不少没有回家的大学生走上了准备考研的道路。而对于一些一战失利的大学生来说,这个暑假他们或是在家里,或是在学校附近租房,也已经开
这个夏天,不少没有回家的大学生走上了准备考研的道路。而对于一些“一战”失利的大学生来说,这个暑假他们或是在家里,或是在学校附近租房,也已经开始了“二战”的征程。近年来,考研的人数越来越多,其背后的原因多种多样。“考研”,为何成为不少大学生的“执念”?因为“逃避”进入社会而读研的不在少数。(7月29日 中国青年网)
据教育部数据统计,2018年考研报考人数达到238万人,比2017年增加37万人。据媒体《2018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考研动机为比较茫然、还没有做好就业准备以及为就业“备胎”,分别达到30%、21%。而《2016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则显示,暂时不想就业、逃避步入社会而选择考研的人占13%。
在社会转型背景下,“就业难”一直被认为是“考研热、读研热”的主要原因。然而,没有明确发展方向、基于推迟就业而表现出的逃避心理和逃避行为,会使个体在读研期间因缺少心理准备和学业规划,产生被动学习、无所适从等问题。更会因为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而缺少前进动力,进而虚度光阴。自认为一战失败后,再准备二战甚至三战、四战,既能以备考为由避免就业,也能给自己、给家长些许心理安慰。
可安慰毕竟只是安慰。没有理想目标做动力支撑,考研这条路定会走得很艰难。一方面,动力不足必然导致备考效率低下,为了考研而花费的时间、金钱、精力很可能白费。另一方面,为躲避就业而盲目考研,根本无法从本质上解决问题:如果落榜,再花两年时间准备二战三战,会让自己不断陷入同样的死循环;如果上榜,假使仍未确立理想目标,继续随波逐流——那么即便两三年后顺利拿到一纸硕士文凭,又该如何抉择以后的路?
考研越热,大学生越该冷静,不糊涂不迷茫,知道为什么考研,懂得如何一步步实现理想。应有长远理想、亦有短期目标,有前进方向、亦有前进动力为自己找准定位、找对方向,向着目标有条不紊地前进。假如在反复思量后,发现自己既无名校情结,所相中的行业和岗位对学历又无特殊要求,或是根本不喜欢学习——此时,如若放弃考研路、另找一条更适宜的路,也不失为一种智慧。
更深层次来说,考研的内驱力应该是提升自己、实现自我,只有这样才能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如果抱着其他目的考研、读研,可能是虚度光阴,最终也达不到自己理想中的状态。因此,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最重要的事是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综合自己的能力、资源,选择一条合适的路,不要让逃避式考研成为人生掣肘。(王颖)